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猷,1907年9月29日出生于广东广州,祖籍中国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县水坑乡(今鼎湖区水坑村),毕业于南开大学。是著名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物理学之父,毕生献身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为中国科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物理学界享有盛誉。2000年3月4日,病逝于台大医院。
吴大猷是著名的物理学家,研究领域非常宽广,硕果累累。20世纪30年代,吴大猷研究了多种原子分子光谱,研究了苯及其衍生物的拉曼光谱,发现并证明了苯的同位素移动并对此作了正确的解释。30-40年代,在我国最早进行了原子多重激发态的研究,较早计算了氦原子双激发能态;计算慢中子与原子碰撞的散射截面;提出原子碰撞的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研究了氯化乙烯的同分异构体的红外光谱及分子对称问题;讨论了由分子或电子激发的分子振动、分子振动与转动的交互作用、分子简正振动等问题。他有论文百余篇,专著十余本,如1975年出版的《理论物理》七卷本。它们涉及原子物理、分子物理、核物理、大气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相对论等多个领域,成绩卓著。
吴大猷已发表了一百二十多篇重要的科研论文和五本专著,他的两位学生李政道和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吴大猷是一位受人敬重的物理学教授。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在获知自己得奖后,不约而同想到同一个人,并立刻提笔写信给这个人—— 这项荣誉应归功于这个人。两位获奖者是大名鼎鼎的李政道和杨振宁。他们分享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而他们把荣誉献给的那个人,是他们在西南联大时的老师——吴大猷。
吴大猷是第一位将现代物理学引入中国的人。杨振宁评价:“吴教授从美国得到博士学位后,自30年代中开始在北京大学教物理学,就是他把新的、革命性的‘量子力学,带到中国,要知当时中国学量子力学的是绝无仅有的,所以昊教授在北平、后来在昆明所教育出来的学生,后来在中国物理学界发生非常大的影响。” 除了李政道和杨振宁,吴大猷的学生还包括中国科学界的领导人物朱光亚、黄昆,以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的父亲、台湾中研院院士朱汝谨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著名固体物理学家黄昆院士在西南联大时是吴大猷的研究生。此外,一批骨干物理学家,如马仕俊、郭永怀、虞福春等,都曾从他那里受益过。
吴大猷的传记作者丘宏义评价:“他在中国物理学界中的影响力之大,恐怕是独一无=的。”丘宏义把吴大猷比作述而不作的孔子,孔子的言论由弟子记录而成《论语》,影响中国社会两手余年,“吴大猷在这一点上和孔子一样。通过他的学生们影响了中国的物理界”。
人物百科
吴大猷(1907-2000),英文名Wu Ta-you,著名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物理学之父,毕生献身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为中国科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物理学界享有盛誉。
历任国立北京大学物理学教授,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国科指导会主任委员等职,1931-1933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33-1934年在美国作光谱学、原子和原子核物理学方面的研究,1933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北京大学、西南联大任教。1939年获中央研究院丁文江奖金。1943年获教育部第一等科学奖金。1946年,赴密西根大学任客座教授,后又至哥伦比亚大学工作两年。1948年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摩擦力达标试题摩擦力达标试题
缺少教学考评体系 中学实验课大多纸上谈兵
高一上物理试题及答案(重庆一中)
高一物理下册第一次模块检测试题
2013年高一上册物理寒假作业答案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五步曲
高一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一单元试题:曲线运动
高一物理4.1 牛顿第一定律测试题
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一种重要手段
高一物理人教必修二一单元考试题:曲线运动试题
上册 月考检测试题及答案2
由实验课开出率所想到的
甘肃 月考测试题及答案
新高三物理指导:学会总结解题方法
演示实验在中的不可替代性
上海市建平中学 12月月考检测试题6
实施新课标高一物理教学阶段反思
山大附中 12月月考检测试题及答案7
牛顿第三定律测试题
高一物理下册第一次月考考试卷
抓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五个“第一”
高一物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测验题
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优化练习
高一物理第一单元必修二测验题:曲线运动
浅谈物理探究实验教学的方法
高一物理下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卷
中学物理概念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高一物理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是什么把“做实验”变“讲实验”?
高一物理3.5 力的分解训练题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