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网络
二、重、难点知识分析
1、晶体与非晶体熔化过程分析
晶体吸收热量,温度上升,但状态不变,直到达到熔点;达到熔点后,继续吸热,开始熔化,但温度不变,直到全部熔化。非晶体在整个吸热过程,温度逐渐上升,物体状态逐渐由固态变为液态。二者主要区别是:熔化时,晶体温度不变,非晶体温度上升;越来越多的晶体迅速变为液态,所有受热非晶体缓慢地由固态变为液态(相对),要经历半固半液的中间状态。
2、晶体熔化、凝固的条件和液体沸腾的必要条件及应用
晶体熔化的必要条件:①达到熔点,②吸热;晶体凝固的必要条件:①达到凝固点点,②放热;液体沸腾的必要条件:①达到沸点,②吸热。具体应用例题:
(1)把正在熔化的0℃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问冰能不能熔化?
分析:冰要熔化,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①达到熔点,②吸热,温度为0℃,达到熔点,但周围温度也为0℃,冰不能从外界吸热(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所以不能熔化。
(2)如图所示,在大烧杯内盛一定量水,在试管内放有少量水,当烧杯内水被加热沸腾后,问试管内水能不能达到沸点,能不能沸腾?
分析:当烧杯内水沸腾后,试管内水的温度与外界一致,也达到沸点,但由于不能从外界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3、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的计算
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放出热量;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如何计算物体吸、放热的多少呢?公式:Q=cmΔt,符号意义:Q──吸收(或放出)的热量──J;c──比热容──J/(kg?℃);m──吸(或放)热物体的质量──kg;Δt──变化的温度──℃。计算中须注意:
(1)m的单位一定用kg;(2)Δt不是某一时刻的温度,而是变化的温度:升高的温度:Δt=t-t0;降低的温度:Δt=t0-t。(3)如果没有热损失,对于两个发生热传递的物体来说,Q吸=Q放。
4、能量的转化和转移例子
在本部分,能量的转化和转移例子较多,主要是内能与其它形式能的相互转化和内能在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的转移。常见例子: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中,对物体做功,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做功,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燃料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等等。
5、根据比热容分析问题
比热容是反映物质吸、放热能力的一种特性,通常根据比热容分析问题有两类:
(1)根据物体吸、放热情况判断物质的比热容,例如:如图所示,是一位同学给两个物体加热时,所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已知给两个加热的热源完全相同,假设物体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等,且两物体的质量相等,试分析组成两物体的物质的比热容大小关系。
分析:因为在相等时间内物体吸收的热量相等,且物体的质量相等,所以可根据Q=cmΔt,通过比较升高的温度的多少来判断两物体的比热容大小,温度升高的越多,物体的比热容越小。根据图中虚线所标,在相等时间内甲的温度升高的多,所以甲的比热容较小。
(2)根据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分析物体吸、放热情况和温度变化。
例1:为什么沿海地区的温差比内陆地区小?
分析:水的比热容大于干泥土的比热容,当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在相同的日照情况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同,比热容大的物体温度变化较小,因此沿海地区的温差比内陆地区小。
例2:汽车发动机常用循环水来冷却,请问为什么用水做冷却物质?
分析: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温度变化相同的情况下,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适合于做冷却剂。
6、关于物态变化的分析
判断物态变化主要分析变化前后的状态,例如:用铁水浇铸铸件。分析:物体原来的状态为液体,铸件为固体,这一过程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所以为凝固;有时物体的状态没有明确说出,需要分析具体的状态,例如:夏天清晨,植物上常有露水。分析:这一过程最终的状态是液态,可原来的状态却不清楚,到底是固态,还是气态?因为是夏天,所以不可能是固态,因此是由气态变为液态,为液化过程。
特别是生活中“白气”的形成过程,首先分析“白气”的状态,它不可能是水蒸气,因为水蒸气是透明的,而“白气”是不透明的,所以“白气”一般是小液滴,为液态,也有时候为小冰晶,为固态;然后分析原来的状态,一般为气态,从而可确定物态变化。夏天的“白气”一般为液化,例如:开水锅冒的“白气”;冰棒冒的“白气”;雾;等等。冬天的“白气”比较复杂,液化、凝固、凝华都有可能。
三、相似辨析
1、热量、内能、温度
三个量是热学中常见的三个量,有时容易混淆。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会增加(或减小),同时物体的温度一般会升高(或降低),也就是三个量中某一量在变化时,可能会伴随着其它两个量的变化。三个量的区别: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它反映了物体内部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具有的动能就越大,温度只能说“是”或“升高”、“降低”多少度;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物理量,实质是热传递过程中能量转移的数量,热量只能说“吸收”、“放出”,不能说“具有”多少热量,也就是说,热量只有物体在温度或状态发生变化时才有意义;内能是物体内大量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2、蒸发、沸腾
相同点:都是汽化过程,都需要吸热。
不同点:(1)发生的温度不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而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才能发生;(2)发生的位置不同: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而沸腾是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3)发生的程度不同:蒸发是缓慢的汽化,而沸腾是剧烈的汽化。
3、冰、雪
相同点:都是同一种物质的同一状态。
不同点:一般情况下,冰是由液体(水)凝固形成的,雪是由气态(水蒸汽)直接凝华形成的。辨别方法:如果透明,则为冰,凝固形成;如果不透明,则为雪,凝华形成。
4、热值、比热容
相同点:它们都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但不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与物质的多少无关。
不同点:热值是燃料的特性,反映燃料燃烧放热能力的性质,起其单位是:J/kg;比热容是所有物质都具有的特性,反映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放热能力的性质,其单位是:J/(kg?℃)。
2012北京课改版八上《摩擦力》ppt课件
2012北京课改版八上《质量及其测量》ppt课件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7.4《升华和凝华》Flash课件1
2012北京课改版八上《浮力(一)》ppt课件
2012北京课改版八上《探究――物质的密度》ppt课件1
2012北京课改版八上《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ppt课件
2012北京课改版八上《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ppt课件2
2012北京课改版八上《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ppt课件2
2012北京课改版八上《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ppt课件1
2012北京课改版八上《浮力(二)》ppt课件
2012北京课改版八上《比较运动的快慢》ppt课件2
2012北京课改版八上《重力》ppt课件2
2012北京课改版八上《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1
2012北京课改版八上《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ppt课件3
北京课改版物理八下《探究平面镜成像》ppt课件
2012北京课改版八上《质量及其测量》ppt课件3
2012北京课改版八上《机械运动》ppt课件
2012北京课改版八上《连通器》ppt课件1
2012北京课改版八上《连通器》ppt课件2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8.9《物体的颜色》PPT课件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4.3《连通器》Flash课件1
2012北京课改版八上《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2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4.6《浮力》Flash课件1
2012北京课改版八上《比较运动的快慢》ppt课件1
2012北京课改版八上《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ppt课件1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7.3《汽化和液化》PPT课件1
2012北京课改版八上《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ppt课件
2012北京课改版八上《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
2012北京课改版八上《浮力(二)》ppt复习课件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7.1《温度温度计》Flash课件1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