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涉及的内容覆盖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点,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试题起点较低,不偏不怪,入手容易,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所占分数约占总分的90%左右。第一大题7个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以及对物理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第二大题8个填空题,主要考查了基础知识,即基本的物理概念、公式、定理等。全卷56分左右的基础题,较好地检查初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难度适中,重点突出,从整体上紧扣“三维目标”。
一、贴近生活,关注热点
试题背景真实,取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特点。试题情境均来自生活,让学生感到熟悉和亲切,容易把学过的物理知识串联起来,答题也可以见仁见智、个性丰富。从社会热点挖掘出来的物理素材,其中无不渗透了物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明白物理知识就在身边。
(一)家居生活
(2012?重庆)4题:电是人们的好帮手,以下做法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
A.电灯的控制开关可以安装在零线上
B.导线的绝缘皮破损后一定要及时更换
C.使用测电笔时手指千万不能碰到笔尾金属体
D.如果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用手将触电者拉开
考点:安全用电原则。
分析:利用安全用电的原则分析判断,注意:
(1)破损的绝缘皮会漏电;(2)测电笔的使用方法: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时,用手接触笔尾金属体,笔尖接触电线,氖管发光,表明检测的是火线;(3)接灯时,火线首先接入开关,然后进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进入灯泡的螺旋套.如果开关接在零线和灯泡之间,火线直接接在灯泡时,虽然断开开关,但是火线和灯泡相连,触及灯泡会发生触电事故.所以开关要接在灯泡和火线之间,断开开关,切断火线,触及灯泡时更安全;(4)当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火线并形成电流通路的时候,就会有电流流过人体,从而造成触电。发现有人触电,首先要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救治。
解答:接灯时,火线首先接入开关,然后进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进入灯泡的螺旋套.开关要接在灯泡和火线之间,断开开关,切断火线,触及灯泡时更安全,故A错误;
使用绝缘皮破损的插头,容易漏电,会使人触电,故B正确;
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时,用手接触笔尾金属体电极,笔尖接触电线,氖管发光,表明检测的是火线,C错误;
发现有人触电,首先要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救治,如果用手将触电者拉开,这样就会使救人者间接接触带电体而触电,十分危险。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安全用电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平时学习时多了解、多积累,加强安全意识,学好电、用好电!
(二)科技发明
(2012?重庆)14题:不用电池点火,打开热水器的水龙头,就有源源不断的热水流出…。如图所示展示的是2012年重庆市第2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市一名中学生的发明——燃气热水器水流供电打火装置。这个装置可以让燃气热水器再也不用电池,既省钱又环保。
据发明者介绍,他制作了一个“水流发电机”放在热水器的入水口,里面有一个涡轮。当自来水冲击涡轮转动时,转动的涡轮带动小型发电机发电,电压可达3V,供给热水器点火装置完成点火。请参照示例写出这种热水器在使用过程中所涉及的物理现象和对应的物理知识(不得与示例重复)。
示例:物理现象:燃气燃烧
物理知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作答:物理现象:涡轮带动发电机发电;
物理知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考点:能量转化的现象;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
分析:发电机发电过程中,能量是由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解答:当自来水冲击涡轮转动时,转动的涡轮具有机械能,带动发电机发电,将涡轮的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故答案为:涡轮带动发电机发电;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的能力,要知道发电机的工作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此题除对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外,它的积极意义还在于引导考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引导考生大胆质疑究难,不唯书唯师,不人云亦云,要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设想。
(三)交通运输
(2012?重庆)20题:如图所示是我市部分中小学投入使用的新型安全校车,这种校车的性能完全符合校车12项安全标准。中考期间,××中学的学生乘坐这种新型安全校车到9km外的考点参加考试,校车行驶了15min后安全到达考点。求:
(1)校车在送考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2)若校车和学生总质量为9000kg,车轮与地面的接触总面积为0.15m2,求校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
(3)若校车以12m/s的速度在一段平直路面是匀速行驶,校车受到的牵引力是4500N,求校车发动机牵引力的功率。
考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功率的计算。
分析:(1)已知校车的行驶的距离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
