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获悉,该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日利用超强超短激光,成功产生反物质——超快正电子源,这一发现将在材料的无损探测、激光驱动正负电子对撞机、癌症诊断等领域具有重大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等离子体物理》杂志上。
每一种粒子都有一个与之相对的“反粒子”。1932年,由美国物理学家卡尔·安德森在实验中证实了电子的反粒子,即正电子的存在。1936年,安德森因发现正电子而获得该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反物质研究在高能物理、宇宙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具有重要应用,比如,正电子断层扫描成像在癌症诊断等方面已广泛应用。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利用激光产生反物质”的有效方法,为了获得反物质——超快正电子源,上海光机所经历了长达15年的持续研究。
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沈百飞介绍,此次反物质的获得经历了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和优化:首先将飞秒拍瓦激光装置与高压气体靶进行相互作用,产生大量高能电子;高能电子再和高原子序数材料靶(如铜、金)相互作用,产生高强度伽马射线;伽马射线再和高原子序数原子核作用产生正负电子对。
“正电子谱仪”是获得反物质的“功臣”。沈百飞表示,经过特殊设计的正电子谱仪,成功解决了伽马射线带来的噪声问题,利用正负电子在磁场中的不同偏转特性,最终成功观测到了正电子。
据了解,获得反物质超快正电子源将对激光驱动正负电子对撞机等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在高能物理、材料无损探测、癌症诊断领域有应用前景,由于其脉宽只有飞秒量级,可使探测的时间分辨大大提高,进而研究物质性质的超快演化。
立人式惯性演示车
固体缩力的演示
“火箭升空”仪
色水搬家演示器
用滴水计时器测速度
色彩显示法演示热传导
试管探头法演示气体热膨胀自控恒温箱
双金属片自控恒温箱
气体加压液化实验
验证浮力产生方法二
塑料袋乙醚演示液体汽化时积膨胀
抽水法演示阿基米德定律实验
验证浮力产生方法三
落球式惯性演示车
弹力枪
空气浮力的演示方法二
浮力天平
弹球式惯性演示车
受热报警原理演示
空气浮力的演示方法一
验证浮力产生方法五
测量长度的工具
简易天平
摩擦力方向演示器
胶卷盒滴水计时器
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
简单机械综合演示器
滑动摩擦演示器
验证浮力产生方法四
牛顿第一定律演示器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