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 (93年高考试题),如图1所示,容器A、B各有一个可自由活动的轻活塞,活塞下面是水,上面是大气,大气压恒定。A、B的底部由带有阀门K的管道相连。整个装置与外界绝热,原先,A中水面比B中的高。打开阀门,使A中的水逐渐向B中流,最后达到平衡。在这个过程中
A、大气压力对水做功,水的内能增加;
B、水克服大气压力做功,水的内能减少;
C、大气压力对水不做功,水的内能不变;
D、大气压力对水不做功,水的内能增加。
分析与解:A中水面下降,大气压力通过活塞对水做正功WA=P0SAhA;B中水面上升,大气压力通过活塞对水做负功WB=-P0SBhB。达到平衡时,A中下降水的体积(SAhA)等于 B中升高的水的体积(SBhB),所以大气压力对水不做功(W=WA+WB=0)。原来高出 B的水在达到平衡的过程中,水的重心由O1下降至O2处,水的重力势能减少,但水的动能不变,所以通过重力做功使水的重力势能转比为水的内能,故D正确。
分析与解:气体从外界吸热Q=100J,气体膨胀对外做功220J,即外界对气体做功W= - 220J。
故△U=Q+w=100-220=-120J
即内能减少120J。
例3 图2中两个完全相同的铜球A和B,A球用细线悬挂于O点,B球放置于隔热的桌面上。现给A、B加热升温,要使两球升高相同的温度,A、B分别吸收热量QA、QB,则
A、QA=QB
B、QA>QB
C、QA<QB
D、无法确定
分析与解:两球在加热升温的同时会产生体积膨胀,因A、B放置状态不同,结果A球重心下降,B球重心升高。这样B球从外界获得的能量(即吸收的热量QB)一部分用于吸热升温(这部分能量与A相同),另一部分则用于克服重力做功转化为重力势能(A球无这部分消耗,反而释放部分重力势能),所以B球吸收的热量大于A球吸收的热量,即C正确。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造就创新人才
归纳法的启发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创新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物理研究性学习的误区及对策
课堂创新教学模式探究
注重同类变式培养学生能力
养成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运用现代媒体手段优化课堂习题教学
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以设计性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于“不了解”教学的实验探究
漂浮的棱柱
自制学具浅谈
“减负,增效”课堂潜力大
浅谈“转换法”的教学设计
学生提出问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关于“信心激励教学法”的探索
谈中学物理教学的开放性原则
构成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要素
在物理教学中大力加强环保教育
刍议实验教学资源及其开发策略
试谈中学物理教学的艺术
“兴趣物理”在中学物理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说题教学法”初探
物理表达能力“解读”
论物理课堂教学的“举例”
物理信息处理的几种有效策略
分析学生思维障碍提高习题教学效益
撰写物理教研论文应怎样选题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