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近几年,我校开展了以“身边的物理”为课题的研究,并已确立为省教研室主项课题,旨在使物理教学走进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利用身边的物品实验,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启迪创新思维。在物理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常见的液化现象;知道气体液化的方法;知道气体液化要放热。
能力目标: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探究自然奥妙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时刻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介绍长征三号火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气体液化的办法
难点:“白气”是水不是水蒸气
教学准备
演示用:铁支架、酒精灯、玻璃杯、水槽、水、乙醚、注射器、CAI课件、多媒体一套。
学生用:热水、冰冻的瓶装水、塑料杯(自备2个)、小平面镜(自备)、打火机(自备)、小铁片(自备)、茶杯(自备)
教学过程
(按授课进度,学习《液化》正值冬季,我们充分利用天时这个有利条件,作如下设计)
一、情境导入
表演戴着眼镜“吃火锅”
一个大玻璃杯中,装有一半水,放有几个有壳的鹌鹑蛋,几块胡萝卜等(增强视觉效果),灯光加热至沸腾,放入铁支架上,用酒精灯加热。教师戴着眼镜,有意靠近“热气”,边擦镜片,边用筷子夹鹌鹑蛋,终于捞出一个,剥壳,吃掉。
教师:哪位同学想体验一下在物理课上“吃火锅”的感受,
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一下被激发起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举起手。请一位戴眼镜的同学来模仿老师“吃火锅”。
质疑:你还能看到你的同学吗?(不能)你猜想是什么原因?(镜面上附有水蒸气)取下眼镜,用手触摸镜片,有何感觉?(有水)是怎样产生的?(水蒸气变成水)
像这样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究(1)
观察液化过程
(一)质疑与犯猜想:
同学们学习兴趣浓厚,我们的火锅也热气腾腾,你们想过没有,“热气”是水还是水蒸气?
意见不一,引发争议,这说明了同学们对这个司空见惯的现象并没有近距离、较长时间的仔细观察。
(二)设计与实验:
如何利用我们身边常见的物品来观察水蒸气的液化过程?
学生提出许多方法后,教师建议用其中一种简易有效的方法。各小组拿出两个塑料杯,一杯倒入适量的热水,另一个塑料杯倒扣在上面。同学们两眼紧盯着上面的塑料杯,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1.最初,上杯中是否有水蒸气?你能否看到水蒸气?
2.过一会儿,上杯还透明吗?用手触摸塑料杯内壁有什么感觉?
3.再过一会儿,白蒙蒙的杯壁上的水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用手摸杯外壁,有何感觉?
(三)交流与讨论:
学生A:我看到了水蒸气,它在杯中往上冒呢。
学生B:我也看到了水蒸气,它是白色的。
教师参与:教室中有没有水蒸气?我们为什么看不到呢?
学生C:可能是冬天教室中水蒸气少的缘故吧?
学生D:夏天,温度高,水蒸发更快,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更多,我们还是看不到。我想: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是看不到的。
学生E:上杯逐渐模糊,用手摸一下内壁,有水,说明内壁附有一层肉眼难以分辨的极细小的水珠。
学生F:我看到上杯壁的水珠逐渐长大了,有些还顺着杯壁滚落下来。
教师点睛:秋冬季节,我们常见到“白气”“热气”应该是──细小的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后的产物(学生归纳)。
学生G:摸上杯外壁发热,发现水蒸气液化后,要放出热量。
教师拓展:其他气体液化也放热吗?
课件:电冰箱原理──冷凝器的作用
学生H:冬天,我常把手放在电冰箱的外侧烤暖和,原来是氟里昂气体液化时要放热。
三、实验探究(2)
怎样使气体液化?
(一)提出问题:
教室的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烧水时产生大量的水蒸气,甚至我们呼出的气体中也含有水蒸气,当我们想要使水蒸气液化时可以采取哪些办法呢?
