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思以往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物理教师一致认为文科物理难教,归结起来主要是以下几点原因:
(一)物理课程难,对学生要求高
物理课程本身难度深,抽象性强,对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要求高。使许多中学生感到学习物理有困难,很大一部分学生对物理甚至有着强烈的厌学情绪。所以教师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脱节
物理本身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科学,它是有用的,有趣的,不难学的,但是旧的教材没有充分反映物理学对科技、社会发展的作用,没有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使学生很难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社会。
(三)教学方式选择不当,阻碍学生能力的发展
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极少数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但有些教师在处理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时却采取不理睬、回避甚至批评的方式。这就严重的抑制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二、认识新教材的新特点
新课标要求“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针对文科生理性思维差,形象思维强,逻辑性差,语言表达能力强的特点,新课程对文科教材进行了改革。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其主要特点有:
(一)从学生的认知规律着手,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从日常最密切的物理现象入手。课程安排更加合理化,比如恒定电流一章,颠覆以前教材课程安排顺序,几乎是和旧教材倒着来得,介绍这些知识是从学生身边的电现象入手逐步介绍物理规律。从而,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知识就是生活知识的一部分,消除了学生对物理的陌生感、畏惧感,增加了亲切感和学习兴趣。
2.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过去的教材安排中存在着一些的弊端:在图片、序言介绍的挺精彩,内容却非常枯燥,学生学习难度大,逐渐把学生兴趣伤失殆尽,现在增加演示实验和思考题,演示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思考题挑战了学生的思维,可以很大程度的提升学生的兴趣。
3.把物理学与社会生活及人文科学融合了起来。如在电磁学原理部分,注意了电磁学与科学史、科学方法论,科学家的生平及其科学精神阐述的结合,力求做到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在电磁学应用部分,阐述了电磁技术对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同时,也指出了电磁技术应用带来的负面影响,既克服途径。从而使物理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充分让学生体会物理是有用的,有趣的,不难学的。
(二)结合学生认知特点更新了教学模式
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内在结构几乎体现在每节课中,它是新课改的灵魂。通过讨论探究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方法,初步形成一些良好的思维习惯,如学习的态度、愿意探究的精神、与他人协作的想法、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等。
将每一节课都分解成一系列小问题。每一小问题提出之后,均由同学分组进行讨论,然后反馈结果。从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形成讨论──总结──讨论──总结的循环过程,形成一个个从发散到会聚的思维过程。为探究与创造建立必要条件和创建了氛围。
三、新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探究
学生在变化,教材在变化,我们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也应在变,为了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我在文科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物理
物理是较为抽象的自然科学,枯燥的讲解会使学生乏味。要改变现状,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创设好的物理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化解教学难度,使其专心致志的学习物理,体会物理学研究的意义,体验到学习物理的快乐,进而学懂物理。
创设好的情景的最好途径是设计好物理实验。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绝大部分物理概念和规律都由实验归纳得出的。物理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多从生活中找到有用的实验,一来方便学生理解,二来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地观察生活,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讲电动势这节课,我并没有上来就将新课,而是针对学生初中已有的知识提出问题,如果只闭合开关1,和同时闭合开关1、2、3电灯的明亮程度一样吗?根据初中所学的内容并联电路电压处处相等电灯的电阻不变,学生一定会得出来一样,然后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两种情况并一样。这就是为什么呢?学生心中一定疑惑重重,因为迫切得想知道答案自然精神百倍。
(二)加强逻辑设问,让学生思考物理
新课程改革中物理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物理学肩负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思考问题的重任,对于文科生本身特点就是感性思维强,理性思维弱。所以通过物理课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学生只有学会思考了,才会体会思考的乐趣,才会体会物理学中的真正魅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中既定的物理观点转化为问题,以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借助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设计,促使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根据伽利略反驳亚里斯多德的观点,设计成这样的问题:假如越重的物体下落得越快,越轻的物体下落得越慢,那么将这个重物和这个轻物拴在一起,快慢情况又如何呢?有的同学说,两物相加更重了,应该下落得更快;有的同学说,重物的下落由于受到轻物的牵制,下落肯定要比原来慢。学生经过充分的思考和讨论,寻找正确的答案。这样通过挖掘教材,设置问题,让问题在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产生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切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不断地缩短学生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从而拓展学生的心智品质。
