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最常见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二是简单机械──杠杆、滑轮、轮轴和斜面。理解最常见的力产生的条件和特征,是物理学中的基本知识,是学习力学的基础。本章教材从同学们的生活经验入手展开对常见的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学习与探究,并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列举了大量的实例,体现了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下面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梳理,以帮助同学们全面系统地学习知识。
一、重力与重力三要素
1.万有引力:宇宙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大到天体,小至灰尘,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即万有引力。
2.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与质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它们有着本质区别,切不可混为一谈,下面列表比较归纳。
重力 | 质量 | |
符号 | G | m |
定义 |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
影响因素 | 物体所受的重力随不同位置g的变化而变化 | 质量是物质的属性,与其他因素无关 |
方向 | 竖直向下 | 没有方向 |
单位 | 牛顿/N | 千克/kg |
测量工具 | 弹簧测力计 | 天平、台秤、杆秤等 |
联系 | G=mg | G=mg |
3.重力的三要素⑴重力的大小: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其关系为G/m=g或G=mg,g=9.8N/kg。重力的大小可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注意:公式G/m=g或G=mg中的g为重力与质量的比例常数,数值为9.8N/kg,即在地面附近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在粗略计算时g取10N/kg;利用计算时要注意各量的单位:m、g、G的单位分别为kg、N/kg、N。⑵重力的方向:由于重力的作用效果是将物体拉向地面,所以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人们利用这一特性制成重垂线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也可在水平仪上悬挂一重垂线检查物体表面是否水平。
如上图所示,在地球上的四个位置分别静立着中国人、北极熊、阿根廷人和企鹅,他们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且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北极熊、阿根廷人和企鹅与我们的感觉一模一样。⑶重力的作用点: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注意: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材料是否均匀有关,对于材料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位于几何中心。
二、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1.弹力的产生: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叫弹性。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例如字典放在桌面上,字典和桌面都发生了形变,只不过这种形变特小,那么字典和桌面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弹力,常称之为压力和支持力。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张力都属于弹力。
2.弹簧测力计
⑴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弹簧测力计只有在弹性形变范围内,伸长量才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若超出弹性限度,它就可能被损坏。
⑵使用方法:①用前观察:指针是否指零、量程及分度值的大小。②同学们在使用时应注意:a.不超量程;b.拉动时要避免与外壳摩擦,以免影响测量的准确度;c.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面垂直。
探究活动──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几乎可以说是要求直接让学生拿弹簧自制测力计测力的大小,没有繁文缛节,注重的是过程,讲究的是方法,包括注意事项都是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来。
三、摩擦力
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相对运动时,在相互接触的表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⑴两物体要相互接触;⑵两物体要发生相对运动;⑶两物体间要产生正压力。
3.作用效果: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4.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5.分类: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说明:滚动摩擦是比较复杂的运动,不可称为滚动摩擦力;在压力相同时,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⑴与压力有关: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⑵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⑶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如上图所示,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与F1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F=F1,由的读数可知滑动摩擦力的的大小。
⑷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这里采用的研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时,要至少做两次实验测量滑动摩擦力,且前后两次实验务必保证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而压力不同,并将两次实验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也要至少做两次实验测量滑动摩擦力,且前后两次实验务必保证压力相同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并将两次实验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
7.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⑴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使接触面粗糙,增大压力。如在汽车轮胎上刻花纹,以防打滑;啤酒瓶只有紧握手中才不下滑。
⑵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得光滑些,用滚动代替滑动,使相互接触的表面分离(如加润滑油和用压缩空气或电磁场使摩擦面脱离接触)。
四、杠杆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硬棒”不一定是棒,泛指在外力作用下不变形的物体;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
2.杠杆五要素
⑴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字母“O”表示。
⑵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⑶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⑷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1”表示。
⑸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2”表示。
