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罗默的生平概述
罗默,丹麦天文学家,1644年9月25日出生于丹麦奥尔胡斯。毕业于哥本哈根大学。
1672年,法国著名天文学家皮卡德在丹麦发现罗默的才能,劝告他移居法国。罗默随皮卡德到法国后,在皇家天文台工作,作为皮卡德的助手,共同观察木卫食。这期间罗默当选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并兼任法国皇太子的私人教师。
1679年,因科学任务前往英国,与牛顿、哈雷等会过面。
1681年,克利斯汀五世把罗默召回丹麦,任哥本哈根大学天文学教授。他创制和改进了许多精密仪器和天文观测仪器,使天文台的装备大大改善,可以确定1000多颗星的位置,当时很负盛名(可借其实验仪器毁于一次大火)。这为他的发现打下物质基础。
1705年任哥本哈根市市长,并参加了道路、港口建筑等工作。
1710年9月19日逝世于哥本哈根。
罗默的最重大贡献是:第一个用天文的实验方法证明了光以有限的速度传播。罗默还是子午环的创建人之一,他用一个分度圆盘对通过子午面的星体进行了观测。
罗默最初为了编制海上经度测量表而进行了各种卫星食的观测。将食的始末时间与表格对照即可从地方时找出经度差。当他在地面上观察木星卫星的运动时,发现卫星在进入木星背影时(木卫食),接连两次消失之间的时间间隔有系统的变更。
在大量的观测基础上,1676年9月,罗默向巴黎科学院宣布,预期11月9日上午5点25分45秒发生的木卫食将推迟10分钟。巴黎皇家天文台的天文学家们对此虽然深表怀疑,但仍然对木卫食作了仔细的观测,观测结果完全证实了罗默预言的正确。11月22日他又向科学院详细地解释了他的理论,认为这种变更是由于光从木星到达地球需要时间,而这时间的长短决定于木星和地球在它们各自的轨道上所处的位置。
事实上,他估计光跨过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直径,需时22分种(现在知道只需16分钟)。并明确指出:“……对于3000里格(League,长度名,约为3海里或3英里)的距离(非常接近地球的直径),光(的传播)还不到1秒钟”。罗默对木卫食的观测,以及对连续两次木卫食之间的时间间隔的变化的理论解释,受到当时天文台长卡西里的责难,但得到惠更斯、莱布尼兹、牛顿等人的支持,从而确立了光速有限的正确观念,并为光速的准确数值的获得奠定了基础。此后不久,惠更斯根据罗默的数据第一次计算出光速;布拉得雷在接受罗默的理论之后,用光行差的方法直接测出光速。光速作为个物理常数,它的重要意义愈来愈被人们所公认。
鲁科版必修二4.2《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PPT课件03
2013鲁科版必修二1.2《功和能》ppt课件
鲁科版必修二5.2《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PPT课件
鲁科版必修二4.4《离心运动》PPT课件01
鲁科版必修二6.1《高速世界》PPT课件
鲁科版必修二5.1《万有引力定律及引力常量的测定》PPT课件01
鲁科版必修二3.3《平抛运动》PPT课件03
鲁科版必修二2.3《能量守恒定律》PPT课件01
鲁科版必修二4.3《向心力的实例分析》PPT课件01
鲁科版必修二1.3《功率》PPT课件03
鲁科版必修二1.4《人与机械》PPT课件01
鲁科版必修二2.1《动能的改变》PPT课件
鲁科版必修二5.3《人类对太空的不懈追求》PPT课件
鲁科版必修二4.2《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PPT课件02
鲁科版必修二3.3《平抛运动》PPT课件02
鲁科版必修二3.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PPT课件04
2013鲁科版必修二1.1《机械功》ppt课件3
鲁科版必修二3.2《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PPT课件03
鲁科版必修二1.2《功和能》PPT课件03
鲁科版必修二1.3《功率》PPT课件01
鲁科版必修二2.3《能量守恒定律》PPT课件02
鲁科版必修二3.3《平抛运动》PPT课件01
鲁科版必修二2.2《势能的改变》PPT课件02
鲁科版必修二2.2《势能的改变》PPT课件01
鲁科版必修二3.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PPT课件01
鲁科版必修二5.1《万有引力定律及引力常量的测定》PPT课件02
鲁科版必修二3.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PPT课件03
2013鲁科版必修二1.3《功率》ppt课件4
鲁科版必修二第一章《功和功率》PPT课件01
鲁科版必修二1.3《功率》PPT课件02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