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设计思想
声音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很熟悉的自然现象,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出高层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呢?这需要精心设计课程内容,讲究艺术性的学习和体验,为此我选择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方法来讲这一节课。这一节课的小探究实验,实验器材简单,因此我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学生探究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不仅让学生能欣赏带有声音的动画,还亲自动手用器材实验,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利用多媒体采用分工协作探究,每组独立进行探究,而对于实验记录的数据和现象运用多媒体展示给每一位学生,最后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完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本位”的精神,同时还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二、媒体设计思想
学生通过访问教师网站,在线欣赏音乐,亲身感受音乐因为音调不同、响度不同、音色不同所造成的不同听觉效果,使学生认识到各种声音的不同特性。因此我设计了许多课外知识版块,加大信息容量,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展延伸物理课堂教学的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2.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与科学探究实践的思想和互相配合的协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校园局域网、多媒体课件整合网络、钢尺、橡皮筋、木梳子。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媒体应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创设情景 | 师生共同欣赏一段音乐和一段噪声,请学生谈谈对这两段音乐的感觉,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是声音给人的感觉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 播放音频 | 学生登陆教师网站,仔细听两段音乐,讨论并说出对这两段音乐的不同感觉。 | 创造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 |
引入新课 | 利用多媒体网络播放两组音乐:1、响度不同的同一首歌;2、音调不同的同一首歌;启发学生找出他们的不同,分别引入响度、音调的概念。提出问题:为什么有响度、音调的不同?是什么因素影响声音的响度和音调的不同。 | 播放音频 | 学生欣赏并找出这两组音乐的不同之处;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响度不同的声音和音调不同的声音。 | 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探究实验 | 音调和响度 | 教师播放准备好的2个动画,一个是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一个是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实验器材分组进行探究影响声音的音调、响度的因素。教师巡视并通过网络了解学生的探究活动,适时给以点拨、指导。指导学生进行交流,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得出结论。 | 播放动画 | 学生观看动画,分组进行讨论,应用教师提示的探究方法进行探究,自己动手进行探究实验,学生可以通过论坛跟老师和其他同学交流。探究完毕,学生进行交流,互相解决问题,并将不能解决的共同性问题提出来,共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交往能力。 |
物体振动快慢不同,产生的音调也不同,从而引入频率的概念,再由人耳听到的声音范围,引出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 | 课件显示声音的波形 | 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音? |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思考分析问题能力 | ||
音色 | 音调和响度都相同的声音我们还能区分吗?师生共同听两段音乐并说出如何区分的,从而引出音色。 | 网络搜索 论坛讨论 | 学生闭上眼睛猜是那位同学在说话。在网络中找出自己喜欢的有关声音的其他知识,并通过网络向同学介绍自己的音乐。 | 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 |
总结 |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发表在论坛上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老师恰当总结。 | 论坛讨论 | 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把自己所所到的知识在网上论坛与老师同学交流,最后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 |
知识反馈 | 让学生做网页上自我评价的随堂测试,检查这节课的收获。教师巡回指导。 | 课件展示 | 做自我评价中的随堂测试,自己检查这节课的收获。 | 通过联系巩固 | |
作业 | 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做梯度训练。 | 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做梯度训练。 | 巩固提高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和探究声音的三个特征,成功之处有如下几点:
以听声为主线,通过音乐的播放,让学生在丰富的听觉体验中反复感受,逐步从无意转向有意,在潜移默化中体验声音的三个特征。
以生活为背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在线讨论等方式由表及里,深化思维,培养学生分工协作、理论联系实际、物理结合生活的能力。
以多媒体为依托,通过精心准备的网站和丰富的音频资料,让学生在体验优美的旋律时轻松学到知识;尤其是论坛这个栏目的设计,让学生和老师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自始至终,老师是学生的学习合作者、点拨者、促进者。把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物理教学中,达到良好效果。
但是,在具体教学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够,一方面是对物理概念的把握不是很准确、熟练,更重要的是平时缺少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和重视。
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思考不够,缺乏对物理现象观察的针对性和敏感性,也就是对物理联系生活的意思比较薄弱。
变容二极管
半导体二极管的简易判别
用多用电表可简单地判断TTL与非门的好坏
半导体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怎样使干电池复活?
自制双掷开关改变小电动机的转动方向
门电路
电流的效应
光敏电阻器
最简单的TTL与非门电路
金属导体的导电机理
用低压交流电演示导体和绝缘体
半导体二极管
组成串联电路
干簧管和干簧继电器
用验电器演示导体和绝缘体
电路
组成串、并联电路时注意事项
用安培计测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用低压直流电演示导体和绝缘体
发光二极管
自制小灯泡的灯座及接线柱
转换型干簧管
形形色色的现代电池
怎样使小灯泡发光
或门
电路中接入两个以上用电器
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干簧管的主要参数
自制电路示教板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