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在教材中对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关系推导中采用了极限思想方法,对于接触极限法不久的高一新生还存在“极限”有点“近似”含义,因此学生会极限法推导出来的结论的准确性有点疑虑,影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笔者在教学中引入学生能够中点速度当作平均速度推导得出了学生认可的相同结论,并以说明教材上用极限法推导也是完全正确的。
一、位移近似计算铺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x=vt,在其v-t图像中图像与t轴围成的面积大S=vt,如图1所示。因此,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v-t图像与t轴围成的面积与位移对应相等。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科学替代
如图2所示,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中将匀变速直线运动分成很多个相同时间间隔小段,每一小段的速度都有较小的变化,为了应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t图像与t轴围成的面积与位移对应相等”这一规律,我们可以用两种算法来近似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法一:将每一小段当作匀速运动,并且以每一小段的初速为匀速运动的速度。
法二:将每一小段当作匀速运动,并且以每一小段的末速为匀速运动的速度。
可以想像法一以每一段最小的速度代替全程的速度来计算位移显然计算出的位移应偏小,法二以每一段最大的速度代替全程的速度来计算位移显然计算出的位移应偏大。那么以哪一处的速度来代替全程速度用匀速运动位移替代匀变速运动的位移才能相等呢?显然,应是以中间时刻的速度来替,如图2 中间部分红色区域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该段中表示对应位移的面积有大部在图像下方,还有一小部分是在图像上方与图像下方没有填充的一小块面积相等。
因此,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v-t图像与t轴围成的面积也能与位移对应相等。同法将法一、法二的算法用面积对应位移来表示,从图2中也可以看出法一围成的面积偏小,法二围成的面积偏大,这与法一位移偏小法二位移偏大是相对对应的。
由此看来,不仅是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还是一般变速运动(一般变速运动可分段当作匀变速运动)的v-t图像与t轴围成的面积与位移对应相等。
由面积公式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x=(v0+v)t/2,将v=v0+at代入,可得x=v0t+att/2。
另由x=v(平均)t可附带得出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公式v(平均) (v0+v)/2。
三、极限推导的科学性论证
在前面用中间速度代替全程的面积法推导出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是不是用前初速度或末速度代替全程速度的思想就是错误的呢?如图3所示,现将已经小段再细化成两小段,采用法一思想处理问题,从图中可以看原来偏小部分的面积得到进一步填充(见图中红色区域)。可以想像:若将每一小段都进行无限细分,不论是采用初速度还中末速度代替全程速度所采用的面积思想都能得到正确的结论:位移对应图像与t轴围成的面积。这也就是说用初速度或末速度代替全程速度是有道理的,极限法分析也是正确的。
定值电阻(含电阻箱)在电学实验中的作用
高二物理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焦耳定律
备考:如何掌握物理考试的技巧
浮沉子与沉浮子的制作实验设计
2016中考物理电学复习的两大思路
游标卡尺与螺旋测微器易错与反向考查案例
例说U
2016高一物理下教学计划
2016学年下学期高一物理教学计划
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一物理教学计划
电流表内外接法选择
高二年级物理下册焦耳定律随堂演练2016学年
(人教版)初三物理《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实验报告
2016年高二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介绍
高二物理下册静电场单元检测题2016
2016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教学计划
高二物理下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知识点梳理
2016年中考物理复习:怎样更有效率?
2016学年高二下册物理恒定电流单元练习
如何理解匀变速曲线运动
复习指导:如何提高中考物理学习的能力
2016年第二学期高二物理教学计划
2016学年高一第二学期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高二物理下学期教学计划2016年
2016中考物理高频考点指导:光的反射
八年级物理《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报告
变压器的铁芯为什么用的是薄片?
中考物理备考指导:中考物理答题攻略
电表量程选择的方法与一个选择误区
2016高二下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