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材内容分析
库仑定律是描述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的作用力大小和方向的规律。从物理学的发展史来看,库伦定律对电磁学来说,起到了里程碑的意义。另外,库伦定律的发现,从力学的研究成果中获得启示,充分体现“类比法”这一重要研究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启发性作用。作为高中物理教学,学生也首先接触力学的知识,并获得了初步的探究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模拟”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学生亲身体验“类比法”在学习探究中重要作用,这应该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另外,以“点电荷”概念为核心,进一步提升对物理理想模型的认识。
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库仑定律的内容,了解它的适用条件;
2、理解点电荷是一个重要的理想模型,并且理解什么情况下带电物体可看着点电荷;
3、会运用库伦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了解库伦扭秤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模拟科学家对库伦定律的探究过程,体验类比法这一重要研究方法;
2、从形式与内容双重角度比较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从理论与实验两方面探究库伦定律,体会类比法在科学研究中启发作用,同时养成类比学习的良好习惯;
2、通过比较库伦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领会自然规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3、通过进一步体会“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猜测,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形成评价、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领会科学探究精神,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三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 库伦定律的运用;
2、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的理解;
3、点电荷理想模型的理解。
(二)难点
1、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的理解;
2、点电荷理想模型的理解。
四 教学流程设计
(一)引进新课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探究一种新的性质力的产生条件,并对这一条件的认识。这个条件就是物体必须带有电荷。我们不问“电荷是什么”的问题,我们只了解“电荷的种类,它们分别以什么为载体,它们有什么样的相互作用规律,为什么提出电荷量概念,它又有什么规律”。请哪位同学回顾以上所涉及到的知识。
学生:回顾。
教师:我们知道了一种新的性质力,以后我们会给它一个称谓,叫电场力,有时我们又根据具体特点给它特设名称:库伦力或静电力。研究一种性质力,除了知道它的产生条件外,我们更为关注的是这种性质力的大小与方向问题。这节课,我们探究两个带电物体之间的电场力的大小与方向问题,特别是它们可被看做点电荷情况下作用规律。为了叙述方便,我们直接称谓它们为库伦力。
(二)进行新课
教师:通过三节课的实验,我们应该初步体会到,库伦力的大小,大概跟那些因素有关?又会是什么关系呢?
学生:跟两物体的所带电荷量有关,电荷量越大,它们之间的作用力越大;还跟两物体的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作用力越小;
教师:你是怎么体会到,库伦力的大小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关系的?我们上节课好像没有特设这样的实验啊?!
学生:摩擦过的笔头,不是要靠近纸屑才能把它吸引上来吗?
教师:你观察得真仔细,的确有这个现象存在。
鲁科版必修一5.2《牛顿第二定律》PPT课件2
鲁科版必修一4.1《力的合成》PPT课件1
鲁科版必修一4.3《力的平衡》PPT课件1
鲁科版必修一2.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PPT课件2
鲁科版必修一1.3《速度和加速度》PPT课件1
鲁科版必修一2.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PPT课件4
鲁科版必修一1.3《速度和加速度》PPT课件5
鲁科版必修一5.1《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3
鲁科版必修一4.2《力的分解》PPT课件4
鲁科版必修一3.2《形变与弹力》PPT课件3
鲁科版必修一4.2《力的分解》PPT课件2
鲁科版必修一5.1《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1
鲁科版必修一4.4《平衡条件的应用》PPT课件1
鲁科版必修一1.2《质点和位移》PPT课件4
鲁科版必修一3.2《形变与弹力》PPT课件4
鲁科版必修一1.2《质点和位移》PPT课件2
鲁科版必修一2.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PPT课件1
鲁科版必修一1.1《运动、空间和时间》PPT课件1
鲁科版必修一4.2《力的分解》PPT课件3
鲁科版必修一5.2《牛顿第二定律》PPT课件4
鲁科版必修一1.1《运动、空间和时间》PPT课件4
鲁科版必修一4.1《力的合成》PPT课件3
鲁科版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PPT课件3
鲁科版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PPT课件1
鲁科版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PPT课件5
鲁科版必修一1.1《运动、空间和时间》PPT课件2
鲁科版必修一1.1《运动、空间和时间》PPT课件5
鲁科版必修一1.3《速度和加速度》PPT课件2
鲁科版必修一3.3《摩擦力》PPT课件3
鲁科版必修一5.1《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2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