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由编辑老师为您提供的八年级物理必修知识点,希望给您带来启发!
一、温度:
1、 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
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 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3、 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
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 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2、 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3、 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人的正常体温是37℃;
4、 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1、 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2、 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3、 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 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 5、 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6、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7、 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1)AB 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
(2)B 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熔化;
(3)BC 物体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4)C点为液态,温度仍为 50℃,物体刚好熔化完毕;
(5)CD 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6)DE 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7)E 点位液态,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 50℃),开始凝固;
(8)EF 段为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9)F点为固态,凝固完毕,温度为50℃;
(10)FG 段位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从“测量电功率”教学谈新课导入
中考物理复习的策略
费曼谈物理教学
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找准切入点
旋转物体的等效原理及其空间实验
初中生怎样学好物理
教学中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空间的物理学
热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近代物理系的高能物理研究现状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合理性提问的建议
半导体硅重构表面及其相变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等离子体参数诊断的强大工具
物理“四点”教学法的应用
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
扫描隧道显微镜在单分子科学中的应用
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的看点
文科物理课程的初步探索
培养初中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引趣启智
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
破缺的对称性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探讨
中考探究性试题的几种类型
三步完成中考物理总复习
数码相机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分子轨道波函数相对论
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再现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