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来,类似“探究”,“科学探究”,“探究式学习”这样的关键词出现频率明显增大。不少一线老师勇于探索,改进教学方式,收到明显效果。不过,也有部分老师对此困惑,甚至担心。例如,一些中学老师问道:
“现在教学言必提探究教学,好像不探究就没有改变观念,没有新课改一样。为什么探究式教学几乎承载我们对教学改革的所有希望?”[i]
“一个早上4节课,每节课探究一个科目的问题,而且学生要花费很多的课外时间查资料,这样是不是与减负有矛盾呢?况且科学家几年才探究一个问题。我们的学生难道是超人吗?”[ii]
这些问题表明了一些老师对探究式教学的困惑。在此文中,拟特别针对探究式教学的功能进行讨论。
一、例说探究式教学的功能
不仅在中国,就是在国际改革浪潮中,“探究”(inquiry)也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关键词之一。英文inquiry源于拉丁文的in或inward(在…之中)和quaerere(质询、寻找),“科学探究”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有这样的界定:“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iii]在科学教育中采用的科学探究通常叫科学探究式的教学,或者探究式教学,它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此问题拟另文讨论)。
目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探究式教学在我国越来越走向深入,并且已产生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有部分老师在对探究式教学的功能认识上仍容易出现两方面的偏差,其一:探究式教学承载了实现课程所有目标的重任;其二:探究式教学无非是应对教学检查的形式。前者是对探究式教学功能的神话,后者则是对探究式教学功能的理解不够深入。在此,以一实例分析探究式教学的功能。
2001年9月,义务教育阶段的新教材走进了第一批国家级实验区,安徽芜湖某中学的物理老师上了这样一节探究课。这节课的内容是“探究速度的变化”;有关的探究要素是“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全班分为几组,分别探究不同运动物体速度的变化。其中一组探究物体在斜板上运动时速度的变化(图1)。该小组拟测量球在斜板上、下半段运动中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然后算出球在上、下段运动的平均速度,由此判断球在斜板上运动时速度是否发生变化。他们测斜板长度(即位移),然后再测球在斜板上运动时间。在他们测试时间过程中,球不时从斜板掉下,他们不时将球再放于斜板,球从哪里掉下,他们就将球再放到那里,而按停表的学生持续记录整过程的时间。最后学生用测得的位移和时间算出球在斜板上、下两半段运动的平均速度。
在这个探究活动中,教学目标涉及多个方面:注重位移、时间、平均速度等物理量的理解;强调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等能力培养;激励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等。这节探究课的难点在对时间量的测试,是否有效?是否可靠?等等。显然,在这组学生的测试中,其时间测试量是不正确的。如果没有这样的“做”,学生在探究能力方面的问题很难具体显现,探究能力的培养也就成了“纸上谈兵”。正是通过这样的探究课,学生经过一个“做中学”的过程,从而彰显科学探究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探究能力等方面的独特教育功能。
无疑,大多数人都认为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的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我们的学生在这些方面则非常弱。如何加强这方面的能力培养,仅靠传授是不行的,这就象学游泳必须下水,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难免喝水、呛水,只有通过这样的“折腾”,学习者才能学会游泳。在探究式教学中,情形有些相似,只有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折腾”,不断犯错改错,他们才能真正养成对终身发展皆有益的探究能力。
因此,探究式教学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在教学中应该根据课程标准的相应要求,通过探究式教学达成某些课程目标。
二、探究式教学并非 “阿拉丁神灯”
虽然探究式教学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培养功能,,但是它却不是万能的“阿拉丁神灯”。 在课程标准中强调了科学探究,但同时也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如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在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在教学实施中,应依照课程标准要求,根据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灵活选取教学方式。
其实,在物理课程标准中不仅有对探究能力的要求,还有对知识内容等要求。在初、高中的内容标准中皆含有两部分内容:其一,科学探究;其二,科学内容。在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要求中,分别从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7方面提出了要求。若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学生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学习相应的科学内容。在课程标准中对科学内容的要求是以不同的方式呈现的。例如,在物理1和物理2共同必修模块中有这样的要求:(详细内容请见课程标准[iv])
在表一中呈现的内容标准,皆要求用科学探究的方式学习相关内容,特别强调了物理的学习过程,通过探究过程培养探究能力;在表二中要求用实验的方式学习相关物理内容,特别强调了通过实验掌握某些物理概念;在表三中则侧重对相应物理内容的不同层次要求,强调了对物理内容的学习、掌握。
通常,探究式教学耗时较多,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若要完成课程标准中所有要求,就不可能时时事事都去探究。物理课程的有些目标须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达成,而有些目标则可通过其他方式达成。新课程提倡的教学实践应围绕课程的三维目标进行,无论探究式、传授式或其它教学方式,它们皆承载了不同的教育功能,都是我们的物理教学不可或缺的。
静电的危害及防止
农村家庭电路安装存在的缺陷
金属中的电流和电流方向
电流考点解析
关于组成串、并联电路的想想议议
PowerPoint中的画笔在实物电路连接中的应用
半导体
演示电路连接注意事项
日光灯的安装
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方法
探究影响电路中电流大小的因素
富兰克林VS雷电
静电除尘
警惕静电的危害
串、并联电路识别法
形形色色的开关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教学设计
开关串联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放电现象
电路的连接
电路中只接入一个用电器
侃侃“短路”
电路设计方法与技巧
《电流和电路》单元测试题
话说通路、断路、短路
雷公电母致人类的一封信
日光灯的简单故障及其检修
两处控制电灯的线路安装
“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的规律”教学设计
光溜的高压线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