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的2016年2016年中考中,有时为了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知识迁移能力,体现科学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在2016年2016年中考电学中常出现“黑匣子”的问题。所谓电路中的“黑匣子”是指题目提供一些条件,根据所给条件设计出“黑匣子”中的电路结构。
类型1 题目提供的已知条件全部是电阻及其阻值的大小,而且“黑匣子”中没有电源,设计“黑匣子”中的电路结构。
例1 如图1所示,是从某个仪器上拆下来的密闭盒子。已知盒内有三只电阻,A、B、C、D为四根引线,用电表测得AC间的电阻RAC=20Ω,CD间的电队RCD=50Ω,AD间的电阻RAD=30Ω;若用导线把BD连接后,测得AD间的电阻RAD=20Ω,在盒内画出电阻的连接图,并标出每个电阻的阻值。
解析 题目中的20Ω、30Ω、50Ω正好构成一个串联电路的电阻关系。因此,不妨设R1、R2、R3为串联,而且RAC+RAD=RCD,调整A、B、C、D四个接线柱,满足RAC= 20Ω,RCD=50Ω,RAD=30Ω,如图2,可知,Rl=20Ω,R2 + R3=50Ω,用导线连接BD后,R3被短路,RAD=R2=20Ω,所以R3=10Ω,盒内的电阻的连接图如图3。
点评 题目中只提供电阻的阻值大小,应从电路中电阻的串联、并联关系着手,因为电阻的串联或并联,根据其阻值的大小容易判断出电阻的连接方式。
类型2 题目提供的已知条件有关电流的大小,而且“黑匣子”中有电源,设计“黑匣子”中的电路结构。
例2 密闭的盒内有一个电源电压为U且保持不变的电源,两个定值电阻R1,和R2(Rl=2R2),导线若干,它们分别与图示虚线框(如图4)中标有A、B、C、D的有关接线柱相连接。把一只电流表先后接在有关接线柱间,结果发现:
①若把电流表接在接线柱B、C间,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某一位置(设这时的示数为I)。
②若把电流表接在接线柱A、D间,它的示数变为I / 2。
③若把电流表接在接线柱A、C间,它的示数变为I / 3。
试根据上述浏试结果,画出虚线框内有关接线柱间电源、电阻或导线的连接情况,并标明R1、R2。
解析 把电流表接在接线柱B、C间,电流表指针偏转,示数为I,表明B、C间有电源,有电阻。 把电流表接在接线柱A、D间,其示数为I / 2,表明A、D间既有电源又有电阻,同时A、D间的电阻是B、C间电阻的2倍。
把电流表接在接线柱A、C间,它的示数为I / 3,表明A、C间既有电源又有电阻,同时A、C间的电阻是B、C间电阻的3倍。同时,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R1=2R2,表明A、C间的电阻是Rl和R2的串联。
根据以上分析:RAD=2RBC,RAC=3RBC,所以B、C间的电阻为R2;A、D间的电阻为R1。虚线框内的连接如图5所示。
点评 题目中提供有关电流表测出的电流大小,应根据电流的大小计算出接线柱之间的电阻的大小,从而根据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阻的关系,根据其阻值的大小容易判断出电阻的连接方式。
“黑匣子”题目,属于开放性试题,灵活考查学生运用欧姆定律以及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分析实验数据,设计出所需要的电路。
谈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中差生的方法
论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
物理教学中激励性教育的方法
多媒体技术对物理教学的实用性
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初探
论如何加强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向初中物理教师进一言
对潜能生学习物理的方式综述
分析初中物理情智课堂之“勤知”的方法
中学物理教学中科学教育的途径
分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闪光点
惯性力学与整体科学体系论文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STSE教育的问题和路径建设
探究式教学实践与初探
对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思考
物理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探讨
物理教学中引领学生进入“正螺旋”的方法
物理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的方法分析
中学物理教育与素质教育
物理教学中的兴趣培养的问题和策略
谈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启发物理兴趣的个人看法
探究中感悟在创新的物理学习方法
谈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
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发展前景
分析物理教学中激励性教育的方法
对物理课堂提问应注意的策略研究
对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对中学物理课堂学习释解
分析初中物理老师的角色特性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