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考查知识的整合的试题越来越多,把不同的知识进行综合,以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应变能力。先以声光知识综合为例简单分析:
例1如图所示,A、B为两个相同的音叉,C是粘在音叉叉股上的小平面镜,D为一较大的平面镜,E为固定的小激光笔,F为天花板。实验时,用橡皮锤敲响音叉A,听到声音的同时,会观察到天花板上的光斑位置会发生变化。这个现象中包含的物理知识有哪些?
解析:此题属于光学与声学的综合应用,通过敲打音叉A,使其振动发声,通过空气传递到音叉B,使音叉B振动,这也说明声音传递能量,由于音叉的振动微小,不容易被察觉,所以利用“放大法”把微小的振动放大,通过光斑是否移动来转换,这是很好的研究方法。
答案:⑴发声的物体在振动;⑵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⑶光的反射(4)声音能传递能量。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利用所学过的声学和光学知识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题所用“放大”的思想方法在物理学上经常用到。
例2(09陕西)小丽用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音伞”的实验,如图,在右边伞柄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不到表声。把另一把伞放在左边图示位置后,在B点听到了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也象光一样可以发生______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_____,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______。
解析:此题是用雨伞自制“聚音伞”建立的物理情景,以此探究声音的反射,考查声音的传播这个知识点。通过图示可以看出,声音和光一样可以发生反射现象,伞的作用相当于凹面镜把声会聚,以增大声音的响度,传声的介质是空气。
答案:反射;响度;空气
点评:通过创设了较新颖的物理情景,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平时应该多关注生活中与物理有关的一些日常现象,利用所学物理知识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
练习:(08江苏常州)为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小明同学进行实验研究。(1)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l0cm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表声是通过传播的。
(2)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
(3)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 cm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如图(乙)所示,则∠AOB是该光路的(人射角/反射角)。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能/不能)像光一样反射。
(4)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强/弱)于玻璃板。
参考答案:(1)空气(3)入射角;能(4)强。
光的折射导学案15
平面镜成像第(1)课时学案
光的折射教学案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15
4.4光的折射讲学稿
光的折射学案 人教版物理之二
4.3平面镜成像师生共用讲学稿
4.3《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第四章第3单元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光的折射教案之九
4.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4.4《光的折射》教学案
平面镜成像学案
光的折射学案
平面镜成像(第一课时)导学案
光的折射教案 人教版物理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二
平面镜成像教案之九
光的折射导学案17
光的折射导学案16
平面镜成像学案 人教版物理15
4.3平面镜成像(一) 学案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之十
光的折射导学案10
平面镜成像学习方案
4.4光的折射学案
光的折射课堂实录
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教案
平面镜成像自主学习方案
光的折射教案12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