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查字典物理网为您推荐的初二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试卷(有答案)
八年级物理学科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其序号涂入答题卡中.)
1.某同学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 B.某初中生的身高为168mm
C.学生书桌高约200mm D.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km/h
2.如图符号分别代表冰雹、小雪、雾和霜冻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3.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
A.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
B.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C.飞流直下三千尺瀑布飞流直下说明水落下的速度较大
D.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
4.如右图烧杯内盛有某种液体是右表所列液体中的一种,液体中的玻璃试管内盛有水.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烧杯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
发现试管内的水也能发生沸腾,则烧杯内盛的液体
应是
A.煤油 B.水
C.酒精 D.无法确定
5.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在竖直的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支蜡烛,对着玻璃板既可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时又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B.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C.前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6.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人的奔月开始实现.试分析在月球上下列哪种活动是不可能实现的
A.利用激光进行远程测距 B.利用超声波进行远程测距
C.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 D.用温度计测量体温
7.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太阳光中的红外线有很好的杀菌作用
C.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人体只有利而无害
D.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
8.学习和生活中常用到下列光学器具:①显微镜 ②穿衣镜 ③潜望镜 ④远视眼镜 ⑤汽车观后镜 ⑥近视眼镜.其中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制成的是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9.物体S经透镜L成清晰的像于M处的光屏上.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透镜L一定是凸透镜
B.若透镜不动,而将物体和光屏的
位置互换,则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
C.光屏上的像一定是倒立的
D.透镜L对光线一定起发散作用
10.一列经丹徒车站的动车长为180m,若匀速通过一条长1800m的隧道,测得这列动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33s,则动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为
A.27s B.30s C.33s D.36S
11.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若有一支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以速度V在燃烧,则蜡烛所成像的缩短速度是
A.大于V B.等于V C.小于V D.无法确定
12.在新型飞机研制中,将飞机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模拟气流迎面吹来便可以模拟空中的飞行情况.此时机舱里的飞行员感觉飞机在飞行,则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A.飞机 B.模拟气流 C.地面 D.他本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4分.)
13.小明听MP5里的歌声,但声音很小,于是他调节了音量按钮,这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小明又利用MP5的录音功能录了一段自己的讲话声,可是播放时听起来他感觉不像自己的声音,这是因为小明听MP5播放的声音主要是通过 ▲ (选填气体或固体)传播,而自己听自己讲话的声音,主要是通过 ▲ (选填气体或固体)传播.
14.北方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结冰花,冰花是水蒸气 ▲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生成的,出现在玻璃窗的 ▲ 表面(选填内或外),此时小芳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玻璃上,这是因为发生了
▲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15.如图所示,图甲体温计的示数是 ▲ ℃,图乙
刻度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 cm.
16.2008年,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特殊的隐形物质,在空气中沿 ▲ 播的光,射到该物质表面上时会顺着衣服流走,从而无法让光在其表面发生 ▲ ,让雷达看不到它.
17.如图是2010年冰岛火山喷发照片.喷发出的岩浆是多种物质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不断降温,就会按下列顺序先后在火山口形成一系列的矿物:
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
石英,由此可以判断出这些矿物的熔点依次 ▲ (填升
高或降低).火山喷发时,高温的岩浆会使冰盖 ▲ (选
填熔化或凝固),导致河流水位暴涨;大量的火山灰尘上
升后遮挡在地球上空,就像撑起了一把伞,使射向地面的阳光在火山灰尘上发生 ▲
(选填反射、折射或色散),可能会对区域性气候产生轻微降温影响.
18.2008年9月25日晚21:10,万众瞩目的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1)火箭点火后,发射台附近产生了大量白气,这是台下倒流槽内的水在火箭喷出来的高温火焰下,先 ▲ 成水蒸气,然后 ▲ 成小水珠. (填物态变化名称)
(2)飞船进入外层空间,当01号航天员漫步太空时,他与其他航天员的交谈必须借助无线电工具,这是因为 ▲ ;看电视直播时,不少人事先并不知道出舱的人是谁,但当听到:神舟七号向祖国人民问好的话音时,立刻兴奋地高呼:是翟志刚!,这是根据 ▲ 判断的;当五星红旗在太空飘扬时,阳光照射在红旗表面上时反射了 ▲ 光,使五星红旗更加鲜艳.
(3)在出舱任务中,我国自行研制的飞天宇航服经受了严峻的太空环境考验,头盔玻璃必须能减弱 ▲ 对眼睛和皮肤的损害.