同学们在学习时要注意:无论动力还是阻力,都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正好相反。一般情况下,把人施加给杠杆的力或使杠杆按照人们的意愿转动的力叫动力,而把阻碍杠杆按照人们需要方向转动的力叫阻力;力臂是点到线的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力的作用线是通过支点的,其力臂为零,对杠杆的转动不起作用。
3.杠杆的平衡条件:
⑴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若F1L1>F2L2杠杆不平衡,会向F1方向转动;若F1L1<F2L2杠杆不平衡,会向F2方向转动。⑵杠杆的平衡:杠杆在力的作用下,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4.杠杆的应用:⑴省力杠杆:L1>L2,杠杆平衡时F1<F2,这样的杠杆省力,但要多移动距离(即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大于阻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例如撬棒、羊角锤、铡刀等。⑵费力杠杆:L1<L2,杠杆平衡时 F1>F2,这种杠杆使用起来费力,但少移动距离。如理发剪刀、缝纫机脚踏板、镊子等。⑶等臂杠杆:L1=L2,则F1=F2,使用它既不费力,也不省力,既不费距离,也不省距离,天平的实质即是一个等臂杠杆。
怎样判断一个杠杆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其关键在于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
五、其他机械
发明和使用机械,始终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活动,各种各样的机械都集中了人类的智慧。
1.滑轮及滑轮组
⑴定滑轮:使用时转轴位置不动的滑轮,其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特点:虽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⑵动滑轮:转轴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其实质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教材引出定滑轮和动滑轮后,直接让学生探究它们的特点,只有要求,没有给出结论。鲜明地突出了注重的是过程和方法。
⑶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用几股绳子承担重物,加在绳端的拉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⑷确定绳子股数的方法:先确定哪个是动滑轮,哪个是定滑轮。在动滑轮和定滑轮之间画一虚线,将它们隔离开来,只数绕在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
⑸组装滑轮组的原则是:“奇动偶定”。当绳子股数为奇数时,绳子固定端应栓在动滑轮的挂钩上即“奇动”,如不改变力的方向,则需要的动滑轮数=定滑轮数=(n-1)/2;若需改变力的方向,则再添加一定滑轮;当绳子股数为偶数时,绳子固定端应栓在定滑轮的挂钩上即“偶定”, 如不改变力的方向,则需要的动滑轮数n/2,定滑轮比动滑轮少一个;若需改变力的方向,则动滑轮与定滑轮数应相等。
2.轮轴与斜面
⑴轮轴定义:两个半径不同的轮子固定在同一转轴上的装置。半径大者为轮,半径小者叫轴。
⑵斜面是一种可以省力的简单机械,但费距离。当你的力量不能直接把重物提到高处时,一个斜面就可解决问题,利用斜面提高重物,增加了重物移动的距离,根据使用机械时力和距离的关系,利用斜面可以省力斜面在生活中应用极多,例如图书馆入口处建造的一条供残疾人使用的轮椅通道;山区的公路盘旋曲折;桥梁引桥等都利用了斜面省力的原理。
只要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动脑,勤于动手,乐于总结,敢于吃苦,大胆猜想,主动探究,“功夫不负有心人”,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2017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word教案
2017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1章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课件 教案 学案(打包4份)
2017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2章第2节《滑轮》课件 教案 学案(打包5份)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22章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word教案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20章第5节《磁生电》word教案
2017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word学案
2017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word教案
2017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2章第3节《机械效率》课件 教案 学案(打包4份)
2017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word学案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22章第3节《太阳能》word教案1
2017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9章第1节《压强》课件 教案 学案(打包10份)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21章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word教案1
2017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word学案
2017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复习导学案 试题(5份)
2017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重力》word学案
2017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8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课件 教案 学案(打包5份)
2017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9章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课件 教案 学案(打包4份)
2017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word教案
2017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重力》word教案
2017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3《摩擦力》备课资源包(6份)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22章第2节《核能》word教案1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21章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word教案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22章第3节《太阳能》word教案2
2017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2节《弹力》课件 教案 学案(打包9份)
2017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1节《力》课件 教案 学案(打包11份)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21章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word教案
2017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word教案
2017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8章第3节《摩擦力》课件 教案 学案(打包5份)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22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word教案打包下载(4份)
2017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1《压强》word学案1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