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最忌心浮气躁,急于求成。指导复习的教师,应给学生一种乐观、镇定、自信的精神面貌。要扎扎实实地复习,一步一步地前进,下文为大家准备了2016年中考物理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下列各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在答题卡上把正确答案的字母用2B铅笔涂黑)
1.下列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A.电视机 B.电热杯 C.电风扇 D.电脑
解:A、电视机主要是把电能转化为声能和光能,不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故A错误;
B、电热杯主要是把电能转化为内能,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故B正确;
C、电风扇主要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不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故C错误;
D、电脑主要是把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声能,不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故D错误.
故选B
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学生课桌的高度是70mm B.成年人的正常体温是39℃
C.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是4m/s D.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
解:
A、学生课桌的高度是70cm=700m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成年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变化很小,故B不符合实际;
C、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是1.2m/s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左右,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C.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地球上的能源主要来自于太阳,太阳能是一次能源
解:
A、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如电视信号;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如人说话,故A错误;
B、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故B错误;
C、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波实际上是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除了地热能、潮汐能和原子核能以外,地球上所有其他能源全部来自太阳能,太阳能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它们都是一次能源.故D正确.
故选D
4.小华同学骑自行车沿河堤向下游行进,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拂,此时的风向是
A.向下游 B.向上游 C.向对岸吹去 D.从对岸吹来
解:小华骑自行车沿河堤向下游行驶,以自己作为参照物,他骑车的速度与风速相同,他们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所以感觉无风,此时的风向应该是向下游;
以柳树作为参照物,会看到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动.所以选项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小林做作业时,电灯突然变暗,其原因可能是
A.电灯的实际电压变大 B.电灯的额定电压变小
C.电灯的实际功率变小 D.电灯的额定功率变小
解:
A、根据 若电灯实际电压变大,实际功率也会变大,灯会变亮,故A错误;
BD、用电器的额定电压是指其正常工作时的电压,额定功率是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只有一个,不会改变.故BD错误;
C、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若实际功率变小;会导致电灯将会变暗.故C正确.
故选C
6.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1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A.振动 B.静止不动 C.一直向右运动 D.一直向左运动
解:当喇叭振动会发出声音后,声音经过空气传播到肥皂泡处,由于声音有能量可以使肥皂泡产生振动.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新材料是相对于传统材料而言的,新材料的使用对推动社会进步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下列关于新材料描述不正确的是
A.超导材料属于新材料
B.超导材料可以应用于电饭锅并使其效率提高
C.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会受温度、光照、杂质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D.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视机、电脑的元件及芯片
解:
A、超导材料属于新材料,故A说法正确;
B、超导体是零电阻,所有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电器设备都不能用超导材料制作,所以超导体不能应用在电饭锅上,故B说法不正确;
C、半导体的导电性能受温度、光照、杂质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远比导体、绝缘体大得多,压敏电阻和光敏电阻就是利用半导体这一特性制成的.故C说法正确;
D、手机、电视机、电脑的元件及芯片都应用了半导体材料,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8.如图2所示的电蚊拍,具有灭蚊和照明等功能。当开关Sl闭合、S2断开时,只有灭蚊网通电起到灭蚊作用;当开关Sl和S2都闭合时,灭蚊网与照明灯都通电同时起到灭蚊和照明作用。下列电路设计符合这种要求的是
解:根据题意可知,灭蚊网和灯泡互不影响,因此属于并联,故ABD错误;
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只有灭蚊网通电起到灭蚊作用;当开关S1和S2都闭合时,灭蚊网与灯都通电,同时起到灭蚊和照明作用,说明S1控制整个电路,S2控制灯泡,故C正确;
故选C
9.如图3所示,用一根绳子绕过定滑轮,一端拴在钩码上,手执另一端,分别用力F1、F2、F3匀速拉起钩码。忽略绳子与滑轮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F1较大
B.F3较大
C.F1、F2、F3的大小不能确定
D.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力F1、F2、F3所做的功相等
解:根据题意可知,灭蚊网和灯泡互不影响,因此属于并联,故ABD错误;
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只有灭蚊网通电起到灭蚊作用;当开关S1和S2都闭合时,灭蚊网与灯都通电,同时起到灭蚊和照明作用,说明S1控制整个电路,S2控制灯泡,故C正确;
故选C
10.如图4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
A.3︰4 B.4︰3
C.2︰1 D.1︰2
解:天平左右两侧的质量相等,根据公式m=V可得,2甲V+乙V=甲V+3乙V,
甲V=2乙V,
甲:乙=2:1.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1.科学家的每次重大发现,都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丹麦物理学家 首先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第一个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小周同学自制了一个用开关来控制电磁铁南北极的巧妙装置,如图5所示。当开关S接 (选填a或b)点时,电磁铁的A端是N极。
解:①奥斯特把通电直导线放在水平方向静止的小磁针上,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受到磁力作用,实验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②从图可知,电磁铁的A端是N极,B端是S极,
用右手握住电磁铁,大拇指指向N极,则四指指向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方向,
则电流从电磁铁的A端流进,从B端流出,
由此可知,A端应接电源的正极,B端接电源的负极,
所以,当开关S接a点.
