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何针对初中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处理好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尝试采用下述几种提问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联系学生的知识,层层深入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或收音机音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答:串联。)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联系实际列举式提问。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例如:“举例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举例说明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这一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知识,在相互启发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我处理这一类问题的方式,一般是将学生举的例子简要记在黑板上,再由学生分辨哪些举例是对的,哪些错了。然后再把对的进行分类。例如上面举例中的第一题可分成气体、液体、固体三类分子运动现象;第二题可按省力、费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分类。这样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物理知识应用性提问。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他们不但会感到一种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能激发积极思考,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热水瓶是如何防止热传递的?”这是教师提问的一般方式,学生也能作出正确回答。我尝试改成这样的问题:热水瓶外层玻璃破碎后为什么不保温;新买的热水瓶不保温可能是什么原因?对照实物让学生对不锈钢保温杯与常见的玻璃保温杯的保温原理和保温性能进行分析及比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作出正确解答。如果有条件,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安排学生课后进行一些小实验、小修理、小制作,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帮助。
四、引起争论,激发思考的提问。争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理解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所无法达到的。容易引起争论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时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例如力学中“力是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以及“在平地上挑着东西前进做不做功?”等问题,引导学生对照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辩论,收到的效果比较理想。
总之,课堂提问要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尽量结合生活实际,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并注意在提问中点拨启发学生分析问题。
初三必备: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二单元预习测试题
初三物理上册电压和电压表的使用教学计划苏教版
2017年高考物理答题技巧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光的色散教学计划
鲁教版初二物理运动的快慢教学计划:上册
2017年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内能测试卷
2016年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试题测试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单元试题及知识点
2016苏教版上册物理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教学计划
2017年高考物理复习常规考题解题方法汇总
初三上学期物理第12章检测试题:机械能和内能
精选16年初三上学期物理第二章单元试题(有答案)
2017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测试卷
教科版初三物理上册第一二单元综合试题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格式《一、物态变化 温度》
2017年高考物理必备答题技巧:解题类比模型法
苏教版初三物理《功率》教学计划模板:第四课时
沪科版初三物理第一章测试题(2016年)
新人教版第13章内能单元综合检测及答案
名师精讲2017高考物理学科应试技巧
初三物理上册第一章预习测试题
苏教版初三物理《杠杆》教学计划模板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格式:五、机械效率
沪教版初三上册物理液体对压强的传递教学计划
2017年高考物理解题技巧分享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透镜成像教学计划
八年级上册物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计划表:鲁教版
高中物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解题方法
2017高考第一轮物理复习看课本和做题怎么做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单元达标检测题带答案(新人教版)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