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高三同学已经进入第一轮备考阶段,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整理了各科目知识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4高考物体的平衡知识点一文,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物体的平衡依然为高考命题热点。通过历年高考题的分析,不难发现:考题多以力学背景呈现。解决物体的平衡问题,一是要认清物体平衡状态的特征和受力环境是分析平衡问题的关键;二是要学会利用力学平衡的结论(比如:合成法、正交分解法、效果分解法、三角形法、假设法等)来解答;三是要养成迅速处理矢量计算和辨析图形几何关系的能力。
例如2010年高考新课标卷理综物理第18题: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60角的力F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F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1和F2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1B.2-■C.■-■D.1-■
「答案」B
「解析」物体受重力mg、支持力FN、摩擦力Ff、已知力F而处于平衡,根据平衡条件,应用正交分解有F1cos60=(mg-F1sin60),F2cos30=(mg+F2sin30),联立解得:=2-■。
又例如2009年高考山东卷理综物理第16题:如图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为球心,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于P点。设滑块所受支持力为FN,OP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F=■B.F=mgtan
C.FN=■D.FN=mgtan
「解析」对小滑块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三角形定则可得F=■,FN=■,所以A正确。
考点:受力分析,正交分解或三角形定则。
提示: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即指向圆心。正交分解列式求解也可。
2014高考物体的平衡知识点如下
一、平衡状态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
说明:这里的静止需要两个条件,一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二是物体的速度为零,仅速度为零时物体不一定处于静止状态,如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达到最高点时刻,物体速度为零,但物体不是处于静止状态,因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
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即F合=0
说明:①物体受到N个共点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取出其中的一个力,则这个力必与剩下的(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②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平衡问题,则其平衡条件为FX合=0,FY合=0.
三、用平衡条件解题的常用方法
(1)力的三角形法
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构成一个矢量三角形;反之,若三个力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利用三角形法,根据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或相似三角形等物理知识可求得未知力。
(2)力的合成法
物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必跟第三个力等大反向,可利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根据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或相似三角形等物理知识求解。外语学习网
(3)正交分解法
将各个力分别分解到x轴上和y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多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值得注意的是,对x、y方向选择时,尽可能使落在x、y轴上的力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不宜分解待求力。
【总结】2014高考物体的平衡知识点就为大家整理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在高三期间好好复习,为高考做准备,大家加油。
【总结】2014高考物理考点运动和力公式 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大家好好复习,未来是属于你们的。
自制烧瓶实验法演示沸点与压强
帕斯卡定律的定性演示
简易太阳灶
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演示
喷井法演示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远红外辐射法演示萘的熔化与凝固
鼓膜法演示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无体泵模型
液体对压强传递的测量
红水柱上升法演示液体蒸发致冷
简易集热箱制作方法三
纸质太阳灶
活塞式抽水机原理演示器
活塞式抽水筒
离心式水泵抽水原理实验器
简易集热箱制作方法二
离心式水泵抽水原理演示器
双套管法演示萘的熔化与凝固
简易抽气筒
简易抽气机
冷水“烧”开水
双联管实验法演示沸点与压强
真空抽水器
电阻丝加热法演示沸点与压强
U形压强计显示法
汽化、液化演示器
绝缘体可以转化为导体
针筒式抽水机
活塞泵方法二
蒸汽锅炉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