(2)校车对水平面上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G=mg求出其大小,再根据压强公式求出对水平路面的压强;
(3)根据P=Fv求出校车发动机牵引力的功率。
解答:(1)校车在送考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36km/h;
(2)校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力:F=G=mg=9000kg×10N/kg=90000N,校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p=6×105Pa;
(3)校车发动机牵引力的功率:P=F牵v=4500N×12m/s=5.4×104W。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压强、路程、功率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和规律的灵活运用以及知道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计算过程要注意单位的换算。题目提供的物理量明确,计算简单,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本题意在引导学生从物理学的视角关注城市的变化,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
(四)社会热点
(2012?重庆)9题:如图所示是“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成功对接的情景,对接后若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则“神舟八号”是静止的。“神舟八号”完成各项实验任务后返回大气层,飞船外壳与空气摩擦温度不断升高,这是通过做功(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方式改变飞船的内能。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分析:(1)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它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如果位置变化了,说明该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2)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式是等效的。
解答:(1)“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的过程中,它们之间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八号”是静止的;
(3)当飞船穿越大气层返回地面时,飞船和大气摩擦生热,飞船表面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的。
故答案为:静止;做功。
【点评】本题以“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为载体,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体现了物理与科技生活的联系.巧妙的融爱国主义、科学世界观于试题中。引导学生保护环境,尊重自然,提高生活质量。
二、注重思维衔接,注重能力考查
试卷难易分值配比基本是1:2:7,主干知识的考查占90%以上,确保试题有较高的信度。9分左右的能力题,较好地体现了试卷的选拔功能。试题中知识的应用,除要求知识本身的理解和知识意义的建构外,还在能力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观察能力、审题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归纳和表达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等,只有真正做到既能理解又能应用的程度,才能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各类型试题中部分试题设有一定的坡度,对主观性试题适当考虑分小题设计,评分坚持比较细致的分步得分方案和原则,适当增加区分度。
(2012?重庆)21题:物理科代表和班长就放学后是否关教室里的饮水机的问题发生争执,班长认为不应关机,因为第二天重新开机给冷水加热既费时又会消耗更多的电能;物理科代表认为应该关机,理由是饮水机在放学后从17:00到第二天08:00共15h期间会间歇性加热,白白消耗电能,反复加热的水也不利于身体健康。
次日早晨,他俩先观察到如图所示的饮水机有加热和保温两个档位,铭牌数据如下表。然后启动饮水机,将热水箱中的30℃的冷水加热到90℃,用时10min。他俩继续观察,发现保温28min后加热器会重新加热,2min后又回到保温状态(饮水机始终在额定电压下工作)。
水桶容量 |
20L |
热水箱水量 |
1kg |
额定电压 |
220V |
加热功率 |
500W |
保温功率 |
50W |
(1)热水箱中30℃的冷水加热到90℃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c水=4.2×103J/(kg?℃)]
(2)将热水箱中30℃的冷水加热到90℃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3)通过计算比较谁的做法更节能。(假设放学时饮水机刚好处于保温状态,工作过程中间歇加热的规律不变)
考点:电功与热量的综合计算;热量的计算;电功的计算;有利于节约能源的措施。
分析:(1)知道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水的初温和末温,利用吸热公式求水吸收的热量;
(2)由铭牌知道加热功率,知道将热水箱中的30℃的冷水加热到90℃用时10min。利用W=Pt求10min消耗的电能;
(3)由题知“发现保温28min后加热器会重新加热,2min后又回到保温状态”可知,间歇加热的规律:每半小时保温28min、加热2min,那么15h,保温28×30min、加热2×30min,知道加热功率和保温功率,利用W=Pt求消耗的电能和(2)比较得出结论。
解答:(1)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t=4.2×103J/(kg?℃)×1kg×(90℃﹣30℃)=2.52×l05J;
(2)饮水机加热时消耗的电能:W=Pt=500W×10×60s=3×105J;
(3)关闭,第二天消耗的电能:W=3×105J;
不关,间歇性加热15h期间保温消耗电能:
W1=P保温t保温=50W×28×30×60s=2.52×l06J;
加热消耗电能:W2=P加热t加热=500W×2×30×60s=1.8×l06J;
W总=W1+W2=2.52×l06J+1.8×l06J=4.32×l06J;
∵W总>W,∴物理科代表的做法更节能。
