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式的改革,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各学科教师都在尝试着各种新的教学方式。今天,探究式教学已成为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已逐渐进入学校、进入课堂。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探究式教学的一部分。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等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根据笔者的理解,由于长期以来,学校各科教学主要采用的是传授式教学,而探究式教学与传授式教学又存在着较大的区别,所以在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走极端的教师较多,认为探究式教学与传授式教学是相互对立的,在课堂教学中全部采用探究教学,对探究教学的程度把握不够,长此以往,不但教学质量提不高,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思想,从而影响学生的发展。对此,笔者进行过一些思考,下面就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教学的程度作个简单的介绍。
一、探究的广度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是每节课都进行探究式教学?还是有的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有的课采用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是一节课内所有的概念、规律等内容都进行探究式教学?还是有的内容采用探究式教学?有的内容采用传统的传授式教学?这就是一个探究的广度问题。怎样的广度是合适的,这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值得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思考与研究。
应该说,探究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是相对而言的,它们只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相互之间并不排斥,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就人的发展而言,探究式教学与传授式教学这两种教学方式都是必要的,在人的具体活动中,两者常常是相辅相成、结伴而行的。由于不同的教学方式都有其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所以教学应该包括多种方式,只有灵活地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才能优势互补,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其实,即便是在探究式的课堂教学中也包含多种教学方式,其中有讲授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等,即一节优秀的物理课,肯定存在着几种教学方式,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已明确指出,教学方式要多样化。任何走极端的做法都是不对的。
本人以为,教学内容非常简单时或在学生对某一现象有大量的感性经验时,传授法可能是一种更恰当的选择。所以说,有的课适宜于传授式教学,有的课适宜于探究式教学,一堂课内有的内容适宜于传授式教学,有的内容适宜于探究式教学,这要视具体的情况而定,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老师各不相同。
比如,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一章“力”有六节内容,其中除第二节“弹力”中弹力的大小、第三节“摩擦力”中摩擦力的大小比较适宜于探究教学外,其它四节内容都更适宜于传授教学。在这节课中,到底要探究哪几点,探究的广度如何,要看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水平,要看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要看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要看教师的教学艺术,要看学生与教师的配合程度等等。
二、探究的深度
探究大致包括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制定方案、整合资料、得出结论、评价交流等几个要素,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一种涉及多侧面的复杂活动。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是否任何一个探究都一定要由学生独立完成,都一定要完整,即包括探究的各个要素,这就是一个探究的深度问题。怎样的深度是合适的,这又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一般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讨论探究的深度问题,从探究过程所包含科学探究的要素多少,将其分为完整探究的部分探究;从师生所起作用的程度不同,将其分为定向探究与自由探究。
(一)完整探究和部分探究
完整探究是指学生亲历的探究过程包含了科学探究的各个要素,反映了科学探究的各个特征。学生进行探究时,需要根据任务或问题情景,提出准备探究的科学问题,需要针对问题建立科学假说,需要根据假说设计实验方案,需要通过观察实验获取事实和证据,需要观察实验作出科学的解释,需要通过表达交流完善自己的认识,等等。
完整探究能够使学生比较完整地认识科学探究过程的全貌,比较全面地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笔者认为,每个学期都应当结合一些典型的教学内容,安排若干个相对完整的探究活动,以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然而,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大量接触的是部分的探究,即探究的部分环节。这些探究活动有的只是完整探究教学中的某一小问题的探究,有的只涉及问题的提出,有的则只是建立科学的假说,有的只是设计实验方案,有的只是对信息的解读或问题的讨论。部分的探究是构成物理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但在教学中并不占用过多的时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需要,灵活地采用。
(二)定向探究与自由探究
定向探究是在教师提供大量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它既包括教师提供具体教学事例和程序,由学生自己寻找答案的探究,也包括教师给定要学的概念或原理,由学生自己发现它与具体事例和联系的探究。虽然定向探究时,教师给学生提供大量帮助,但学生在观察和分析数据、建立假设、判断推理及作出结论时,教师起着引导而不是代替的作用。例如:探究牛顿第二定律,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来探究加速度a与外力f,质量m的关系。教师可先启发和引导学生设计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总体方案:(1)控制m不变,研究加速度a与外力f的关系;(2)控制f不变,研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然后进行局部设计: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设计,评价他人的设计,并对器材的作用和选择加以讨论,通过展示学生提出可行实验方案,筛选确定与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相符的实验方案。
自由探究是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时,极少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自己独立完成。开展自由探究时,学生提出探究的问题,确定探究对象,设计探究程序,收集所得数据,检验假设,直到最后作出结论。简单的说,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经过各种探究活动独立地解决问题。在自由探究时,教师的作用在于给学生提供所需的资料,起到活动的的辅助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因而从这一点而言,自由探究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好地发挥创造性的机会。
从探究水平上讲,定向探究是探究的低级阶段,自由探究是高级阶段,二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定向探究是自由探究的基础,自由探究是探究的延伸和发展,也是定向探究的最终目的和归宿。从定向探究到自由探究,教师的作用越来越小,学生的独立性越来越强,当然,定向探究与自由探究之间的划分并没有绝对的界线,如果把它们看作是探究的两极,那么在定向探究与自由探究之间还有师生作用不同的其他探究。
当然,定向探究与自由探究的划分并没有绝对的界线。为了更好地实现由定向探究教学向自由探究教学的过渡,笔者认为可从形成问题、建立假设、制定研究方案、检验假设、作出结论这五个要素来划分探究教学的开放水平(如下表),并建议教师从水平一做起,等学生有一定基础后再依次尝试更高水平的探究教学,直到学生会独立地探究学习。
从理论上讲,水平五完全由学生独立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也就是说学生自己形成问题建立假设、制定研究方案、检验假设、作出结论是最理想的探究教学形式。但这个理想在实践中不容易一下子达到,先从水平一做起,然后循序渐进,直到水平五阶段的教学。
2014级高一物理必修一模块期中考试
高一物理教案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九年级物理教案 《力与运动》
初三物理教案 电热的作用
高一物理教案 描述圆周运动
高一物理必修一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期中测试题(预测题)
高一物理教案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
高中一年级物理必修一期中试卷
高一物理教案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试题
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光学作图复习
人教版高中一年级物理必修一期中试卷
高一物理教案 力学单位制
九年级物理教案 《欧姆定律》
高一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内能》
九年级物理教案 《电路》
焦耳定律-九年级物理教案设计
初三物理教案 超导体
电功率-九年级物理教案设计
2014——2015高一物理必修一期中考试测试
人教版高一物理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
高一物理必修1期中考试测试题
九年级物理教案 压强及浮力大小的比较
高一物理教案 速度和加速度
九年级物理教案 实验探究专题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教案设计
高一物理教案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