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32画着一组大头针,初看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现在请你把书放平,提高到跟眼睛相齐,闭上一只眼睛,用一只眼睛从针尖那一边望过去,使你的视线恰好沿着每一根大头针滑过腰把眼睛放在这些直线的延长线相交的一点)。这样,你就会觉得这些大头针不是画在纸上而是直插在纸上。把头略向一旁移动,你就会看见,仿佛这些大头针也都向这方向倾斜过去一般。
这个错觉可以用透视定律解释:图上的直线恰好跟你用上面所说方法看去的时候许多竖立着的大头针的投影一样。
我们时常要听从错觉的支配,但是这一点不能够完全认为是视觉上的缺憾。它也有非常有利的方面,一般人就时常忘记了这一点。问题在于,假如我们的眼睛不受任何错觉的作用,那么就不可能有绘画,我们也要失去欣赏一切美术的机会了。美术家正是广泛地利用了人类视觉上这个缺点的。
18世纪的学者欧拉在他的有名的《有关各种物理资料书信集》里写道:
整个绘画艺术是建筑在这个欺骗上的。假如我们习惯按真实的情况去判断物体,那么,美术就没有地位,跟我们瞎了眼睛一般。那时候美术家会枉费了放在调色上的全部心机;我们会对他的作品这样说:这儿是一块红斑。这儿是灰色的,那儿呢,一片黑的和一些白线;这一切都在同一个平面上,看不到什么距离上的差别,而且也一点不像什么东西。无论这幅作品上画着些什么,对我们说来,就会像纸上写的信一样……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失去了愉快的有益的美术每天给我们带来的乐趣,不是会觉得可惜吗?
光学上的“欺骗”非常之多,我们可以把视觉的错觉的各种例子收集成整本册子,这里面有许多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也有一些知道得还比较少。下面让我再举几个大家不大熟悉的有趣的例子。图133和图134是画在格子背景上的图,这两张图的效果都很好:你的眼睛一定不肯同意说图133上的字母是竖直的,而你更难同意的是,图134上画的图竟不是一个螺旋形!你只好用直接的实验来断定:把铅笔尖放到你认为是螺旋的线纹上,沿着那曲线画过去,就会知道你自己的判断错每天给我们带来的乐趣,不是会觉得可惜吗?
光学上的“欺骗”非常之多,我们可以把视觉的错觉的各种例子收集成整本册子,这里面有许多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也有一些知道得还比较少。下面让我再举几个大家不大熟悉的有趣的例子。
图133和图134是画在格子背景上的图,这两张图的效果都很好:你的眼睛一定不肯同意说图133上的字母是竖直的,而你更难同意的是,图134上画的图竟不是一个螺旋形!你只好用直接的实验来断定:把铅笔尖放到你认为是螺旋的线纹上,沿着那曲线画过去,就会知道你自己的判断错了。同样,你可以利用两脚规来证明图135上AC线并不比AB线短。至于图136、137、138、139的详细情况,可以看各图的说明。
图138所生的错觉,竟严重这样的情形:这本书最初排印某一版的时候,发生过一件趣事,当出版者从制锌版的人手里拿到了这图的锌版,竟认为那锌版还没有做完,准备送回制版的人,叫他把白线交叉地方的灰色斑点去掉。我凑巧走进去,才给他解释明白了。
教科版[2013版]物理八下11.3《功》word导学案
教科版八下7.4《重力》WORD教案2
教科版八下7.5《摩擦力》WORD教案2
教科版[2013版]物理八下8.2《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word教案
教科版八下9.2《液体的压强》WORD教案1
教科版[2013版]物理八下8.4《力与运动》word导学案
2013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下《力的合成》word教案
教科版八下9.1《压强》WORD教案3
教科版[2013版]物理八下8.2《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word导学案
教科版八下9.2《液体的压强》WORD教案2
教科版[2013版]物理八下10.3《浮力大小》word教案
教科版八下8.3《力的平衡》WORD教案2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2013版]物理八下9.2《液体的压强》word教案(一)
教科版八下8.4《力与运动》WORD教案1
教科版八下12.1《机械能》WORD教案1
教科版物理八下《压强》word教案
教科版八下12.1《机械能》WORD教案2
教科版八下7.5《摩擦力》WORD教案3
教科版[2013版]物理八下10.1《在流体中运动》word教案
教科版八下8.3《力的平衡》WORD教案1
教科版[2013版]物理八下9.1《压强》word导学案
教科版[2013版]物理八下10.4《浮力》word复习学案
教科版[2013版]物理八下9.2《液体的压强》word导学案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下《杠杆》word教案
教科版八下8.1《力的合成》WORD教案2
教科版八下7.2《力的描述》WORD教案3
教科版[2013版]物理八下9.1《压强》word教案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