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整体法是高中物理力学问题中灵活选择研究对象的一个重要方法,而在高一打基础阶段直接道出整体法显得太突然,而且高一又不能像高三进行整体法的专题复习,如何在高一初学阶段将整体法潜移默化引出来呢?
一、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实验条件的证明
在物理必修1(人教版)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第2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中实验方案参考案例中提出“小盘和重物所受的重力,等于使小车做匀加速运动的力”,教材对此作了注解:“这两个力只是近似相等,条件是盘和重物的质量比小车的质量小得多。通过以后的学习我们将证明这一点。”
因此,在学习过牛顿第二定律之后就可以进行上述条件的证明。如图所示,在实验中已经平衡过摩擦力,以小车作为研究对象,小车受到绳子的拉力F就为小车受到的合力,则有:
F=Ma (1)
对重物(含盘,以下同)受力分析则有:
mg -F=ma (2)
由(1)+(2)得
mg=(M+m)a (3)
将(3)解出的a代入(1)式可得
F=mg/(1+m/M)
显然,当mM时,F≈mg。
证明完毕。
二、整体法的引入
在上述(1)中是以小车作为研究对象,(2)式是以重物作为研究对象,虽然是通过(1)、(2)两式的数运算得到了(3)式,但(3)与(1)、(2)形式完全相同:等号左力是力,等号右边是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为此,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来理解(3)式:以小车和重物为一个整体,重物的重力是产生整体加速度的原因,即以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列出(3)式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
这样从研究对象选择的范围上讲:(1)、(2)选择的是单个物体为研究对象,称为隔离法;(3)式选择的是整体作为研究对象,称为整体法。
三、整体法的优缺点
从(3)式可以看出,不必再通过(1)、(2)隔离法列式化简解到(3)再解出加速度,而是可以一步到位按整体法列(3)直接求出加速度。因此,整体法的优点就是可以快捷求出加速度。
而在整体法中分析是是整体所受的外力,因此,整体内部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就求不出来,这就是整体法的缺点。因此,涉及两个物体间的内力问题是一定会用到隔离法。
这样,在解力学问题是通常是整体法与隔离法交叉使用。
另外,通过(1)、(2)、(3)式可以看出,明明是两个物体,但在物理人的眼里就变为了三个物体:两个个体和一个整体,并可列出对应的(1)、(2)、(3)不同的表达式。但我们也要知道,(3)可以通过(1)、(2)两式化简得到,因此在选择研究对象时只需要研究其中的两个即可,列第三个就是重复反而干扰化简运算。
四、加速度的桥梁地位新解
加速度是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通过以上(1)、(2)、(3)式研究可以得到加速度的另一个新桥梁解释:加速度是联系整体与个体的桥梁。
磁学中的一个谜
“超光速飞行”粒子
军用的望远镜
2012高二年级物理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人造卫星的发射轨道
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
原子论的创始人
湿布抹冰箱的冰格会被粘?
用锯条研究音调、小孔成像的像和凸透镜成的实像
2013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寒假作业答案
火焰究竟是什么物质
地震基本知识
大磁铁为什么吸不起热钢锭?
鸟类威胁航空安全
余震发生的原因
地磁场奥秘
房屋抗震常识
在下班之后学会将压力“隔离”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
地球动力与天体运动
科学史一些不可思议错误
量子物理或可“操纵”过去事件
关于遥控飞机的介绍
如果地球停止不转
关于静电除尘
地球中心为什么很热?
轮椅上的物理学家
大自然的利剑——雷电
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晶闸管的选用经验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