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为课改区试题;12~19为非课改区试题
1.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航天器,引起全世界瞩目。此航天器属于( )
(A)载人航天飞船。
(B)无人航天飞船。
(C)空间站。
(D)人造卫星。
2.金属钛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密度为4.5克/厘米3,熔点为1725℃,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耐腐性性。下列不能用钛制作的是( )
(A)保险丝。
(B)医疗器械。
(C)潜艇外壳。
(D)眼镜架。
3.利用紫外线可使荧光物质发生荧光,人们制成了( )
(A)验钞机。
(B)遥控器。
(C)微波炉。
(D)超声波诊断仪。
4.小明在东钱湖畔看到:船儿在水面荡漾,鱼儿在白云中穿梭,青山在水中摇曳。小明看到的景物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船儿。
(B)鱼儿。
(C)白云。
(D)青山。
5.将小电动机与小灯泡按如图1所示的电路连接,在小电动机转轴上绕线,然后用力拉线,使电动机转动。在电动机转动过程中,小灯泡发光,该现象中( )
①电产生了磁,使电动机转动;
②磁产生了电,使小灯泡发光;
③电动机是电源;
④转速越快,灯泡越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小明把台灯插头插入插座,当他闭合台灯开关时,室内其它电灯全部熄灭,检查发现保险丝熔断。造成这一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
(A)灯座短路。
(B)插座短路。
(C)插头短路。
(D)开关短路。
7.在吸管中间剪一水平切口(吸管未剪断),从切口处折弯吸管,使两段大致成直角。把吸管一端放进水里,从另一端用力吹气。观察到的现象是( )
(A)切口处有水向上喷出。
(B)切口处有水向前喷出。
(C)水中逸出大量气泡。
(D)水中吸管内的液面高度保持不变。
8.如图2所示,甲、乙两个立方体(V甲>V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把乙放在甲上面,甲对地面压强增加P1;若把甲放在乙上面,乙对地面压强增加P2,则P1,P2的大小关系为( )
(A)P1>P2。
(B)P1=P2。
(C)P1<P2。
(D)无法判断。
9.有专家认为,对于现代生活给人们带来的紧张症,可用漂浮疗法减轻症状:在漂浮池内放入一定深度的水,再加入适量的________(请选“食盐”或“酒精”)后,人进入池内就能漂浮。当质量为50千克的小明在池内漂浮时,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牛。
10.每次铅球项目测试,小明同学的成绩总是不理想。他想:影响铅球掷得远近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为此,他以一支玩具手枪为实验器材进行了以下探究:
(1)熟悉手枪结构:玩具手枪的内部结构中有一根弹黄,弹簧压缩的长度可调节。压缩的弹簧伸长时,将子弹射出,弹簧的______能转化成子弹的动能。
(2)探究过程
①提出假设:在相同条件下,子弹的射程可能和枪管与水平面的夹角有关;
②设计实验,记录数据:他把手枪固定在某一高度后,保持子弹从枪口射出时的速度相同,改变枪管与水平面夹角,用同一颗子弹做了五次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③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在相同条件下,子弹的射程跟枪管与水平面的夹角有关,夹角在_________度左右时,子弹射程最远。小明由此推想:相同条件下,铅球以这一角度掷出,掷得最远;
④交流和评价:第二天,小明与同桌交流探究成果,同桌认为小明对子弹射程与水平夹角θ的探究还可进一步完善。同桌的话启发小明对实验方案进行改进,获得了更准确的结论。小明所作的改进是_________。
(3)完成上述探究后,小明想到影响子弹射程的因素可能还有许多,又提出了一个合理的假设。你认为他的假设是:___________。小明开始了新的探究……
11.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个有趣的元件(如图4甲所示):透明玻璃壳内有一个标有“6V 3W”字样的小灯泡L(阻值不变)和一个由一种特殊金属丝制成的导线R0,A、B、C是其外露的三个接线柱。为进一步了解导体R0的某些特征,他们使用了如图4乙所示电源电压恒为6V的实验装置,把导线M、N分别与A,C接线柱相连,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测得了一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并绘制成图4丙所示曲线。
(1)小灯泡L的电阻值为______欧姆,当它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是______安培;
(2)小明同学在原来连线的基础上,再用导线连接A、B两个接线柱,闭合开关S,把滑片P移到a端,此时电流表的示数是多少安培?
