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这门自然科学课程比较难学,靠死记硬背是学不会的,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出个题目还是照样不会做。随着课改大面积的深入推进,各地中考的题型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一、复习要点
1.抓住基础知识。中考试卷中易、中、难的试题比例为3:1:1,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考查应是中考的重点,但近年来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形式发生了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摒弃了考查死知识的做法,而要求能在具体事件中辨认出该知识或规律。为此学生要做到复习细致,在广度上力争不留漏洞。
2.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是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那些最常见的生活现象最可能成为命题的素材。例如:去年涉及的“指甲刀上的杠杆、自行车上的力学”等。复习时同学们应在近两年的相关题目中了解此类题的出处、分类和答题技巧,更主要的是发现不懂的问题多亲自去做、去看、去想,快速提高自己的观察、分析能力。
3.重视开放型物理题的训练。《考试说明》中提到:考卷中要设置适量的开放性和综合性题目,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对于此类题目因初中知识程度有限,只能是浅层次地开放,首先要放下畏惧心理。从近两年物理命题中可看出,开放型物理题大致可分三类,即条件开放型、结论开放型、条件和结论都开放型。对于开放型物理题常常没有现成的解答模式,而是要利用发散思维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分析。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练习中重视一题多解,不能浅尝辄止。
4.加大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实验技能的提高。近几年中考物理题中科学探究及实验题的数量及分值呈上升趋势,掌握科学探究及实验题的类型及要求是解答试题的关键。科学探究及实验题的类型主要有:(1)考查对问题实验过程的感悟;(2)考查各种仪器在科学探究及实验中的作用;(3)考查科学探究中对实验数据的处理;(4)学生用一定的物理方法来探究实验;(5)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此部分的复习方法应在掌握一定的物理研究方法(尤其是控制变量法)的基础上,系统全面地复习每个实验及相关的基本内容,然后带着疑问走进实验室进行科学探究,反复操作练习,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弥补知识上的不足。
5.提高收集、分析和处理的能力。生活中源随处可见,各种商品的说明、须知、用法及列车时刻表等都向人们提供着,善于迅速从资料中选择出自己需要的是人们在生活中应具有的能力,因此近两年围绕铭牌、说明书、数形结合——物理图象等命出了一些类题,应引起重视。考试中的给予方式可以是图表或文字,同学们要掌握解答此类问题的大致步骤,平时培养较强的阅读能力,收集有益的能力,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
6.在普遍复习的基础上,同学们应把所学知识再分成专题进行复习。复习时要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前后所学的知识相互迁移,连成线,织成网。注意不同学科间知识的联系,摆脱“学科本位”思想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题型结构
1.近几年物理题型的显著变化是多了定性的简答题,少了定量的计算及死套公式的试题。学生对于陌生的简答题普遍存在着不知如何着手,解答不得要领的毛病,再加上简答题的题目很多,出题方式灵活,给中考复习带来一定困难。这里将这种题目的分类及解答方法简叙
(1)纵向分类。按照课本内容逐一理解概念,把题目归为:力的问题、运动问题、光的问题、蒸发问题、液化问题、浮沉、杠杆、安全用电问题等等。每类题目都有各自基本的答题模式。(2)横向分类。据解答方式不同,可把简答题分为:直接叙述题、用数学语言帮助解答题、需用图帮助解答的问题。对于此类题目学生要认真体会答题的顺序,理解每条答语与题目的联系,多做几道题目,多比较答案就能创造性地答好问题。
2.科学探究方法的考查“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获得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就是——科学探究。
用锯条研究音调、小孔成像的像和凸透镜成的实像
在生活中存在的物理
量子物理或可“操纵”过去事件
如果地球停止不转
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
地震基本知识
物质有10种物态
房屋抗震常识
物理教学设计——功率
地球中心为什么很热?
地磁场奥秘
关于静电除尘
力学参照物所蕴含的物理思想
在下班之后学会将压力“隔离”
“超光速飞行”粒子
大磁铁为什么吸不起热钢锭?
大自然的利剑——雷电
磁学中的一个谜
雨衣上的学问
火焰究竟是什么物质
球顶形扬声器基本知识
关于遥控飞机的介绍
万物理论探究时间为何无法回转 或成物理学分支
生活中的物理学
金牛星座-超新星爆炸云团
为什么古代士兵枕着箭筒睡觉
响尾蛇导弹
从光的干涉现象谈光的本性
科学家称在年轻星团的恒星中重力并非主导力
鸟类威胁航空安全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