19.如图,有一束光从某种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在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其中入射角是 ▲ 度,折射角是 ▲ 度.
20.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 和 ▲ ;若以乙车为参照物,则甲车 ▲ ,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 ▲ (以上两空选填静止、向前运动或向后运动).
21.夏天,西瓜切开后,常用保鲜膜覆盖切面,这样做的目的是减慢水分 ▲ ,从而使西瓜保鲜时间更长.病人发烧时,在他身上擦些酒精可以起到降温作用,这种方法叫做物理降温法,其道理是 ▲ .
22.老花镜的镜片是 ▲ 镜,它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用m做单位)的倒数乘以100.小明拿爷爷的老花镜正对太阳光,纸在老花镜下面移动,直到纸上得到一个 ▲ 的光斑.此光斑距老花镜25cm,则老花镜镜片的度数是 ▲ 度.若用该老花镜距蜡烛20cm观察,看到的是蜡烛 ▲ 、放大的 ▲ 像.
23.为了把太阳光反射到一座洞口朝向正东方向的水平涵洞中去,小明设计安装了一块能自动调节方向的平面镜M,如图所示,正午时刻,太阳光垂直于水平地面照射,图中表示平面镜方向的那个角度应为= ▲ ;午后,随着太阳
西斜,应适当 ▲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三、解答题(共42分.)
24.(8分,每图2分)
(1)画出图(1)中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2)根据图(2)中的折射光线大致画出入射光线;
(3)如图(3)是射向凸透镜的两条光线,画出经透镜折射后的两条折射光线;
(4)如图(4)是经凹透镜折射后的两条折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
25.(2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时,光屏上所得到的像,请你在图上
大致画出其所对应的物体.(提示:请注意
位置、大小和正倒)
26.(每空1分,共4分)小明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有关.
(1)通过A、D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 ▲ 有关.
(2)通过 ▲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在相同的自然环境下,小凡同学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如图乙),并控制使他们的 ▲ 相同.结果发现b图中酒精先蒸发完,于是可以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液体蒸发的快慢还与 ▲ 有关.
27.(每空1分,共2分)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烧
杯内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根据实验数据描出加热过程中杯内物质的温度
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该物质的熔点是 ▲ ℃.
(2)t2时刻,该物质处于 ▲ 态(选填固、
液、固、液混合).
28.(每空1分,共6分)在进行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平面镜M平放在桌面上,E、F是粘在一起的两块硬纸板,F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入射光线AO沿E射向镜面,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此时BON ▲ AON(选填 、= 或 ).若将AO向ON靠近,则OB向 ▲ 靠近;若光线沿BO入射,则经镜面反射后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了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 ▲ 的.
(2)在图乙中,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叠,则在纸板F上都 ▲ (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 ▲ .
(3)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
29.(每空1分,共6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小明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位置偏高,要想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若只调节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 ▲ 移动. (填方向)
(2)若此透镜的焦距为10cm,如图甲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请你判断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一定大于 ▲ cm,依据此图的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 .
(3)继续将蜡烛向凸透镜靠近,移动到某一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成像,原因是 ▲ .
(4)如图乙所示,实验后,小明将实验装置上的凸透镜取下,观察手指,看到放大的 ▲ 像,如果用此凸透镜观察窗外的物体,小明看到的是倒立 ▲ 实像.
30.(每空1分,共4分)微波炉是现代家庭中的烹饪工具,接通电源后微波炉内的磁控管能产生频率很高,波长很短的电磁波,故称为微波.微波有以下重要特性:(1)微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2)微波遇到金属物体,会像光遇到镜子一样地发生反射;微波遇到绝缘材料,如玻璃、塑料等,会像光透过玻璃一样顺利通过.(3)微波遇到含水的食品,能够被其大量吸收,引起食品内部分子发生剧烈的振动,达到加热食品的目的.(4)过量的微波照射对人体有害.
(1)通过短文的阅读,在微波炉中应选用下列哪种容器来加热饭菜 ▲ .
A.不锈钢盆子 B.铁盆子 C.玻璃盆子 D.铜制盆子
(2)微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 ▲ m/s;请你猜想,微波 ▲ 能量(选填具有或不具有) .
(3)为防止微波泄漏对人体造成伤害,在玻璃炉门内侧应装有 ▲ .(填金属网罩
或非金属网罩)
31.(4分)在平直的公路上,轿车匀速行驶,速度表如下图甲所示.小林某一时刻看窗外,恰好看到如图乙所示的交通标志牌.则从标志牌到上海还需多少时间?
