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音的产生
例1(河南)如图所示,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 )
A.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
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
C.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
D.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
解析:此题中涉及到声音产生的条件,是发声体的振动。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所以当音叉贴近面颊时会感觉到音叉在振动。而在做声现象实验时,是要验证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即发声体在振动,而不是它的温度或质量,或速度。所以答案为A。
点拨:关于声音的产生的问题,中考出现的次数很多,重点是记住,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
例2(山东)如图是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的照片,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C.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解析:此题中涉及声音传播的相关知识。声音的传播必须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在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居中,在气体中最慢。在本题中,宇航员在飞船外时,他们之间对话没有传声的介质,是真空,而真空不能传声,他们之间用声音交流不可能的。而在飞船舱内有空气,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所以在舱内可以直接对话。所以A是不正确的。虽然无线电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但是在舱外和舱内都可以用无线电交谈,没有完全体现出题中的题意,所以C选项不正确。声音的传播只要有介质就可以,不在于在什么位置传播,所以选项D错误。正确答案为B。
点拨:关于声音传播的题,一定要谨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声。
三、声音的特性
例3(重庆)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
解析: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在这三个特性中只有音色是不能被人模仿的,即使模仿得很像,也不会和原来的声音完全一样,因为音色取决于材料和结构,人和人的音色是觉对不可能完全一样的。所以本题中的答案是B。
点拨:声音的三个特性要明确: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而决定音色的则是它的材料和结构。
预测题:
在下图中,用小棒敲击瓶子,瓶子发出的音调最高,这时是振动发声。
如果往瓶子里面吹气,瓶子发出的音调最高,这时是振动发声。
答案:B,水和瓶子。C,空气柱。
小王一边追赶小李,一边高声叫道:“小—李,快—停—下”。假如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成0.1m/s,那么将会出现下列情形中的( )
A.还和正常情况一样
B.小李什么也听不到
C.小王先到小李身旁,过一会儿小李再听到“小—李,快—停—下”
D.小王先到小李身旁,过一会儿小李再听到“下—停—快,李—小”
答案:D
物理解题与辩证逻辑思维
改革物理学习成绩评定的实践和认识
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的探讨
施教为学,促进建构
注意物理定律、公式的适用条件和应用范围
对初中物理教材(人教版)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谈谈物理学方法论的教学问题
美国科学教师专业进修的方式与途径
中国义务教育中的物理课程
论物理想像能力的培养
物理解题中的思维调节
从实验题答卷看学生归纳结论中存在的问题
美国物理教材中的插图赏析
物理演示实验的“四要”
关于加强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德育问题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作业观
简介义务教育初中物理学生读物
怎样培养初中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情感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中学物理学习评价
创新:困境下的思考
物理教材中“知识元教学”的意义与操作
论逻辑与科学规律的教学
激励学生的“雕虫小技”
中学物理教育的一种情感模式
提高物理解题能力的根本措施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化模式的构建
物理教学中的应变之策略
初中物理边学边实验
构建“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
“关于电流强度”的教学设计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