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教育创新的世纪,而教育创新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世纪的教材、教学改革重在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初中化学是学生启蒙阶段学习的化学。初三化学第二章第一节《空气》是学生常见的,接触到的具体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的开端,在整章乃至整册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学生日后学好化学的关键。
而我在讲授这一节课时,跳出了以往的的僵硬 的知识灌输的模式,而是结合课内外知识,采用实验、讨论、竞赛等多种教学方法及各种活泼的形式,用准确、生动、形象流畅的语言加以表述,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急剧上升,在学生认识和掌握新知的基础上培养了各方面的能力。
第一、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首先,明确教学目标 :
本节通过演示实验 :“空气在氧气含量的测定”验证了空气中含 约1/5的氧气,引出人类对空气组成的认识过程,从而导出了空气的组成以及各种成份的体积分数 。阐述了保护环境、防止空气污染的现实意义。在学习这一节时,(一)要了解空气组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抓住事物间的微小差异而作出判断的唯物主义观点和作风,培养自身的创造思维和能力;(二)是要重点掌握空气的组成和各成份的体积分数(三)是要真正的树立起环保意识,要认识到人类过度向大自然索取和排放污染物,超出大自然的自净作用和承受能力时,必然会受到大自然 的报复和惩罚,进一步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维。(四)是了解惰性气体演化为稀有气体的过程,树立辩证发展的思想。这四点为本节的教学目标。
其次,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空气是人类、动植物必需的天然物质和生命支柱,在自然环境中由于热胀冷缩会感到风的存在,很多物质在空气中点燃会燃烧,隔绝空气时又会熄灭,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蜡烛火用扇子一扇就会熄灭.羽毛在空气中飘动,人类、动植物隔绝空气无法生存,这些自然现象和小学的常识已使学生知道了空气有质量、有浮力,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从化学知识角度来看,仅仅知道这些知识是不够的,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学习空气的组成,所以空气的组成就是本节的重点。绪论课已阐述过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 ,所以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与分析也是本节的重点。同时通过对人类认识空气组成的历史过程的学习和对科学家探究方法的了解,要逐步建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辩证观,培养自身的创造思维和探究科学发展知识的能力,这是本节的学习难点 。当今世界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环境保护在我国至今仍是一个薄弱环节,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防治大气的污染也是本节学习的重点。
第二、教法及教学特点
1、 STS教学尽可能地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主动亲近自然对周围事物 产生兴趣和爱好,并关心周围的一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实验探索为,灵活并用讲授法、指导阅读法、作业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整个教案按以下过程设计
引出新知 设疑、启发
实验探索
探求新知 归纳小结
引深
应用新知 练习
知识小结
课堂思考
知识拓展 设计家庭实验
课外调查
知识反馈 作业布置
(一)引出新知
通过学生对空气的认识让同学自己回答空气作用,空气的成份有哪些?是谁怎么样发现的?我们能不能回到几百年前看看科学家们是怎么样用实验的方法证明空气的成分?这里用简短的设问,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明确了思维方向,激发了学习兴趣,引起内在的知求欲望, 使学生一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开端。
(二)探求新知
[增补实验]如右图将钟罩放入盛水的水 槽中,用抽气筒将钟罩内的空气抽掉一部
分观 察有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由于初三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对压强知识知之甚少,对下文由现象水面上升1/5,而得出空气体积减少1/5的结论的形成,成为障碍,设计此实验可避开压强知识,让学生自己由现象得出结论:钟罩水位上升是由于,罩内空气体积减少,且空气体积减少多少,水位就升高多少,为下文结论的形成作好了铺垫。
[实验 2-1]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装置如图所示。将钟罩放入盛水的水槽中,以 水面
为基准线,将钟罩水面以上容积分为5等份。在 燃烧
匙内盛过量的红磷,用酒精灯点燃后,立即插入钟罩
内,同时塞紧皮塞,观察红磷燃烧和水面变化的情况。
指导学生以观察现象,及由现象分析原因,从而得出结论,此过程通过 组与组间的竞答,使学生准确而完整地得出了结论,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如下问题(1)空气中到底有哪些成分,它们的体积分数各是多少?(2)是哪国的哪些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
对于第一个问题中的稀有气体学生知之甚 少,首先我介绍了稀有气体的组成,接着告诉他们稀有气体过去被称为“惰性气体”,原因是由于这些气体不可与其它物质反应,但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人们通过实验认识到这些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与其它物质反应,才改名为稀有气体,由此启迪学生要用变化的发展的观点认识事物。
其次,我通过讲解稀有气体的用途:广告牌中五颜六色的"霓虹灯",体育场石英玻璃中充入氙气的氙灯,通电时能发出比荧灯强几百万倍的“人造小太阳”,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们回答第二个问题后,向学生介绍拉瓦锡得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和艰苦历程及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号召同学们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 必须尊重客观事实,不人云亦云的科学态度。
