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的努力成果就看期中考试的成绩了,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在期中考试来临之际,各位初二的同学们,下文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初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希望可以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54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
C.铜的密度是8.9103kg/m3,表示1m3铜的质量为8.9103kg
D.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不同
考点:密度及其特性..
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
解答:解:A、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所以本选项错误;
B、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1立方米的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故本选项错误;
C、密度的物理意义就是由定义而来: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铜的密度是8.9103kg/m3的物理意义就是:1m3铜的质量为8.9103kg.所以本选项正确;
D、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因为体积不确定,所以无法确定其质量大小.故本选项错误.
2.(3分)甲、乙两个物体质量之比3:2,体积之比1:3,那么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
A.1:2B.2:1C.9:2D.2:9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知道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体积之比,利用密度公式= 求解.
解答:解:∵= ,m甲:m乙=3:2,v甲:v乙=1:3,
3.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下列哪一项是不必要的( )
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
B.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上
C.称量时,左盘应放置被测物体,右盘放置砝码
D.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一定要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
考点:天平的使用..
分析:正确使用天平的方法是:将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拨到零刻度线,再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称量时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
解答:解:判断天平是否平衡,既可以看指针是否在完全静止时指向分度盘标尺的正中间,也可以观察指针在分度盘中央线左右摆动的幅度是否相等,所以D选择项是错误的.
4.关于物体的质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登月舱从地球到月球,质量变小
B.一杯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质量不变
C.玻璃杯打碎后,形状发生了变化,质量不变
D.1kg的铁与1kg的棉花质量一样大
考点:质量及其特性..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质量的本质,物质质量的大小与外界条件无关,只取决于物体本身所含物质的多少.
解答:解:A、登月舱从地球到月球,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其质量没有发生变化,
所以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一杯水结成冰后,状态发生了变化,体积增大了,但其所含水的多少没有变化,
所以质量不变,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
C、玻璃杯打碎后,形状发生了变化,但其所含玻璃的多少没有发生变化,
所以质量不变,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
D、棉花和铁虽然不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它们所含物质的多少都是1kg,
所以1kg的铁与1kg的棉花质量一样大,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
5.一杆刻度准确的杆秤,若其秤砣上粘上一块重物,那么用它秤东西时,其读数( )
A.将比实际质量大B.与实际质量相同C.将比实际质量小D.大小难以确定
考点:杠杆的平衡分析法及其应用..
分析:秤砣的质量发生变化,由杆秤的原理可分析示数的变化.
解答:解:在秤东西时,被测物的重力和力臂保持不变,即力矩不变,我们是根据力矩平衡得出左侧力臂,若秤砣上有泥,则砣的重力变大,达到平衡时,其力臂就小于正常时的力臂,即示数变小.
6.以下是某同学测定煤油的密度的一些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空矿泉水瓶的质量m0;
(2)在矿泉水瓶里装满水,用天平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1;
(3)用矿泉水瓶装满煤油,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m2;
(4)用量筒测出矿泉水瓶里所盛煤油的体积V;
(5)计算煤油的密度.
这些步骤中可省去的是( )
A.(1)B.(2)或(4)C.(3)D.都不能省去
考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专题:实验题.
分析:测量煤油的密度时,要根据密度公式,确定其质量和体积.一定质量的煤油的体积可由量筒量出或根据水的质量与密度求出其体积.可对四个选项逐一分析.
解答:解:A、为测出一定体积下的质量,要根据矿泉水瓶的质量与煤油质量的和减去矿泉水瓶的质量,因此(1)不能省去;
B、一定质量的煤油的体积可由量筒量出或根据水的质量与密度求出其体积,所以可省去(2)或(4),所以B正确;
C、要根据矿泉水瓶的质量与煤油质量的和减去矿泉水瓶的质量,因此(3)不能省去;
7.物态变化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关于这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B.夏天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应用干冰熔化吸热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白的一层霜,这是凝华现象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分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时需要吸收热量;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需要放热;
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
解答:解: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B、干冰易发生升华现象形成气体,升华需要吸热,不符合题意;
C、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形成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白的一层霜,这是凝华现象,符合题意;
8.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A,B,C三种物质的密度A、B、C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A.ABCB.ABCC.ABCD.ABC
考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的大小比较..
专题:压轴题;跨学科;图析法.
分析:本题根据密度公式= 的物理图象m﹣v的关系,图线的斜率k=来判断密度的大小.
解答:解:根据正比例函数斜率=k= 来判断密度的大小,得C,
9.(3分)某车站并排停着甲、乙两列待发的列车,甲车的人看到窗外的电线杆向东移动起来,乙车上的人看见甲车未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车以甲车为参照物,向东运动
B.甲车以乙车为参照物,向西运动
C.甲车不动,乙车向西行驶
D.甲、乙两车均以相同的速度向西行驶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物理学中的运动指的是物体位置的变化.从甲车的人看到窗外的电线杆向东移动,可以确定甲车的运动状态.然后再利用甲乙两车的位置没有变化,从而可以得到答案.
解答:解:
由甲车的人看到窗外的电线杆向东移动,可以知道甲车的人是以甲车为参照物,来确定了电线杆的运动状态.若以电线杆为参照物,则甲车是向西运动的.由乙车上的人看见甲车未动,由此可以知道两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即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由于甲车是向西运动的,所以乙车也是向西运动的,并且速度与甲车相同.
A、由此可以知道两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两车是相对静止的,故A错误;
B、由此可以知道两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两车是相对静止的,故B错误;
C、由于甲车是向西运动的,所以乙车也是向西运动的,并且速度与甲车相同,故C错误;
D、由于甲车是向西运动的,所以乙车也是向西运动的,并且速度与甲车相同,故D正确.