32.(6分)李钢从家中出发到达某广场,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自行车.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
(1)骑车的是图中哪一段?(2分)
(2)小刚骑车的速度是多少?(2分)
(3)小刚从家到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分)
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专项调研八年级物理参考答案
一 、选择(每小题2分,共2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C C A D B A C D A C B
二、填空(每空1分,共34分)
13. 响度(音量) 气体 固体
14. 凝华 内 凝固
15.-3 1.85(1.81---1.89都算对)
16.直线 反射
17.降低 熔化 反射
18.(1)汽化(蒸发) 液化 (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音色 红 (3)紫外线
19.30 60
20.甲 乙 静止 向后运动
21.蒸发(汽化) 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22.凸透镜 最小 400 正立 虚
23.45度 增大
三、解答题(共42分)
24.(每图2分,共8分)图略
25.(2分, 位置、大小、正倒有一项不符扣1分)图略
26.(每空1分,共4分) (1)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 (2)A C (3)表面积 液体种类
27. (每空1分,共2分) 0 固、液混合
28. (每空1分,共6分) (1)= ON 可逆 (2)不能 同一平面内 (3)减少偶然因素而得出实验结论
29.(每空1分,共6分)(1)下 (2)20 电影放映机(幻灯机) (3)物距小于焦距
(4)虚 缩小
30.(每空1分,共4分) (1)C (2)3108 具有 (3) 金属网罩
31.(4分)t=s/v=135Km/(90Km/h)=1.5h
2分 1分 1分
32.(每小题2分,共6分)
(1)AB段 2分
(2)v=s/t=(3600m-1800m)/(560s)=6m/s 2分
(3) v=s/t=3600m/(3060s)=2m/s 2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其序号涂入答题卡中.)
1.某同学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 B.某初中生的身高为168mm
C.学生书桌高约200mm D.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km/h
2.如图符号分别代表冰雹、小雪、雾和霜冻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3.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
A.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
B.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C.飞流直下三千尺瀑布飞流直下说明水落下的速度较大
D.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
4.如右图烧杯内盛有某种液体是右表所列液体中的一种,液体中的玻璃试管内盛有水.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烧杯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
发现试管内的水也能发生沸腾,则烧杯内盛的液体
应是
A.煤油 B.水
C.酒精 D.无法确定
5.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在竖直的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支蜡烛,对着玻璃板既可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时又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B.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C.前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6.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人的奔月开始实现.试分析在月球上下列哪种活动是不可能实现的
A.利用激光进行远程测距 B.利用超声波进行远程测距
C.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 D.用温度计测量体温
7.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太阳光中的红外线有很好的杀菌作用
C.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人体只有利而无害
D.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
8.学习和生活中常用到下列光学器具:①显微镜 ②穿衣镜 ③潜望镜 ④远视眼镜 ⑤汽车观后镜 ⑥近视眼镜.其中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制成的是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9.物体S经透镜L成清晰的像于M处的光屏上.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透镜L一定是凸透镜
B.若透镜不动,而将物体和光屏的
位置互换,则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
C.光屏上的像一定是倒立的
D.透镜L对光线一定起发散作用
10.一列经丹徒车站的动车长为180m,若匀速通过一条长1800m的隧道,测得这列动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33s,则动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为
A.27s B.30s C.33s D.36S
11.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若有一支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以速度V在燃烧,则蜡烛所成像的缩短速度是
A.大于V B.等于V C.小于V D.无法确定
12.在新型飞机研制中,将飞机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模拟气流迎面吹来便可以模拟空中的飞行情况.此时机舱里的飞行员感觉飞机在飞行,则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A.飞机 B.模拟气流 C.地面 D.他本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4分.)
13.小明听MP5里的歌声,但声音很小,于是他调节了音量按钮,这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小明又利用MP5的录音功能录了一段自己的讲话声,可是播放时听起来他感觉不像自己的声音,这是因为小明听MP5播放的声音主要是通过 ▲ (选填气体或固体)传播,而自己听自己讲话的声音,主要是通过 ▲ (选填气体或固体)传播.
14.北方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结冰花,冰花是水蒸气 ▲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生成的,出现在玻璃窗的 ▲ 表面(选填内或外),此时小芳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玻璃上,这是因为发生了
▲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15.如图所示,图甲体温计的示数是 ▲ ℃,图乙
刻度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 cm.
16.2008年,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特殊的隐形物质,在空气中沿 ▲ 播的光,射到该物质表面上时会顺着衣服流走,从而无法让光在其表面发生 ▲ ,让雷达看不到它.