到此为止,同学们对空气的组成有了一个科学、全面的认识,并且知道空气的成分比较固定,特别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不断调节空气中氧气和二气化碳的平衡。
再次引出问题:空气的成分是不是一尘不变的?是什么改变了空气的成份呢?由学生自己积累的生活常识和课外知识,抢答出污染空气原因,然后再由学生自己归纳出污染空气的原因 :有气体和烟尘
在此基础上我作了补充和总结:空气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当人类大量地向空气中排放有害气体和烟尘时,会改变空气的成分,使空气污染 ,从而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威胁和挑战,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对空气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可分为粉尘和气体,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要树立保护环境、保护大气的意识。
然后我又补充了课外小知识:空气污染实例
据统计,一个 成年人每天呼吸约2万次,吸入的空气量约10 立方米,大约是每天摄取食物重量的10倍,人不吃食物可以活3-5个星期,不饮水可以坚持5天多,不呼吸空气,短短的5分钟就会死亡,可见,空气污染日趋严重。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害 ,它可使人急性中毒。1952年12有份伦敦上空接连几天被大雾笼罩 持续不散。从家庭炉灶,工厂烟囱排出来的烟尘和有气体都被封盖在低空扩散不出去,污染物不断积蓄,浓烈的煤烟和硫黄熏得人们咳嗽不止。成千上万的人急剧发病,患者开始发烧,呼吸困难,皮肤发紫,胸部可以听到水泡音, 短短的几天内就有四千多人死亡。空气污染的教训是惨痛的,它向人们重重地敲响了保护环 境的警钟。
此时同学们再次清楚地认识到保护环境是何等地重要,如果不保护好环境历史必然重演 。如何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如何从我做起?学生情不自禁地发表见解。
整个探知过程中我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凡是学生能回答出的由学生说,说不完的让学生间互相补充 ,凡是学生自己能归纳出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总结 ,凡是可由学生评价的指路子、出点子、想法子、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实践积极探索,使同学们在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培养了能力。
(三)应用新知
给出了5道小题,前两题是本节的知识点, 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功, 而后三题重在考察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空气的组成及体积分数,空气的污染源及环保、空气组成的发展史及稀有气体等,所涉及的问题重在观察实验,建立概念,理解和识记知识点,并灵活运用。
题目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俗易懂原则,重在培养学生和能力
(四)知识小结
通过梳理本节知识空气成分的测定、体积分数及它成污染根源与防治方法使同学们进一步明确掌握本节知识点,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五)知识的拓展
1、思考题:空气成分测定的实验中钟罩内水位上升不足1/5的原因有哪些?目的使部分优生“吃饱”,能力进一步提高,此题重在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2、家庭小实验:自己设计一个可行的测定空气 成分的实验,并动手做一做。此题重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3、课外调查:通过调查你所在地区的空气质量,分析造成当地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并想一想什么方法可发减少污染?此题使学生真正走进生活中的化学,使学生将课内、外知识溶为一体,由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关心和解决社会重大问题的能力,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知识的反馈(布置作业)
作业的设计紧扣大纲,突出重、难点,并通过系统 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扩大知识 面,进一步促使他们将知识转为能力。
三、教法及教学特点
1、 STS教学尽可能地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主动亲近自然对周围事物 产生兴趣和爱好,并关心周围的一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实验探索为,灵活并用讲授法、指导阅读法、作业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总之,我对这节课比较满意,因为把学生熟悉的空气讲新了、讲活了,让学生学会从化学的角度、用化学的方法研究空气,使学生在掌握新知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能力和实验能力、培养了学生求实的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液体内部压强导学案2
2014年秋13.2.2电功率练习题及答案(培优题)
2014年秋第十一章 简单电路综合提优测评卷及答案(培优题)
10.5火箭课时练习题及答案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案
液体内部压强导学案3
浮力导学案1
10.4热机课时练习题及答案
2014年秋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综合提优测评卷及答案(培优
时间和位移教案
2014年秋第十一章 简单电路专题复习卷及答案
浮力导学案5
浮力导学案2
2014年秋13.5家庭电路练习题及答案(培优题)
液体内部压强导学案1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案
10.6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课时练习题及答案
探究欧姆定律导学案2
2014年秋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教案
欧姆定律的应用导学案1
欧姆定律的应用导学案4
探究欧姆定律导学案1
10.1机械能课时练习题及答案
2014年秋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2014年秋第十三章 电功和电功率综合提优测评卷及答案(培优题)
2014年秋12.2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练习题及答案(培优题)
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教案
2014年秋12.4.2欧姆定律的应用练习题及答案(培优题)
10.3探究--物质的比热容课时练习题及答案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