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程序
一、以照相、看电影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过程;
二、凸透镜的三种应用和各自的成像特点均让学生从观察和实践中得出,让学生体验物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通过自制模拟相机、水滴放大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获得成功的愉悦;
四、选用安培事迹的投影片既能调节课堂气氛,又让学生领略科学家刻苦钻研的忘我精神;
五、课堂小节先让学生归纳概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也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六、课后实践与思考是课堂教学的延展,旨在引导学生进行基本的科学探究和实践,并在实践中提出问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和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通过观看投影片,了解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通过自制水滴放大镜,初步感受等效原理的应用。
3.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情感。
4.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准备
一、教师演示器材:真实照相机、模拟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同有照相机原理简图的投影片一张,“安培和移动黑板”的故事投影片一套)、放大镜。
二、学生制作器材:制作模拟照相机的材料(两个直径相近、长约15cm的圆纸筒,焦距为7.5cm的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胶带纸)、玻璃片、水。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怎样区分虚像和实像?(让学生先回答后再讲述,着重强调成虚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并非来自于像点)。
2.我们在透镜一节中学习了透镜可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什么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什么作用?(边缘薄中间厚的透镜;会聚作用)。
二、新课教学
引言:同学们喜不喜欢照相和看电影?喜欢,那么知不知道照相机和电影放映机的原理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知识。板书课题:生活中的透镜。
(一)照相机
出示真实照相机,让学生仔细观察照相机镜头的形状,使他们对照相机镜头有直观的印象,指出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播放画有照相机原理简图的投影片,对照投影讲解: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的像。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二)想想做做
让学生动手制作模拟照相机。
出示做好的模拟照相机,讲解制作方法:在直径较大的圆纸筒一端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图纸筒一端固定半透明塑料薄膜,再把小纸筒有屏幕的一端套入大纸筒内。
让学生两人一组动手制作,两人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制作完成后,让学生把模拟照相机对着室外,并前后拉动直径较小的纸筒,直到在半透明薄膜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观察所成的像,回答:
1.像是缩小还是放大?
2.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3.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1.和2.比较直观,对于3.可以让学生根据进入眼中的光线是否来自像点进行判断。
(三)投影仪
让学生观察投影仪,着重观察镜头,简单介绍其构造。
演示:从“安培和移动黑板”故事投影片中拿出一张让学生看投影片上人物的大小程度,再把投影片放到投影仪上,放置时让投影片上的人脚朝黑板,头向学生,请一位同学到投影仪前证实。然后移开反光镜,使光线直接射到天花板上,调节镜头,直到天花板上成清晰的像,让学生观察并回答:
1.像是放大还是缩小(和投影片上的人物相比);
2.像是正立还是倒立(以像上人物头脚朝向和投影片上人物头脚朝向比较得出)。
3.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问题回答,讲解后,重新装好反光镜,把图案反射到墙壁上,让学生了解反光镜的作用。并把“安培和移动黑板”故事的五张投影片逐一放完,简介安培事迹。补充:我们要学习科学家们钻研科学的忘我精神,但不能学习在大街上思考问题,被车撞到可就麻烦了(玩笑)。
简介幻灯机、电影放映机基本成像原理和投影仪是一样的。
(四)放大镜
让学生用凸透镜看书上的字,说出看到的情况:
1.字是放大还是缩小?
2.字是正立还是倒立?
教师讲解:放大镜是凸透镜,能使物体成放大的像,但这个像与投影仪所成的像是不同的,它是正立的虚像,并且像与物体在同一侧。
提问:能否利用其他物品来替代玻璃凸透镜制成放大镜?
结合学生的回答简介水滴放大镜、水瓶放大镜、冰透镜,并让学生做成水滴放大镜看书本上的字。
(五)动手动脑学物理
1.和2.让学生课后完成,并书面记录结果。
(六)课堂教学小结与延展
1.先让学生归纳本节知识树,教师再板书归纳。
照相机成倒立缩小实像
生活中凸透镜的应用 投影仪成倒立放大实像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虚像
2.课后实践与思考
①用自制的模拟相机替同学“拍照”,并探索:要使所成的像更大一些,可采取什么措施?
③请你利用凸透镜制成一种有用的装置,说明制作方法和用途。
③用分离原理将投影仪分离成两个可单独使用的仪器。
④用放大镜以不同的距离看物体,是否都是放大的?
⑤根据④中你所看到的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你提出的问题?
本文系原创作品,先在人教网上做内容展示,后要收录《物理教学案例与设计》,版权归人教网和作者本人所有,请勿转载!
希格斯玻色子告诉你真正的世界末日什么样
“荣华往往诱人,但荣华转瞬即逝”
日环食
电冰箱温控旋钮冬夏的调节方法
从光的干涉现象谈光的本性
神奇纳米药水造出超级防弹衣
“普罗米修斯”计划
地平线离我们有多远
音箱中的物理学知识
大象如何站在铅笔上
直接带隙半导体
足球中的“香蕉球”是怎么回事
爱因斯坦,你又赢了
龙嘴吐珠报吉凶
“魔星”
宇宙膨胀的速度
天体运动与地球动力
彩色电视机消磁法
流星的轨迹
萤火虫的尾部为何会发光
如果地球停止不转
为什么古代士兵枕着箭筒睡觉
“秋水共长天一色”
地球中心为什么很热?
雨衣上的学问
海水为什幺是蓝色的
触电的急救知识小小结
响尾蛇导弹
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为什么灌满水的瓶子不易破?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