《物理课程标准》明确阐述了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和“物理与生活、科学、技术、社会紧密结合”的现代教育观。突出地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面向全体,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新成就;改进评价体系;教学要求灵活多样,有弹性。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摸索出适应新理念、新目标、新要求的新形式,是我们每个物理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下面就我自身在这几年来一些课堂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一、以快乐为氛围的教学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创设一种师生关系密切,感情融洽,平等合作的和谐、愉悦的人际关系,将有利于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如何来创设这种愉悦的氛围呢?
1、尊重学生
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形成鼓励学生提问、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评价和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建立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从而达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目的。比如我在评价学生回答问题时,多用“你的想法有新意”“你的见解有独到之处”“你还有什么新设想”。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要给予鼓励:“你考虑到这方面因素,你再想想有无另外的因素影响呢”,不伤学生自尊心,他们容易接受。
2、互换角色
教师将自己置于学生的位置,教师要有甘当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这样能准确地观察学生,体验其情感,如果教师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于向学生提出单向要求,就容易使课堂气氛受到严重影响。
二、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
新理念认为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和疑问的,他们走进教室的时候,带着满脑子的问题,教师在回答他们问题的过程中,有意通过情景、故事、疑问、破绽等激发学生更多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1、设置供讨论引伸的问题,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在物理教学中,设置能引起讨论、引伸的素材,使研究的物理问题显得具有活力,思维具有广度和深度。如在讲压强一节时,我问学生:我们新修的水泥公路为什么不到几年的时间就被压坏了呢?为什么说汽车超载是公路杀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多思、多问,在一系列的师生、生生讨论引伸过程中,使知识网络化,问题深度化,产生更多意想不到的新情景、新问题,活跃思维,从而实现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2、敢于向权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任何人都不能说对自己的学科无所不知,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一般说来,教师的认识水平当然远在学生之上,但也难免“千虑一失”;同样,我们使用的新教材大多是由着名的教育专家和学者来编写的,但受时代局限或其他原因,决不能说完美得无可挑剔。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不迷信教师、教材编者及各种问题的现成答案,提倡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惟真理是从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
新课程改革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课程标准》中也强调了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曾经读到这样一则故事:三个孩子在花丛中玩耍,追逐飞来飞去的蝴蝶。突然,飞来了一群蜜蜂,发出嗡嗡的响声。孩子们非常好奇:为什么蝴蝶飞舞时没有声音,而蜜蜂飞舞时会发出嗡嗡的响声呢?于是三个孩子回家后,各自向他们的父亲请教了这个问题。第一个孩子的父亲说:“只要在学校考试能考好成绩就行了,其他的你管那么多干嘛?”第二个孩子的父亲回答道:“因为蜜蜂的翅膀扇动得比蝴蝶快。”第三个孩子的父亲面对孩子的提问,没有直接地做出正面回答,而是取出了一张纸。他先慢慢地抖动,纸没有发出声音,接着加快抖动速度,纸发出了哗啦啦的响声。孩子看后,想了一会,又自己抖了抖纸,然后兴奋地跳了起来,他将答案告诉了父亲。
这个故事使我感慨颇多。孩子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学习新知识,来了解和认识世界。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是适合学生发展的呢?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怎样的环境呢?是像第一个父亲那样,只关心考试成绩?还是像第二个父亲那样,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亦或者像第三个父亲那样,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他们以自主、探究的方式来学习呢?我们每个教师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因此,初中阶段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不仅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更是现代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呢?
1、开展实践活动 激发探究兴趣
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物理与生活、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关系,增强科学探究的时代紧迫感,激发探究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
2、利用生活环境 进行课题探究
在教师指导下,从学生生活、社会与自然中选择和确定相应物理课题,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从而自主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例如,让学生调查“社区(或学校)中噪声污染的情况和已采取的防治措施,提出进一步防止噪声的建议”这一活动。在活动中,我让学生提出该问题,制定计划,如计划从声源、传播、造成污染、采取的措施等方面逐个调查,然后按计划调查并收集各方面的数据,小组一起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如污染是否严重、措施是否得力等,由此提出新的物理问题:如何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防止噪音?根据物理原理猜想或形成假说,然后通过实验室实验对这些可能的办法进行检验,分析这些假说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最终找到进一步防止噪音的方法。
四、以多元为评价的教学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评价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评价都能看到自己在发展过程中的长处,增强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物理学习评价的内容和形式上,应该体现评价的多元化,具体实施方法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以往的教学活动,学生的一切行为往往均由教师评价。而这样的评价学生往往印象不深。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中,除教师评价外,通过自我评价、学生的相互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往往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重视学生在活动、实验、制作、讨论等方面学习行为表现的评价,不赞成以书面考试为唯一的评价方式,注意评价手段与方法的多元化。特别是对学生进行的开放实验和探究活动,评价的重点应放在实验和探究的过程上,不应放在结果上。要通过评价,调动学生参与实验和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八年级物理——第四节重力教案
地磁场奥秘
从光的干涉现象谈光的本性
物理教学设计——功率
“超光速飞行”粒子
原子论的创始人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
脑电波可以变成能源
关于静电除尘
地球动力与天体运动
房屋抗震常识
在生活中存在的物理
量子物理或可“操纵”过去事件
晶闸管的选用经验
力学参照物所蕴含的物理思想
电冰箱原理
科学史一些不可思议错误
地震基本知识
2012高二年级物理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大自然的利剑——雷电
地球中心为什么很热?
可爱的汽车,可怕的尾气
轮椅上的物理学家
如果地球停止不转
为什么古代士兵枕着箭筒睡觉
鸟类威胁航空安全
雷雨中物理知识
磁学中的一个谜
人是被电人是被“电”吸住了吗
物质有10种物态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