故答案为:奥斯特;a
12.根据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可知,其能量由电能转变为 和 。若电动机两端电压为U,流经电流为I,线圈的电阻为R,则电动机的工作效率可表示为 。
解:(1)根据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可知,其能量由电能转变为机械能,同时线圈也会发热,故还有少量电能转化为内能;
(2)电动机工作时,机器做的功为有用功,线圈发热做的功为额外功,
根据串联分压和欧姆定律可知,线圈两端的电压U=U-IR
电动机的工作效率:
故答案为:内能;机械能;
13.如图6所示,在装有适量水的盘子中央,固定一支点燃的蜡烛,然后将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此时杯内外水面相平。过一会儿,蜡烛火焰熄灭,杯外的水在 的作用下进入杯中。这一过程中,杯中水柱产生的压强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蜡烛在杯内燃烧时,消耗杯中的氧气,使杯中的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盘中的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杯中.
杯中水的高度增加,利用液体压强的特点可知,液体的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故杯中水柱产生的压强将变大.
故答案为:大气压;变大
14.如图7所示是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量的原理图, O为杠杆支点,油量表是由量程为0~0.6A的电流表改装而成的,R0阻值为10,电源电压为3V,RX是规格为20 1A的滑动变阻器。当RX的滑片处于最上端时,电路中的电流是______A,此时油量表标示为0;当油面上升时,电路中的电阻将______,电流将______(以上两空选填增大或减小)。
解:当油面上升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使电路中总电阻减小,电流增大,即电流表(油量表)示数增大;
当RX的滑片处于最上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零,故电路中的电流为:
故答案为:0.1;减小;增大
三、综合应用题(第15、16小题每题4分,第17、18小题每题7分,第19、20小题每题9分,共40分。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作答)
15.一束光线射到某平面镜上,使其沿水平方向传播,如图8所示。请在答题卡中画出所需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入射角i和反射角r(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画出原图并作答)。
解:由题知,OB为反射光线,过入射点作入射光线AO与反射光线OB夹角的平分线(即法线),再过入射点作垂直于法线的平面镜.同时,标出入射角i和反射角r,如图所示:
16.如图9所示是同学们在参观铁路工地时看到的场景。请用物理知识简要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铁轨为什么要铺在一根根路枕上?
(2)出发前,老师通常会嘱咐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不要太快,也不能骑车带人,为什么?
答:(1)铁轨铺在路枕上,是在列车对路基的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列车对路基的压强,保护路基.
(2)影响动能的因素是质量和速度,在质量一定时,自行车的速度越大,其动能越大,若遇到紧急状况,需要的刹车距离延长,容易发生危险.
若骑车带人,总质量增大,惯性大,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后,人和自行车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越长,运动的距离越远,容易发生危险.
因此骑自行车时不要太快,也不能骑车带人
17.小张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10所示,其中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
(1)小张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2)小张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的实像(选填倒立或正立
(3)小张再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0cm刻度线处,他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烛焰
的像(选填倒立或正立
(4)以上(1)、(2)步骤中,小张将蜡烛从光具座上10cm向30cm移动时,若要让烛焰在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光屏应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此时所成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
由题意知:f=15cm,所以2f=30cm.
(1)当物体在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时,物距等于40cm,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当物体在光具座上30cm刻度线处时,物距等于20cm,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当物体在光具座上40cm刻度线处时,物距等于10cm,小于焦距,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4)将蜡烛从光具座上10cm向30cm移动时,物距减小,则像和像距变大,应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大些.
