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量的计算教学目标
a. 会利用吸热公式和放热公式进行有关吸、放热计算
b. 在条件足够情况下会计算物质的比热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教材首先通过例题,运用所学比热概念,归纳总结出物体吸热公式,然后再通过例题写出放热公式,加深学生对物质比热的理解.
分析二:本节内容突出体现对学生计算能力、理解能力的要求.
教法建议
建议一:我们可以先复习比热的概念,然后提出若物体升高的温度不止1℃怎么计算吸热?若物质的质量不止1千克又怎么计算吸热?若升高的温度不止1℃,同时物质的质量也不止1千克又怎么计算吸热?由此引出课题,并运用例题1进行验证.最后由吸热引申到放热情况的计算,引出例题2.
建议二:在讲完热量的计算方法后,可以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如何计算物体的比热.并给出例题.
热量的计算教学设计示例
课 题
热量的计算
教学重点
会利用吸热公式和放热公式进行有关吸、放热计算
教学难点
会利用吸热公式和放热公式进行有关吸、放热计算
教学方法
讲授
一、复习比热的知识
二、物体吸热的计算
Q吸 = c m ( t - t0 )
例题1:把质量为2千克、温度为30℃的铝块加热到100℃,铝块吸收的热量是多少焦耳?
提示:
先查比热表,知道铝的比热,然后代入公式计算.
过程见课本
三、物体放热的计算
Q放 = c m ( t0 - t )
例题2:有一根烧红的铁钉,温度是800℃,质量是1.5克,温度降低到20℃时,放出的热量是多少焦耳?
提示:
先查比热表,知道铁的比热,然后代入公式计算.
过程见课本
四、比热的计算
例题3;某物质吸收4.2104焦耳的热量后,温度升高5℃,则该物质的比热为多少?已知该物质共2千克.
解:已知m = 2kg , t=5℃,
Q = 4.2104J
所以
五、作业
课本 P27第7、8题
提出问题:若物体升高的温度不止1℃怎么计算吸热?若物质的质量不止1千克又怎么计算吸热?若升高的温度不止1℃,同时物质的质量也不止1千克又怎么计算吸热?
引导学生解题
指导学生
引导学生
学生回忆
思考计算吸热、放热量的计算方法
学生自己解题
总结比热的计算方法
学生板书
探究活动
调查北方冬天有关取暖的问题,用所学知识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2007年浙江省诸暨市重点中学提前招生考试科学试卷
2007年江苏省徐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理化试卷(物理部分)
2007年湖北省武汉市新课程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学试卷(物理部分)参考答案
2007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试题
2007年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学业考试试卷物理化学综合试卷(物理部分)
2007年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学业考试物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7年江西省南昌市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物理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2007年江西省南昌市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物理试卷
2007年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学业考试物理试卷
2007年湖北省恩施州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化学试题(物理部分)参考答案
2007年江苏省无锡市初中毕业高级中学等学学招生考试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2007年湖北省恩施州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化学试题(物理部分)
2007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初中升学考试综合试题(物理部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7年湖南省常德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试卷
2007年江苏省无锡市初中毕业高级中学等学学招生考试物理试题
2007年江苏省南通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物理试题
2007年江西省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区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物理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2007年吉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化学合卷(物理部分)
2007年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学业考试试卷物理化学综合试卷(物理部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7年重庆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考试物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2007年贵州省贵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物理部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7年浙江省诸暨市重点中学提前招生考试试卷科学参考答案
2007年甘肃省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物理考试试卷
2007年重庆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考试物理试卷
2007年江苏省盐城市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统一考试物理试卷
2007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理科综合试卷(物理部分)
2007年湖北省咸宁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试卷
2007年江苏省镇江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2007年湖南省株洲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物理试卷
2007年江苏省宿迁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理化合卷物理试题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