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说一个关于非线性与混沌的细思恐极的事情吧,每次想起这事,都让我有点恍惚。
每个现代人都认为这个世界是有规律的,规律是稳定的,但是真的是这样么?三体第一部的最开头讨论了这个问题,在知道三体星人的智子之前,理论物理学家杨东误以为,曾经的一切物理规律都是巧合,现在这个巧合已经不复存在了,因此塔选择了自杀。
那么万一我们发现的所有物理规律真的都只是巧合呢?我们都知道,物理实验总是带有误差的,任何有限次数的实验都不可能100%的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其实无限次也不行)那么物理学家如何处理这种不确定性呢?他们假设误差满足一定的概率分布,并算出在这种概率分布之下理论正确的概率,利用标准差来度量这个概率。一般认为,只有一个理论在5倍标准差以上的概率是正确的时,这个理论才能成为定律。也就是说,物理学不是研究100%成立的规律,而是研究99.99994%成立的规律。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经过几百年检验的理论,的置信度已经远远超过了5倍标准差,因此其正确的概率也更加接近100%。
那么对于“巧合假说”一个非常容易接受的反驳就是:这个巧合的概率实在是太小了,小到几乎不可能出现,因此“巧合假说”没有意义。
对于这个反驳,有的人觉得容易接受,有的人依然无法接受。如果你接受了这种反驳,确实可以建立起一种安全感。但是如果你无法接受以上反驳,到这里为止就已经是一个细思恐极的事实了,这种连宇宙的存在都会被否定的不安感,难道不细思恐极吗?然而这才是刚刚开始。
为了讨论后面的问题,我们先来做一些铺垫:有没有可能用一个整数来代表整个宇宙呢?由于在量子的世界中,这个问题会变得微妙,加上绝大部分人对量子存在一些误解,我们不妨把视角放在一个经典的世界中。
我们不妨做一些尝试:世界上有70亿人,假设我们以年龄对人类排序,然后男人=1,女人=0,我们就得到了一个0和1的序列,这个序列就是对人类性别的编码。以地球为原点建立球坐标,每个星体的位置可以表示成两个角度和一个距离,假设我们把所有星体按照离地球的距离排序,再把每个星球的这三个参数都保留到10位有效数字拼起来,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对于人类观测到的全部星体的 编码,尽管它会非常长,但它仍然是有限的。然后我们可以再把人类性别编码拼在全部星体编码的后边,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可以描述此时此刻人类性别和人类观测到的星体的数字。
如果你对这样的编码过程乐在其中的话,你就可以得到一个越来越长,对宇宙的描述越来越细致的数。这时候你拿着这个“世界数”问我:“它有什么用呢,这么长,这么特别,肯定不会有什么意义的。”错!
在数学中,有一类无理数被称为“合取的”,在这类无理数中可以找到任意可能的数字组合,只要你找得足够有耐心就终究就找到刚才创造出的“世界数”!而且可以证明,“几乎所有”无理数都是“合取的”。
看吧,原来那个你以为独一无二的“世界数”,原来巧合的出现在了“几乎所有”无理数中。这难道不是细思恐极吗?你觉得巧合不会出现,但是它却总会出现。刚刚建立起的一点点安全感又荡然无存。
(文章来源于高考物理搜狐自媒体,如有不妥请联系我们。)
初中物理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探究
物理课改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未来教育新定律
物理教学中的“探索 发现”法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中学物理教学中正迁移的实现
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注重实验探索强化能力培养
物理教学中新课的引入
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尝试
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
物理教学存在的两个问题及其对策
2016年中考物理压轴题
高二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山东省)
自动上坡的杠杆
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之中
物理教材中“想想议议”的教学
高二下学期物理期末备考知识点梳理
双线教学法初探
在新课标物理课堂上怎样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前沿物理知识教学的问题与反思
动量和动能的本质的区别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演示实验
课程改革中探究式教学的功能
一个易疏忽的问题
物理应用类试题的解答方法
“热现象”一章中的几处教学障碍
教师“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观念的几点思考
中学物理美学的内涵
初中物理的学习技巧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