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果想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效率,这就需要做好教学计划。查字典物理网初中频道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一章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制定教学计划有所启发!
1、从知识体系上讲,本章内容主要对应的是力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的概念物体运动状态,学生对它的认识到何种程度,直接关系到整个力学的学习。
2、物理课远不是小学的科学课,它比较精准,需要进行规范的实验,要实验就离不开测量,从最简单的长度测量入手,使学生掌握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是学习物理的必要准备。
3、物理常识的学习,对一些物体长度的估测、运动时间的的估算在生活中也非常有必要。
4、第一次学习用比值定义物理量概念,它的学习对以后的有关物理量的学习意义重大。
1. 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 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3. 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第一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教材分析:首先是物理测量的意义,使学生认识到测量的重要性,然后通过长度与时间的具
体测量,来初步了解测量的一些知识,养成严谨、科学的态度。在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这个环节,包括了测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活动三个小节。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和初一已经学习过刻度尺的使用、长度与时间的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
换算,这些知识对于学习本节知识非常有帮助。但是,学生并不一定会选择、使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长度、时间;或者不能测一些特殊物体的长度,或不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 因此,本节重点是学习刻度尺使用,如何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实践,学习测量长度、时间的基本技能, 会选择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或时间;
(2)能认识测量中的误差与错误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
(2) 通过对物体长度的估测掌握估计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测量的不同方法及测量的误差,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
(2)通过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认识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材重点:
1. 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的换算。
2. 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 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教材难点:
1. 长度和时间的估测和间接测量
2. 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课时: 2课时,第1课时主要学习测量的意义,掌握长度的单位、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简单了解时间及其测量;第2 课时以长度测量为主介绍不同物体长度的测量方法,探究测量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及如何减小误差。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测量的意义:学生对课本插图或许早已用直尺测量过,或者这样类
似的问题早已见过。在这里采用打印机打印一横条与竖条在讲台上展示,
让学生眼观比较长短,然后再实际用刻度尺测量,来使学生认识测量的
重要性。
二、长度测量:
1、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
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0m; 1dm=10m; 1cm=10m; 1mm=10m; 1 1nm=10m。
教学中要使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个粗浅的认识,有助于估测物体长度。
2、认识长度测量测量工具刻度尺
(1)通过学生身边的刻度尺,认识测量工具的三个方面:它的零刻度在哪里?量程如3-1-2-3-6-9何?分度值(相邻两刻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
(2)简要介绍钢卷尺、皮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在不同的环境下,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3、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1)阅读课本P12,回答问题:刻度尺如何放?如何看?如何读?如何记? (2)练习:测量物理课本、作业本的长与宽
4、估测物体长度:(在充分认识单位长度的基础上,估测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
(1)个人的身高,课桌的高度;一张纸的厚度 (2)人体身上的刻度尺:一柞,一步,双手平举时的长度,练习测量教室的长与宽。
这篇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一章教学计划的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漂浮的棱柱
论人文精神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
关于“信心激励教学法”的探索
构成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要素
分析学生思维障碍提高习题教学效益
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
注重同类变式培养学生能力
“物理难学,物理难教”现象形成的教师因素分析
图解照片话物理
重视具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原则与方法探索
对物理实验教学在新课标中作用的再认识
一次“不合情理”的实验评价
演驿法的启发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物理教学中大力加强环保教育
设置悬念激活课堂
“兴趣物理”在中学物理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成语在物理教学中的妙用
注重物理问题研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提出问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运用现代媒体手段优化课堂习题教学
谈中学物理教学的开放性原则
如何在新课程中学好物理
谈物理教学中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科学假说及其在中学物理中的教学策略
意义识记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学生自主实验能力的培养
有关物理教学中的提问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