【点评】节能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吸热公式、电功率的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要求灵活运用W=Pt计算用电器消耗电能,是一道电学与热学的综合应用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此题采用分层提问,增加区分度,以此兼顾选拔功能,既体现试题的深度,又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注意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构建完整知识结构的能力。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思维的独特性。同时“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对学生实现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单因素的简单逻辑思维到多因素的复杂逻辑思维的过渡,跨越初、高中物理学习的台阶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教师的教学导向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学生存在的问题与教学策略
从阅卷场反馈的信息得知,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学生对基本物理概念和规律不清,不能灵活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释自己身边物理现象,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普遍不强。实验能力不够,对科学探究各个要素的运用仍不得要领,面对探究性试题感到束手无策。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题能力不高,综合利用知识、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能力差。答题非常随意,缺乏规范性。这些问题是学生在考试中失分的主要原因。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双基教学是教学之本。在复习中,要全面去梳理课本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要把物理知识从具体的情景中抽象出来,再还原到具体情景中去。在平时教学中,要防止从概念到概念,从规律到规律,从练习到练习的教学方法,要密切联系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的实际,要将物理知识情景化,物理情景理性化。选择贴近初中学生所熟悉的知识或生活实际设置问题,消化基本概念。瞄准初中物理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方法设置问题,理解物理规律。围绕课本插图精心设计相关联的基础题,激发学生学习双基的内在动力。
2. 加强实验教学。近年来,在中考试题中涉及到的也大多是通过对科学探究中某一要素的考察来透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方法的掌握情况。如:提出问题的能力;猜想和假设;实验设计;从数据现象分析中得出实验结论等。复习时,教师要精选探究素材,引导学生完成探究过程。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的自主活动提供机会和空间,不越俎代庖,代为探究,更不要以“讲授探究”代替“亲历探究”,让学生有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要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思维顺序,掌握在完成探究要素时所用到的一些具体的常用方法,如归纳、推断、控制变量等方法。让学生在知识形成的同时,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信息交流能力均能得到提高。同时,教学中要处理好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实验的关系,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代替物理实验,课堂上的实验做与不做,学生的收获是不同的。
3.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学生答题不规范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平时教学中的养成训练不够,教师总舍不得把课堂上的时间让给学生,让他们进行审题、作图、计算、实验操作、文字表达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在今后的教学中,能让学生说的、做的,教师一定不要代替,要多给学生表达表演的机会,让学生不仅仅想说、敢说,还要会说、善说,不仅仅想做、敢做,还要会做、善做,把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到实处。同时解题步骤混乱,解题过程不规范也是学生丢分的重要原因。因此,对物理中的规范要求,必须加以明确,严格要求,规范书写和解题格式,这样才能使解题思路清晰,从而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初中物理简易聚音伞实验设计
初中物理镜子中的像是颠倒的实验设计
初中物理课外实验-并联电路示教板的安装
初中物理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实验设计
用乒乓球做的物理小实验
初中物理测定电阻值实验设计
初中物理振幅交换实验设计
初中物理感受大气压实验设计
七种物理实验设计方法
初中物理课外小实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塑料瓶可以做的初中物理实验
初中物理实验设计 声音可以通过各种媒质传播
趣味物理实验 简易冷冻的方法
初中物理压强增大沸点升高实验设计
初中物理课外实验—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剖析
2013年课外小实验—立式通电线圈在磁场中的转动
初中物理尝试一下静电触电的滋味实验设计
初中物理气球在物理演示实验中的妙用实验设计
2013年课外小实验—大型内磁式直流电动机
初中物理用塑料圆珠笔做的小实验
初中物理课外小实验 水平方向移动物体所做的功
2013年课外小实验—卧式通电线圈在磁场中的转动
初中物理声音的反射和吸收实验设计
初中物理绝缘体摩擦起电实验设计
初中物理做磁悬浮实验设计
趣味物理实验 用不标准天平称出正确质量
初中物理气体千斤顶实验设计
初中物理自制验电器实验设计
初中物理滴水法报时实验设计
初中物理用录音机播放乐音实验设计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