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题是解答物理题目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它是通过阅读题中所叙述的内容或识读,提炼相关信息,和头脑中故有的知识技能相结合,并对思维造成干扰的条件进行排除,从而做出对合理题目的判断。下面两例就排除了长度的干扰条件:
例1、如图所示,绳子通过定滑轮悬挂重50N的物体,绳子与滑轮的摩擦和绳重不计,一个人拉着绳端从滑轮的正下方沿水平面向右移动3m,把重物匀速提升了1m,在这个过程中,人拉绳端所做的功为( )
A.150J
B.200J
C.50J
D.无法确定
解析:计算功的公式是:W=Fs,题目中给出了两个s:1m和3m,但是3m是干扰条件。
根据功的原理,在不计摩擦和绳重的情况下,使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所做的功,等于不用定滑轮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W1=W2=Gh=50N×1m=50J。
本题也可不用功的原理来解答:因为重物升高1m,绳的自由端就移动1m,人拉绳段的力等于物重,所以拉绳端所做的功为W=Fs=50N×1m=50J。
例2、如图所示,同一物体分别沿光滑斜面OA、OB、OC从O点由静止开始滑至底端它滑到底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A、vB、vC。则( )
A.vA>vB>vC
B.vA<vB<vC
C.vA=vB=vC
D.无法确定
解析:很多同学由于看到斜面的长度不同,从而判断出物体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不同。
其实,同一物体,质量一定,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则其重力势能相等。在下滑的过程中,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动能增大。由于都是光滑斜面,滑到底时重力势能全部转化成动能,即物体在A、B、C处的动能都等于其在O点处的重力势能(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由于物体在O点处的重力势能相等,所以A、B、C处的动能也相等,又由于是同一物体,质量不变,所以,A、B、C处的速度大小也相等。即选C。
电势差教案1
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课件1
2016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整合复习课件65
电场强度教案2
2016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整合复习课件73
电动势教案2
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课件2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课件
2016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整合复习课件60
电势差教案2
磁通量课件
2016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整合复习课件74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课件
电阻定律课件
磁场课件
电能的远距离输送课件
功课件2
感应电流的方向课件
功课件1
2016高二物理寒假作业测试题及答案
2016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整合复习课件71
2016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整合复习课件62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课件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教案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课件
2016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整合复习课件70
电磁波谱课件
2016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整合复习课件68
2016届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整合复习课件63
电容器的电容教案1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