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且实验性非常强的自然学科。实验是物理课的灵魂,所有的物理概念、规律的发现和确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不同性质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比如:演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分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互助的能力。不但如此,同一实验以不同方式提问在教学中也有着不同的作用。笔者以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想想做做为例,浅析之。
0.原文
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
提问:(1)你会看到什么变化?
(2)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又有什么变化?
(3)怎样解释这些变化?
1.引起学生兴趣的提问方式(课前用有趣的实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
提问:(1)你会看到什么变化?(袋子膨胀了)
结语:塑料袋膨胀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究这个问题。
2.单纯引出课题的提问方式(引出汽化液化的概念)
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
提问:(1)你会看到什么变化?(袋子膨胀了)
(2)袋子膨胀说明液态的酒精变成了什么状态?(酒精蒸气)
结语:像这样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3)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又有什么变化?(袋子瘪了)
(4)袋子瘪了说明气态的酒精变成了什么状态?(液态酒精)
结语:像这样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
3.引出课题(汽化液化的概念),并为后续内容作铺垫(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取A、B两个透明塑料袋,在A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B袋不作处理,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都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
提问:(1)你会看到什么变化?(A袋膨胀了,B袋没有变化)
(2)A袋膨胀说明液态的酒精变成了什么状态?(气态)
结语:像这样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3)液态的酒精变成放在热水中才能汽化,说明汽化是吸热还是放热的?(吸热)
结语:汽化吸热
(4)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又有什么变化?(A袋瘪了,B袋没有变化)
(5)A袋膨胀说明液态的酒精变成了什么状态?(液态)
结语:像这样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6)气态的酒精冷却才能液化,说明液化是吸热还是放热的?(放热)
结语:液化吸热
(7)实验中B袋的作用是什么?(对照实验)
反思总结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的提问,一定要明确该实验在本节课中的作用,引起学生兴趣的提问方式是在课前用有趣的实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只要学生看到新奇的现象引起注意即可;单纯引出课题的提问方式,只要涉及到最基本的概念即可,可在深入学习后,再来解释这可现象,作为反馈;引出课题,并为后续内容作铺垫的提问必须有层次感,让学生有定性的认识即可,可在课堂展开时详细论述,并进一步总结特点。无论是那种提问方式,都是为课堂内容的步步深入服务的,具体的方式还要以不同的课程内容,不同教师的授课方式而定。
教给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
用认识论指导物理教学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研究
物理教学如何突破重难点
初中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研究
小议物理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几种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重视物理课本中章节导语的教学
诗词与物理教学
“探究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物理第二课堂加强科技教育的探讨
物理问答题的基本解法
怎样克服前概念的不利影响
提高中差生物理成绩之我见
巧加砝码的规则
物理教学中差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物理教学中主体主导主线的辩证关系
物理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也谈高中物理的“必修”与“选修”
“惯性”教学中应注意讲清的几个问题
“大气的运动”一节板图设计
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物理教学中对比性实验的运用
浅议思路教学
谈谈物理课堂提问
“光的本性”几个易混淆问题释疑
谈自行设计物理演示实验的原则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法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
实施物理教育活动评价的三种方式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