17.如图是2010年冰岛火山喷发照片.喷发出的岩浆是多种物质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不断降温,就会按下列顺序先后在火山口形成一系列的矿物:
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
石英,由此可以判断出这些矿物的熔点依次 ▲ (填升
高或降低).火山喷发时,高温的岩浆会使冰盖 ▲ (选
填熔化或凝固),导致河流水位暴涨;大量的火山灰尘上
升后遮挡在地球上空,就像撑起了一把伞,使射向地面的阳光在火山灰尘上发生 ▲
(选填反射、折射或色散),可能会对区域性气候产生轻微降温影响.
18.2008年9月25日晚21:10,万众瞩目的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1)火箭点火后,发射台附近产生了大量白气,这是台下倒流槽内的水在火箭喷出来的高温火焰下,先 ▲ 成水蒸气,然后 ▲ 成小水珠. (填物态变化名称)
(2)飞船进入外层空间,当01号航天员漫步太空时,他与其他航天员的交谈必须借助无线电工具,这是因为 ▲ ;看电视直播时,不少人事先并不知道出舱的人是谁,但当听到:神舟七号向祖国人民问好的话音时,立刻兴奋地高呼:是翟志刚!,这是根据 ▲ 判断的;当五星红旗在太空飘扬时,阳光照射在红旗表面上时反射了 ▲ 光,使五星红旗更加鲜艳.
(3)在出舱任务中,我国自行研制的飞天宇航服经受了严峻的太空环境考验,头盔玻璃必须能减弱 ▲ 对眼睛和皮肤的损害.
19.如图,有一束光从某种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在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其中入射角是 ▲ 度,折射角是 ▲ 度.
20.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 和 ▲ ;若以乙车为参照物,则甲车 ▲ ,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 ▲ (以上两空选填静止、向前运动或向后运动).
21.夏天,西瓜切开后,常用保鲜膜覆盖切面,这样做的目的是减慢水分 ▲ ,从而使西瓜保鲜时间更长.病人发烧时,在他身上擦些酒精可以起到降温作用,这种方法叫做物理降温法,其道理是 ▲ .
22.老花镜的镜片是 ▲ 镜,它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用m做单位)的倒数乘以100.小明拿爷爷的老花镜正对太阳光,纸在老花镜下面移动,直到纸上得到一个 ▲ 的光斑.此光斑距老花镜25cm,则老花镜镜片的度数是 ▲ 度.若用该老花镜距蜡烛20cm观察,看到的是蜡烛 ▲ 、放大的 ▲ 像.
23.为了把太阳光反射到一座洞口朝向正东方向的水平涵洞中去,小明设计安装了一块能自动调节方向的平面镜M,如图所示,正午时刻,太阳光垂直于水平地面照射,图中表示平面镜方向的那个角度应为= ▲ ;午后,随着太阳
西斜,应适当 ▲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三、解答题(共42分.)
24.(8分,每图2分)
(1)画出图(1)中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2)根据图(2)中的折射光线大致画出入射光线;
(3)如图(3)是射向凸透镜的两条光线,画出经透镜折射后的两条折射光线;
(4)如图(4)是经凹透镜折射后的两条折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
25.(2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时,光屏上所得到的像,请你在图上
大致画出其所对应的物体.(提示:请注意
位置、大小和正倒)
26.(每空1分,共4分)小明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有关.
(1)通过A、D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 ▲ 有关.
(2)通过 ▲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在相同的自然环境下,小凡同学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如图乙),并控制使他们的 ▲ 相同.结果发现b图中酒精先蒸发完,于是可以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液体蒸发的快慢还与 ▲ 有关.
27.(每空1分,共2分)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烧
杯内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根据实验数据描出加热过程中杯内物质的温度
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该物质的熔点是 ▲ ℃.
(2)t2时刻,该物质处于 ▲ 态(选填固、
液、固、液混合).
28.(每空1分,共6分)在进行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平面镜M平放在桌面上,E、F是粘在一起的两块硬纸板,F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入射光线AO沿E射向镜面,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此时BON ▲ AON(选填 、= 或 ).若将AO向ON靠近,则OB向 ▲ 靠近;若光线沿BO入射,则经镜面反射后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了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 ▲ 的.
(2)在图乙中,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叠,则在纸板F上都 ▲ (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 ▲ .
