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解析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近年来估算类试题在各地的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成为中考新宠。试题通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估算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长度、速度、时间、温度、体积和容积、质量和重力、温度和热量、压力和压强、功和功率等,此外还涉及一些估算方法类题目。估算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的掌握情况,避免那种“题海战术”的僵化学习方法,重点要活学活用,学会方法。
解答估算题通常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估算你熟悉的物理量入手,再结合相关公式,推算出你所不熟悉的物理量。二是将不熟悉的物理量,通过相关公式转换成你熟悉的物理量,然后除将不合理的答案一一排除。
点击中考
例1意大利的比萨斜塔600多年来“斜而不倒”。300多年前物理学家伽利略在塔上做了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使其更加充满了神奇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斜塔究竟有多高呢?图1为比萨斜塔的正面照片,请你仔细观察图片,利用图片所提供的信息,推断测算出斜塔实际高度,并简单说出推断理由。
解析:“通过照片分析物体大小”是航空测量及军事探测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能否正确从图片背景中提取有用信息,即选取游客作为推测对象,关键是方法是否正确,因图片的清晰度的问题,对实际测量结果并不作过高的要求。
观察图片,选取人的身高作为推算的依据,取人的身高为1.7m。
测量图片中最靠近斜塔的人的高度约为2.0mm,实际测量图片塔高64.6mm ,
根据比例知识可知:塔高H= 64.6mm×1.7m / 2.0mm = 54.9 m
在测量中,对于不便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常常转化为与“大小可测量,已知或熟悉”的物理量进行比较,“转化测量对象”的思路常能使人的思维有“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之妙。但运用时要注意选择的比较对象要有可比性。
例2人的密度跟水的密度差不多,请你估算一下一个中学生的体积最接近于下面哪一个值( )
A.50m3B. 50dm3C.50cm3D.50 mm3
解析:本题可以从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入手,迅速运用密度公式计算出中学生的大致体积为50dm3,显然正确答案:B
本题也可以从对体积大小的认识入手,将不合理的答案一一排除。比如50m3的物体差不多是2m×5m×5m,远远大于人体的体积。同理50cm3的物体,仅仅是2cm×5cm×5cm,远远小于人体的体积。显然选项“A”“C”“D”错误,选项“B”正确。
例3我国选手罗雪娟在雅典奥运会上以1分6秒64的成绩刷新了奥运会女子100m蛙泳纪录,为中国队赢得了一枚期盼8年之久的游泳金牌。罗雪娟在比赛中,每次从水中伸出整个头部时,她受到的浮力将大约减小( )
A.0.36N B.3.6N C.36N D.360N
解析: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本题中水的密度一定,身体尽量浸泡水中,尽量增加排开的液体的体积达到增加浮力的目的。由于抬头而产生的浮力的变化主要是估计头部占整个身体的体积,一般约占十分之一,因而浮力变化大约是整个身体浸没水中时浮力的十分之一左右,由于人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接近人的体重。因此产生的浮力变化大约是20N~80N范围内。故正确答案:C。
例4照明电路的电压为220V,对人体来说,一般情况下36V以下的电压对人体是安全的,通过人体的电流等于1mA时,会引起麻的感觉,通过人体的电流等30mA时就会有生命危险,根据以上数据,估算普通人体的电阻最接近于( )
A.1×102Ω
B.1×103Ω
C.4×104Ω
D.2×105Ω
解析:此题可以用排除法确定,假定人体的电阻接近于1×103Ω,在安全电压下通过人体的电流约I=U/R=36V/1×103Ω=36mA>30mA,显然人体的电阻应大于1×103Ω。假定人体的电阻接近于2×105Ω,在220V的电压下通过人体的电流约I=U/R=220V/ 2×105Ω=1.1×10-3A=1.1mA,只会引起麻的感觉,不会有生命危险。正确答案:C
当然本题也可由I=U/R=36V/R<0.03A入手,R>1200Ω,故正确答案:C。
例5下列数据最接近事实的是( )
A.两层楼房的高度约为20m
B.家用照明灯正常工作电流约为0.2A
C.中学生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20m/s
D.一张课桌重约为500N
解析:此题要求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观察,增强感性认识。两层楼房的高度约为6m,自行车的正常速度约为5m/s,一张课桌约重250N,通常家用照明灯为“220V 40W”,正常工作电流约为I=P/U=40W/220V=0.18A。正确答案:B。
例6在常温下烧开一普通热水瓶的开水,需要吸收的热量大约是( )
A.8×103J
B.8×104J
C.8×105J
D.8×106J
解析:首先联想到用吸热公式Q=cmΔt来计算,水的比热容已知,一个普通热水瓶中水的质量为2kg,而一般冷水的温度为15℃,通常水烧开时温度为100℃,经用公式粗略计算答案最接近于8×105J,故正确答案:C。
第11章浮力与升力补充习题
10.1认识压强课时训练卷及答案
教材全解2016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期中检测题及答案解析
教材全解2016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检测题及答案解析
第12章机械功和机械能例题与习题
教材全解2016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检测题及答案解析
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有答案 南京白下区
14.3研究物质的比热容课堂练习
第10章神奇的压强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教材全解2016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检测题及答案解析
初三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南京鼓楼区
第六章第3节等效电路同步测试
九年级人教版13.3摩擦力课课解析与练习
10.2研究液体的压强课时训练卷及答案1
第七章第2节灯泡的电功率
教材全解2016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检测题及答案解析中考题补充
九年级人教版14.2液体的压强课课解析与练习
第二章第1节热机同步测试
教材全解2016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检测题及答案解析
第七章第3节灯泡的电功率同步测试
11.1认识浮力同步练习
九年级人教版16.5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课课解析与练习
九年级人教版13.4杠杆课课解析与练习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试卷有答案
九年级人教版17.1能源家族课课解析与练习
第10章神奇的压强例题和练习
第12章机械功与机械能单元测试
11.1认识浮力课堂测评
九年级人教版12.3时间和长度的测量课课解析与练习
教材全解2016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检测题及答案解析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