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高三生,到了这个时候,还抱怨物理的基础烂的可以,题基本不会做,有的只死记硬背住公式。那么在这么短短时间内,如何赶上来呢?
物理其实并不难学,但是难在理解上。所谓的“理解”我们定义在对公式的解读上。因为考试基本上考察物理概念或现象和公式。那么我今天用三个步骤,交给大家一套学、练、考的技巧,以便于学好物理。
秘籍一、物理公式的解读【菩提灌顶】
打个比方,我们都知道洛仑兹力公式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那么我们要怎么解读它呢?通常同学们死记硬背f是受力,q是电量,v是速度……等,当然某些同学连这些字母代表什么都不懂,那么去弄懂先。我们知道这个公式,知道字母代表含义后,我们从这个角度去解读:力是有几个因素产生的,电量和磁场之间的关系式是怎么得来的,这里唯一的变量关系式什么?(f--v)这个公式最终解决了物理学上的什么问题。那么你就彻底的理解了这个公式。我举个例子:动量p=mv这个公式的目的是研究质量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动量的大小是不会发生改变的,只与初速度有关,于是无论物体怎么碰撞,都有动量守恒,所以有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那么我们抓住“动量是固定的”,就能马上理解动量这块。同理,我们理解动能的时候,是研究什么的?总量是否变化的?用这种方式,很快就能一个章节一个章节,根据公式列表,把课本知识一一理解吃透,从零基础到一定基础是非常快的。
秘籍二、做题的关键在“断句”【天魔解体】
做物理题,难在理解,而不是计算。做物理题,关键在于“断句”,把题目分阶段解读,就能一一列出对应公式,然后联立,代入条件,即可求解。总的而言,物理最难的一块是力学,力学我们要根据所断句子分清楚状态、过程、单体、整体,就能把式子列出。我这里举个简单的例子:
两人要将质量为1000千克的小车沿一小型铁轨推上长5米,高1米的斜坡顶端,已知车在任何情况下所受的摩擦力恒为车重的0.12倍,两人能发挥的最大推力各为800牛,在不允许使用别的工具的情况下,能否推到顶部,用什么方法。
先“断句”。长5米,高1米,画出三角形。摩擦为车重的0.12倍,可以列摩擦力表达式。然后计算推到顶部,至少要多少力。最后根据两个最大推力各800牛来判断。至此解题完毕。物理解题非常依赖题目,而不是空想,在基础不是特别纯熟的情况下,不要一步登天,而是要跟着题目来,合理断句即可。再看一个例子
像这类题,很多人不会做,其实非常容易解决,首先题目已经告诉我们m、v、μ。那么我们可以肯定所用的公式一定与这些参数有关,可以大胆先列出。然后来“断”,这时候要断的是过程
首先,子弹打入砂箱前,动能,是总动能。然后我们可以判断,砂箱挤压弹簧后,推动物体A,然后小车跟着动,因此最大势能就是打入瞬间,马上可以列式。由于砂箱是光滑的,而物体和车有摩擦,并且不能落下,最终速度要保持一致,明显要用到动能定理,总质量是子弹、箱子、小车、物体A,总动能是子弹初始动能,列式,求出最终速度。然后再“断”前面子弹打入瞬间物体A的速度(动量守恒)。最后一“断”:有了物体A初始、最终的速度和摩擦系数,就能算距离。至此解题完毕。这就是整个解题的过程。其实只要懂得什么时候“断”,然后根据单体、整体、状态、过程,就能把平时不会做的题解答完毕。
这道题,子弹是单体,然后子弹和砂箱结合成整体,物体A先是单体,在整个运动不滑下的过程中,和子弹小车箱子合并为整体,然后计算距离时,又回到单体。我们在解题时,只要把握住整个运动的规律,就能合理“断句”并列式,从而解题。
秘籍三、提高的关键在于看题【斗转星移】
对于基础差的同学,看题非常关键,当你基础按照前面的方法理解了以后,就要看各种各样的题型,然后按照第二步的解题思路,对照答案进行思考。一般答案都非常明确的列出式子,我们根据答案所列的表达式进行思考,每个表达式对照了题目哪个部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充分贯彻斗转星移的秘籍,就能非常快的把各类题型吃透。尤其是解答题。对待选择题,我们尽量听老师讲解,或者问同学,思考角度是:为什么列这个表达式,这个表达式对应题目哪一部分,或者哪一阶段,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所有题目的玄奥,都能迎刃而解。
当然,老师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物理不需要太多的悟性,而是要用心,要坚持,特别是基础,要做到一不懂就要弄清楚,不能留待以后,一旦“不懂”累积过多,最终拿到试题,只有走火入魔的下场,最终让你欲哭无泪。而一项项循序渐进的弄懂后,哪怕你一开始考不好,但是慢慢的就会追上别人,最终胸有成竹。
当然,这三个秘籍可以确保你物理学的好,但是也要花费一定功夫去实践的,根据每个人花费的精力不同,和原始的基础不同,时间是没有固定的,通常来说,一个没有基础的“童鞋”,每天花费2小时,2个月就能把物理做的有模有样。关于物理0基础的疑问
有同学质疑,提出以下疑问
在对"24题"的分析中,本人认为"砂箱挤压弹簧后,推动物体A,然后小车跟着动",本人认为实际的物理过程并非如此。
请看题目的描述:“有一静止小车B,左端固定一砂箱,砂箱的右端连接着一水平轻弹簧。……车上静置一物体A”,注意,砂箱是固定在车小车。
实际的物理过程应该是这样:当子弹打进砂箱时,砂箱和车在瞬间获得一个冲量,于是向右运动,弹簧被压缩,物体A才开始运动,但开始一段时间,由于车(含砂箱,下同)的速度大于物体A的速度,物体A相对车向左运动,弹簧压缩量在增大,当物体A与车的速度相等时,弹簧压缩量最大,弹性势能也达到了最大值。
接下来的过程中,弹簧开始恢复,车继续减速,物体A继续加速,车,此过程A的速度大于车的速度,最后A离开弹簧滑进了粗糙部分,之后A减速,直到A与车再一次共速,此时A应恰好位于车的右端。
这位同学显然是正确的,弹性势能最大,应是弹簧压缩到最短的时候。但我考虑因为第一问不考虑摩擦,根据动能定理和动量守恒,进入瞬间的动能,是最大动能,而不是弹簧动能,应当是分析错误的缘故,这里对此表示道歉,并向这位提出意见的同学表示感谢。
参考答案:
高二物理第三章磁场训练题
高二物理电势差达标练习
高二物理几种常见的磁场达标练习
2015北京市高二上学期物理期末试题
高二下学期理科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2015湖北省四名校高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2015年江苏省重点中学高二月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波的反射和折射练习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物理知识代表作(4)
2015年广东省南海一中高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A
用“顺口溜”巧记物理知识
高二物理库仑定律训练题
高二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1
2015年浙江省台州市高二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物理第二章恒定电流学情检测题
中国古代物理知识代表作(8)
高二文科物理上册开学考试试题
2015年高二物理每周一练试题及答案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检测题
玻璃带电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
2015年广东省南海一中高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B
如何帮孩子巧用题海战术?
高二物理焦耳定律过关训练题
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与物理学科的整合
怎样帮助孩子提高做题效率?
物理上册9月份月考测试题
中国古代物理知识的代表作(2)
2015年浙江杭州高中高二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5北京市昌平区上学期高二年级物理期末试卷
2015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二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