(三)引入人文色彩,让学生欣赏物理
物理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智慧,同样是一门文化。物理学中蕴含着许多美的东西,物理老师要善于捕捉这些东西,为我们的教学所用,让我们的物理课充满文学色彩。例如在讲光学时我就声情并貌的讲了这样一段开场白(并配有漂亮的PPT):“金色的朝阳,蔚蓝的天空,郁郁葱葱的青山,姹紫嫣红的花朵,是谁把大自然装扮得如此美丽?”学生马上就被吸引到课堂上来了,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又如:在讲“光的直线传播”时,用苏轼的诗“峰多巧障目,江远欲浮天”顺理成章的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用“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来讲物理颜色的成因……,这样,教学中以诗词引趣,以意激情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使学生自然进入最佳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同时,对启发学生思维、调节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强化学生记忆、陶冶学生情操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又如在复习质点运动这章时我也引入了很多诗句如“坐地日行八万里,俯天遥看一千河。”如“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等等。这样就可以既可以让学生体会老师的语言魅力,又可以让学生欣赏到物理学中文学色彩,另外物理学中的许多史实故事,如果能够合理引入课堂不但能调动文科物理课堂的课堂氛围,还能在物理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
(四)概念“形象化”,让学生明白物理
学生学不好物理,有很大原因是因为许多物理概念太抽象,语言表述太专业化。而大量的心理学研究结果告诉我们,一般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所决定的。他们还不习惯于从抽象的事物到理论的思维方式。因此就要求必须要有生动、直观、形象的语言对所研究的物理问题或物理过程进行描述,引导他们的思维,打开她们的心扉,启迪他们的智慧,使学生能根据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在大脑中想象出相应的一幅清晰的物理图景或一个物理模型,帮助他们向抽象思维过渡,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在讲解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距离学生生活较远的知识内容时,教师的课堂语言的生动、形象、直观便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在讲电场时,针对不同情况的电场特点就给学生编了一个顺口溜“正电荷像太阳万丈光芒,负电荷万箭穿心,同种电荷背靠背,异种电荷手拉手”再结合相应的图片,学生一下就记住了电场的相关知识。
(五)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应用物理
我们教师常说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不难学的。但是学生并不能体会这一点。而且文科生不爱学物理就是因为觉得物理没用。让学生体会物理的用途,应用物理就要在把课堂中学的东西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比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一节。先让学生观察常见的各种各样的电源(让学生观察学生自己手机的电池),根据已有的知识及电源上的标签,学生会知道不同型号的电源两极间电压不同。然后让学生用电压表实际测量一下,证实不同电源两极间的电压的确不同,且等于所标电压值。然后将一节已测量过的干电池接入电路,再让学生测一下电路接通时干电池两极间的电压,发现电压值明显减小。这一现象,必然会使学生产生一些疑问,并急于知道其中原因。及时诱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推测问题出现的原因。有的认为是用电器滑耗了部分电能造成的,有的认为是导线的分压作用造成的,让学生通过实验去研究自己的假设,并从中发现新问题,寻找出新的解决方法。这样,探索的氛围自然就形成了。同时让学生体会物理是一门生活学科,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物理是很多学科的基础、科技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也必须学好物理知识。把这种思想融入到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
(六)形式“多样化”,让学生参与学习
新课程主要倡导探究性学习,合作是学习,这就要求我们的物理课堂要打破单一化的“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想尽一切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针对文科教材特点。在第六章《家用电器与家庭生活现电化》一章,我就采用了研究性教学的模式。先给学生一个大的研究范畴,“家用电器与家庭生活”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涉及研究课题,再结合教材内容,应用网络技术搜集材料。最后小组交流完成自己的研究课题论文。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物理对现代生活的应用。最主要的是学生通过研究学习彻底改变了学习态度,又“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教学效果自然就提高了。
总之虽然物理学是枯燥的,但是只要我们物理老师在仔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始终坚持以创设问题情景为切入点,以观察实验(事实)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以提升学生探究能力为重点。先让文科生的物理课堂活起来,同时注意有效的练习,文科生的物理成绩和乐趣也会自然提上来的。
电与磁同步检测3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基础梳理复习课件27
电磁感应学案2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基础梳理复习课件25
电功率同步检测7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基础梳理复习课件31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基础梳理复习课件29
电流和电路同步检测1
电磁感应学案6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基础梳理复习课件28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教案6
欧姆定律同步检测6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基础梳理复习课件24
电与磁同步检测1
电流和电路同步检测4
电功率同步检测1
电磁感应学案7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基础梳理复习课件30
电荷及电荷守恒教案2
电磁感应学案5
电功率同步检测3
电流和电路同步检测2
电功率同步检测5
电与磁同步检测5
电与磁同步检测4
电功率同步检测2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基础梳理复习课件34
电磁感应学案3
电功率同步检测6
2017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基础梳理复习课件33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