(二)设计实验:
学生提出许多方法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甲、乙、丙三个不同组别,选用实验器材不同,探究的手段和方法有所不同,各自看到什么现象?并提出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现象并加以解释。
甲组:茶杯中盛有开水、铁片 探究:使开水产生的水蒸气液化
乙组:小平面镜 探究:使口中的水蒸气液化
丙组:冰冻的矿泉水 探究: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三)交流与拓展:
甲组:
学生A:放在茶杯口上的小铁片上有水滴流下。(边说边演示)
学生B:吃饭的时候,我看到电饭锅盖内表面有水珠。
学生C:我家里的纯净水桶上方有水珠。
学生D:秋冬季节,早晨上学时有时发现头发上面结有露珠。
乙组:
学生A:口对平面镜呵气,镜面模糊,用手摸,发现上面附有一层细小的水珠。(展示附有水珠的平面镜)
学生B:冬天洗澡时,我发现浴室的镜子上有一层雾。
学生C:很冷的冬天,我戴着眼镜走进教室,不久我的镜片使模糊了。我们教室玻璃内表面也有一层白蒙蒙的水珠。
学生D:有一次牙科医生为我检查牙齿,检查前把小平面镜放在火上烤一下。我当时想可能是消毒吧,现在我明白了,那是为了防止口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镜面上,影响观察。
丙组:
学生A:冰冻的矿泉水的外表有水珠。(演示用手摸,有水滴往下落)
学生B:夏天的早晨,常看到外露的自来水管“出汗”。
学生C:夏天吃冰棒,冰棒上冒“白气”;打开冰箱门,门口冒“白气”。
学生D:夏天,妈妈要用西红柿炒鸡蛋,我从冰箱中拿出的鸡蛋、西红柿,发现它们会慢慢地“长出”水珠,我以为是鸡蛋、西红柿中渗透出来的。通过今天的实验做得了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降低温度,会液化成水。
在学生解释现象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模糊的认识,如“空气液化”“冰箱里面水蒸气液化后跑到门外”“冰棒先熔化,再蒸发成白气”。教师加以指导,予以纠正,并有意引导学生对各组的现象加以综合分析,找出共同的、本质的东西──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
课件:雾和露的成因
(四)质疑与猜想
学生观察打火机。
1.它里面是水吗?
2.里面的液体是怎样装进去的?
3.有何好处?
视频展示:用注射器压缩乙醚蒸气使其液化。
知识发散: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课件:
①电冰箱的工作过程──压缩机的作用。
②介绍长征3号火箭及低温技术。
四、学生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板书设计)
(1)
(2)气体液化要放热。
课后延展
一、观察探究有关电冰箱的物态变化,例如:
1.上网查资料,了解压缩机是如何使氟里昂液化、蒸发的?
2.放进电冰箱的新鲜蔬菜过几天为什么会失去水分?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你认为采取哪些措施可以保鲜?
3.电冰箱内壁的水珠到哪里去了?写出探究报告。
二、自编小故事──《水蒸气的旅程》
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讲述水蒸气受温度影响而形成的云、雨、雪、露、雾等奇妙自然现象。
三、到打火机生产厂调查、了解打火机的灌装过程,完成有关丁烷气体的液化、汽化的调查报告。
本文系原创作品,先在人教网上做内容展示,后要收录《物理教学案例与设计》,版权归人教网和作者本人所有,请勿转载!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8.2《电功率》(第2课时)练习课件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21.4《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课件包之一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6.2《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ppt课件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ppt课件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6.2《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ppt练习课件1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7.4《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ppt练习课件2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9.1《家庭电路》练习课件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7.4《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ppt练习课件1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3.1《分子热运动》ppt练习课件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7.2《欧姆定律》ppt练习课件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8.4《焦耳定律》(第2课时)练习课件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7.3《电阻的测量》ppt练习课件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8.2《电功率》(第1课时)练习课件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22.1《能源》课件包之一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22.2《核能》课件包之一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6.1《电压》ppt练习课件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8.4《焦耳定律》(第1课时)练习课件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7.2《欧姆定律》ppt课件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8.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ppt课件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6.3《电阻》ppt练习课件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课件包之一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21.4《 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课件包之二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7.3《电阻的测量》ppt课件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22.2《 核能》课件包之二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8.1《电能 电功》练习课件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22.1《 能源》课件包之二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22.3《太阳能》课件包之一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22.3 《太阳能》课件包之二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6.4《变阻器》ppt课件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22.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PPT课件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