故答案为:(1)缩小;(2)倒立;(3)正立;(4)远离;变大
18.有一杯掺有少量酒精的水,小涛同学想测出这杯混合液的凝固温度(已知水的凝固点为0℃,酒精的凝固点为-117℃)。他将这杯液体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并将温度计正确插入混合液中,每隔2min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入下表中。
时间/min0246810121416182022
温度/℃420-2-4-6-6-6-6-6-8
状 态液液液液液液固、液固、液固、液固、液固固
(1)当实验进行到22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11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此时混合液的温度是 ℃;
(2)该混合液的凝固点是 ℃,当实验进行到17min时,该混合液体所处的状态是
(3)由上表可知此混合液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在水中渗入酒精,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 (选填高或低)。由以上分析可推测,一定量的水中掺入酒精质量越大,混合液的凝固温度 (选填越高、越低或不变)。
解:(1)图中读数的时候,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向平,故A、C错误,B正确.图中的温度计的一个大格表示10℃,里面有10个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为1℃.因此它的读数为-11℃.
(2)混合液从第10分钟到第18分钟温度一直保持在-6℃不变,所以混合液的凝固点是-6℃;在第10分钟之前物质为液态,第10分钟到第18分钟物质处于固液混合状态,第18分钟之后物质处于固态,所以第21分钟时,物质处于固态;
(3)表中所示混合液有固定的凝固点,该物质是晶体;
(4)水的凝固点是0℃,掺入酒精后混合液的凝固点变成了-6℃,凝固点降低了;
已知水的凝固点为0℃,酒精的凝固点为-117℃,一定量的水中掺入酒精质量越大,混合液的凝固温度降低.
故答案为:(1)B;-11;(2)-6;固液共存;(3)晶体;(4)低;越低
19.如图12所示,已知重为10N的长方体木块静止在水面上,浸入在水中的体积占木块总体积的4/5(g取10N/kg)。
(1)求木块所受到的浮力大小;
(2)若木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为0.2米,求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3)若要将木块全部浸没水中,求至少需要施加多大的压力。
解:
(1)因为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所以受到的浮力F浮=G木=10N;
(2)所处0.2m水深度木块的下表面受到的压强
(3)根据F浮=水gV排可知,
浸入水中的体积即为排开液体的体积:
答:
(1)木块所受到的浮力为10N;
(2)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2000Pa;
(3)要将木块全部浸没水中,需要施加的压力为2.5N
20.如图13所示,已知小灯泡L上标有6V
3W字样,R0=20,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100。求:
(1)小灯泡的电阻(设灯丝电阻不随温度变化);
(2)只闭合S1,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变阻器两端电压与其连入电路的电阻关系如图14所示;当滑片置于某点a时,电压表示数Ua = 8V。求此时电流表示数及电源电压;
(3)已知电压表量程为0~15 V,在电压表示数不超过量程,灯泡两端电压不超过额定值的情况下,只闭合S2时,求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范围。
由此可知: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24~60.
答:(1)小灯泡的电阻为12
(2)电流表示数为0.5A,电源电压为18V;
(3)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范围为24~60
希望这篇2016年中考物理模拟试题,可以帮助更好的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第4节《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学案1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第4节《浮力》word教案2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6章第1节《物体的质量》word教学设计2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第3节《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电动机》教学设计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第1节《磁体与磁场》(第1课时)教案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二节《变阻器》word教案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第3节《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电动机》教案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第5节《电磁感应 发电机》学案1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八章第4节《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学案1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八章第4节《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学案2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11.4《功率》WORD教案3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一节《电阻》word教案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八章第3节《太阳能》教案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6章第1节《物体的质量》word教学设计1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八章第3节《太阳能》学案3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11.5《机械效率》WORD教案2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6章第2节《测量物体的质量》word学案2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第4节《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教学设计2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6章第3节《物质的密度》word学案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八章第4节《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教案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第1节《磁体与磁场》(第2课时)学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11.5《机械效率》WORD教案1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第5节《物体的浮与沉》word学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11.4《功率》WORD教案4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第5节《电磁感应 发电机》教学设计1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八章第5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11.4《功率》WORD教案7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第2节《电流的磁场》(第1课时)学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11.4《功率》WORD教案5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第2节《电流的磁场》(第2课时)学案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