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我们又要靠实体照片帮助了。假定我们昨天用照相机拍出了某一个行星的照片,接着在今天又拍了一次;这两次虽然都是从地球上相同地点拍的,但是拿整个太阳系来说,我们是在太阳系里两个不同的地点拍摄的,因为我们的地球在一昼夜里已经沿着它的轨道走出了成百万公里的路了。因此这样拍出的两张照片是不会完全相同的。假如把这样拍出的两张照片放在实体镜里,那么你看到的就不会是平面的形象,而是立体的了。
因此,我们就可以利用地球的公转,得到从两个相距极远的地点拍摄出来的照片;这样拍出的照片就是实体照片了。你不妨设想一个巨人,他的两眼之间的距离要用百万公里做单位来量,这样你就可以了解,天文学家靠了天体的实体照片的帮助,得到多么不平常的效果了。
把拍成的月球立体照片拿来仔细观看,我们可以看到,形象显著地圆凸起来了,仿佛一位巨人雕刻家用他神奇的刻刀把这平面的、没有生气的大石块给雕刻得生气勃勃一般。它表面上的凹凸是这么清晰,我们甚至能够利用这些照片量出月球上山的高度来。
现在实体镜也用来发现新的行星──那些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绕转的许多小行星。不久之前,发现这种小行星还只是碰运气的事情。但是,现在只要用实体镜把不同时间拍得的某一部分天空的两张照片比较一下就够了。假如在所拍摄的那部分天空有这种小行星,实体镜就会把它显示出来,因为它是要从总的背景里凸出来的。
用实体镜不但可以察觉两个点在位置上的不同,而且也可以察觉两个点在亮度上的不同。这使得天文学家有可能去找寻所谓“变星”,就是周期地变换亮度的星。假如某个星的亮度在两张照片上显示得不一样,那么,实体镜就会把这变化亮度的星报告给天文学家知道。
最后,人们还拍出星云(仙女座星云和猎户座星云)的实体照片;要拍出这种照片,太阳系已经嫌不够大了,因此天文学家就利用了我们这个太阳系在众星中间的位置变动:由于太阳系在太空中的这个移动,我们经常是从新的地点去看星空的,而且在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后,我们所看到的星空的差别会达到连照相机也可以感受到的程度。于是我们先拍一张照片,以后隔一段很长的时间再拍一张,这样拍出的两张照片就可以放在实体镜里去观察了。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1.2《比较运动的快慢》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8.1《光的传播》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3.5《二力平衡》WORD教案3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1.5《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8.5《透镜》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3.6《摩擦力》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8.3《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3.4《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8.9《物体的颜色》WORD教案1
2012北京课改版九上《通电螺线管的磁场》word学案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7.4《升华和凝华》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8.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1.1《机械运动》WORD教案3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2.3《探究――物质的密度》WORD教案2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8.8《眼睛和眼镜》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3.5《二力平衡》WORD教案2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1.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8.2《光的反射》WORD教案1
2012北京课改版九上《磁场》word学案
2012北京课改版九上《第十一章 电功和电功率》word学案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3.4《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WORD教案2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3.3《重力》WORD教案2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1.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WORD教案2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8.4《光的折射》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1.1《机械运动》WORD教案4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3.3《重力》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3.1《力》WORD教案1
2012北京课改版九上《认识电路》word学案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2.4《密度知识的应用》WORD教案1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