(3)若把导线M、N分别接到A、B接线柱上,闭合开关S,把滑片P移到a端,则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为多少?
1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越来越多,下列家用电器主要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
(A)电视机。
(B)电风扇。
(C)电脑。
(D)电饭煲。
13.图5表示各物体的受力情况,其中能保持静止状态的是( )
14.如图6所示,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A拉至位置B,在这个过程中力F的大小( )
(A)变小。
(B)不变。
(C)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15.如图7所示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两表读数之比U甲:U乙=1:4;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为电流表时,两表的读数之比I甲:I乙为( )
(A)1:4
(B)4:1
(C)4:3
(D)3:4
16.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如图8所示。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小明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换,则( )
(A)光屏上有倒立、缩小的像。
(B)光屏上有倒立、放大的像。
(C)光屏上找不到像。
(D)凸透镜焦距未知,无法判断。
17.用测力计两次拉着重为G的物体竖直向上运动,两次运动的s-t图象如图9所示,其对应的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F2,则F1和F2的大小关系是( )
(1)F1>F2。
(2)F1=F2。
(3)F1<F2。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8.小明设计了一个串联电路如图10所示,闭合开关S,两灯均能正常发光(灯丝电阻不变,电源电压不变)。不久,标有“6V 4W”字样的灯L1烧坏了,小明手边只有一个标有“6V 2W”字样的灯L2,小明认为既然L1,L2的额定电压相同,必定可以用L2换L1。小明把灯泡换接后,如闭合开关S,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灯L亮度将增加。
(B)灯L仍然正常发光。
(C)灯L2可能烧坏。
(D)电路的总功率将变大。
19.某自然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个有趣的电子元件R1,从说明书知道,元件R1的电阻值与其两端的电压值有关。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得到了元件R1的I-U关系如图11甲所示。
(1)元件R1两端电压为90V时,R1的电阻值为______Ω,消耗的电功率为______W;
(2)小明把元件R1与阻值为100Ω的定值电阻R0串联后接到220V的电源上,如图11乙所示,则R1的实际功率为多少?
点击查看→【参考答案】
粤教版必修一3.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WORD教案02
粤教版必修一3.4《力的合成与分解》WORD教案06
粤教版必修一3.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WORD教案01
粤教版必修一3.1《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WORD教案11
粤教版必修一3.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WORD教案03
粤教版必修一3.5《共点力的平衡条件》WORD教案02
粤教版必修一4.4《牛顿第二定律》WORD教案01
粤教版必修一4.3《探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WORD教案04
粤教版必修一3.4《力的合成与分解》WORD教案11
粤教版必修一3.1《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WORD教案10
粤教版必修一3.5《共点力的平衡条件》WORD教案06
粤教版必修一4.4《牛顿第二定律》WORD教案02
粤教版必修一4.2《影响加速度的因素》WORD教案06
粤教版必修一3.1《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WORD教案08
粤教版必修一4.2《影响加速度的因素》WORD教案03
粤教版必修一4.2《影响加速度的因素》WORD教案04
粤教版必修一3.5《共点力的平衡条件》WORD教案04
粤教版必修一3.1《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WORD教案07
粤教版必修一3.5《共点力的平衡条件》WORD教案05
粤教版必修一3.1《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WORD教案09
粤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WORD教案03
粤教版必修一3.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WORD教案04
粤教版必修一4.3《探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WORD教案06
粤教版必修一3.4《力的合成与分解》WORD教案05
粤教版必修一4.3《探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WORD教案02
粤教版必修一4.3《探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WORD教案01
粤教版必修一4.4《牛顿第二定律》WORD教案03
粤教版必修一4.4《牛顿第二定律》WORD教案06
粤教版必修一4.2《影响加速度的因素》WORD教案02
粤教版必修一4.2《影响加速度的因素》WORD教案05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