10.(3分)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这种雾气是( )
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
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体
D.干冰迅速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小水珠凝固形成的冰晶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分析:在此题中首先要确定白雾是什么,然后再对其形成追根溯源,即可突破此题.
解答:解:白雾是小水滴,它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在剧场内的每个地方都存在着水蒸气,为什么只有舞台这个地方的水蒸气会遇冷发生液化现象.由此联想到是喷洒的物质干冰造成的舞台附近温度降低.
原因是干冰升华,由固态变为气态,而升华时需要吸热造成周围温度下降形成的白雾.
11.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一定升高
B.把5℃的水放入0℃的房间,水将会结冰
C.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升华形成的水蒸气
D.冬天户外的水管容易冻裂,是由于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的缘故
考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应用题.
分析:(1)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2)晶体凝固的条件是:①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
(3)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4)水结成冰以后体积会变大.
解答:解:A、给冰加热,若冰在熔化的过程中则温度不变,不符合题意;
B、水结冰的条件是:①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把5℃的水放入0℃的房间,即使能达到凝固点,但是由于再没有温度差所以不能继续放热,水不能结成冰,不符合题意;
C、冰棒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水蒸气是看不见的,不符合题意;
D、水结成冰以后体积会变大,冬天户外的水管容易冻裂就是这个原因,符合题意.
(2)水结成冰以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12.下列现象的产生,需要吸热的是( )
A.夏天,输水管外出现小水珠B.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D.早晨,室外大雾迷漫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分析: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收热量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出热量的.
解答:解:A、夏天,输水管外出现小水珠液化现象,此过程是放热过程;不符合题意.
B、冰花是凝华现象,是放热过程;不符合题意.
C、酒精的蒸发要带走热量,是吸热过程;符合题意.
13.鸡尾酒是由几种不同颜色的酒调配而成的,经调配后不同颜色的酒界面分明,这是由于不同颜色的酒具有不同的( )
A.质量B.体积C.温度D.密度
考点: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专题: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鸡尾酒经调配后不同颜色的酒界分明,这说明每层受重力不同,可分析出每层密度不同,密度最大的在最下层.与比热、沸点、温度无关.
解答:解:
A、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无论质量多少,不同的酒放在一起都会分层.不符合题意;
B、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无论体积多少,不同的酒放在一起都会分层.不符合题意;
C、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与酒分层无关.不符合题意;
D、因不同酒的密度不同,导致受重力不同而产生分层.符合题意.
14.甲物质的密度为2.5t/m3,乙物质的密度为2.5kg/dm3,丙物质的密度为2.5g/cm3,丁物质的密度为250kg/m3,其中密度最小的物质是( )
A.甲B.乙C.丙D.丁
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专题:定性思想;比较思想.
分析:题中的四个单位都是密度单位,但由于密度的单位都不相同,所以要比较这四种物质的密度大小关系,需要先将它们的单位进行单位换算,统一之后才能比较.
解答:解:1t=103kg,1g=10﹣3kg,1dm3=10﹣3m3,1cm3=10﹣6m3,
甲物质的密度:甲=2.5t/m3=2.5103kg/m3,
乙物质的密度:乙=2.5kg/dm3= = =2.5103kg/m3,
丙物质的密度:丙=2.5g/cm3= = =2.5103kg/m3,
丁物质的密度:丁=250kg/m3=2.5102kg/m3,
1g/cm3= = =103kg/m3,103kg/m3= = =1g/cm3,所以1g/cm3=103kg/m3,在进行密度单位换算时,要注意将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同时换算,然后再算出它们的比值.
15.在你答卷的过程中,对笔中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质量不变,密度不变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C.质量减小,密度不变D.质量减小,密度减小
考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
分析: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如果只是改变了形状、状态、位置则不会发生改变;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质量、体积的变化一般不会引起密度的变化,只有气体在膨胀和被压缩时,密度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解答:解:答试卷的过程中,由于墨水在减小,根据质量和密度的特点知:其质量减小了,但是密度没变,虽然质量减小,但是体积也减小,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变,故ABD错误.
16.(3分)对一把受热膨胀的刻度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它来测物体长度测量结果偏大B.它的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C.它的质量不变,密度变小D.它的质量变大,密度不变
考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
专题:应用题;质量及其测量;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1)物体热胀冷缩,刻度尺受热膨胀,刻度尺会变长,测量的结果会变小,测量值偏小;
(2)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温度变化;
(3)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解答:解:A、刻度尺受热膨胀,刻度尺会变长,测量的结果会变小,测量值偏小,故A错误;
BCD、刻度尺受热后,温度升高,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变,故质量不变,膨胀后,体积变大,由= 可知,密度变小,故B、D错误,C正确.
谈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金属环的膨胀与生锈的螺母
在黑暗中读书
多功能小孔成像仪的制作
热管发声
誓死不屈的布鲁诺
萨尔维阿蒂大船
怎样做好高考物理选择题
教你如何学习好物理
反思物理学习中的错误认识
惯性故事—萨尔维阿蒂大船
自制“三棱柱水槽”
海王星发现与科学的谦虚
中学物理高分“擒拿手”11招
太阳会从西方出来吗
三百年来一桶水
磁通流动(fluxflow)
摩擦力知识归纳
一曲特别的乐曲
地球什么时候绕太阳转得更快
小样品临界磁场(criticalmagneticfieldofsmallspecimens)
焦耳定律的发现
真空不空、无中生有
吹气使两盛水玻璃杯漏水
“大力士”捏鸡蛋
初二生怎样跑好物理“第一棒”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走路与跑步的区别
如何学好高中物理
绳不打结也能提起一块冰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