(3)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
29.(每空1分,共6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小明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位置偏高,要想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若只调节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 ▲ 移动. (填方向)
(2)若此透镜的焦距为10cm,如图甲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请你判断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一定大于 ▲ cm,依据此图的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 .
(3)继续将蜡烛向凸透镜靠近,移动到某一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成像,原因是 ▲ .
(4)如图乙所示,实验后,小明将实验装置上的凸透镜取下,观察手指,看到放大的 ▲ 像,如果用此凸透镜观察窗外的物体,小明看到的是倒立 ▲ 实像.
30.(每空1分,共4分)微波炉是现代家庭中的烹饪工具,接通电源后微波炉内的磁控管能产生频率很高,波长很短的电磁波,故称为微波.微波有以下重要特性:(1)微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2)微波遇到金属物体,会像光遇到镜子一样地发生反射;微波遇到绝缘材料,如玻璃、塑料等,会像光透过玻璃一样顺利通过.(3)微波遇到含水的食品,能够被其大量吸收,引起食品内部分子发生剧烈的振动,达到加热食品的目的.(4)过量的微波照射对人体有害.
(1)通过短文的阅读,在微波炉中应选用下列哪种容器来加热饭菜 ▲ .
A.不锈钢盆子 B.铁盆子 C.玻璃盆子 D.铜制盆子
(2)微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 ▲ m/s;请你猜想,微波 ▲ 能量(选填具有或不具有) .
(3)为防止微波泄漏对人体造成伤害,在玻璃炉门内侧应装有 ▲ .(填金属网罩
或非金属网罩)
31.(4分)在平直的公路上,轿车匀速行驶,速度表如下图甲所示.小林某一时刻看窗外,恰好看到如图乙所示的交通标志牌.则从标志牌到上海还需多少时间?
32.(6分)李钢从家中出发到达某广场,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自行车.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
(1)骑车的是图中哪一段?(2分)
(2)小刚骑车的速度是多少?(2分)
(3)小刚从家到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分)
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专项调研八年级物理参考答案
一 、选择(每小题2分,共2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C C A D B A C D A C B
二、填空(每空1分,共34分)
13. 响度(音量) 气体 固体
14. 凝华 内 凝固
15.-3 1.85(1.81---1.89都算对)
16.直线 反射
17.降低 熔化 反射
18.(1)汽化(蒸发) 液化 (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音色 红 (3)紫外线
19.30 60
20.甲 乙 静止 向后运动
21.蒸发(汽化) 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22.凸透镜 最小 400 正立 虚
23.45度 增大
三、解答题(共42分)
24.(每图2分,共8分)图略
25.(2分, 位置、大小、正倒有一项不符扣1分)图略
26.(每空1分,共4分) (1)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 (2)A C (3)表面积 液体种类
27. (每空1分,共2分) 0 固、液混合
28. (每空1分,共6分) (1)= ON 可逆 (2)不能 同一平面内 (3)减少偶然因素而得出实验结论
29.(每空1分,共6分)(1)下 (2)20 电影放映机(幻灯机) (3)物距小于焦距
(4)虚 缩小
30.(每空1分,共4分) (1)C (2)3108 具有 (3) 金属网罩
31.(4分)t=s/v=135Km/(90Km/h)=1.5h
2分 1分 1分
32.(每小题2分,共6分)
(1)AB段 2分
(2)v=s/t=(3600m-1800m)/(560s)=6m/s 2分
(3) v=s/t=3600m/(3060s)=2m/s 2分
查字典物理网初二政治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3.3《摩擦力》PPT课件5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3《大气压强》PPT课件2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2.4《力》PPT课件8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5《浮力》PPT课件9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2《液体的压强》PPT课件3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5《浮力》PPT课件8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2《液体的压强》PPT课件7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3.4《杠杆》PPT课件3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2.4《力》PPT课件4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3.4《杠杆》PPT课件5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3.2《重力》PPT课件8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3.3《摩擦力》PPT课件2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3《大气压强》PPT课件3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2《液体的压强》PPT课件1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2.4《力》PPT课件7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2《液体的压强》PPT课件4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3.3《摩擦力》PPT课件3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2.5《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2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3《大气压强》PPT课件6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3.4《杠杆》PPT课件4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2《液体的压强》PPT课件9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5《浮力》PPT课件7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3.2《重力》PPT课件9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3.3《摩擦力》PPT课件6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6《浮力的应用》Flash课件1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3《大气压强》PPT课件8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3《大气压强》PPT课件7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2.5《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3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4.3《大气压强》PPT课件1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2.4《力》PPT课件9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