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查字典物理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物理试题:汽化和液化过关训练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汽化和液化过关训练试题及答案
三、汽化和液化
5 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水可以变成气,像水变成气那样,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物质的汽化有两种方式:其一为__________,__________时的温度为__________;其二为__________,蒸发只是在液体表面进行汽化的过程。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概念的识记,能够辨析教材中的概念是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所在。
答案:汽化 沸腾 沸腾 沸点 蒸发
2.汽化的两种方式__________和__________,汽化__________是过程。
思路解析: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汽化是吸热过程。
答案:蒸发 沸腾 吸热
3.液体在沸腾过程要不断__________,但温度__________。
思路解析:液体的沸腾是需要不断吸热的,但温度会保持不变。
答案:吸热 保持不变
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部分家庭安装了热风干手器,利用热风干手器可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
A.提高了水的温度,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
B.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C.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减小了水的表面积
D.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
思路解析:热风说明了既能提高液体的温度,又能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这些都是加快液体蒸发的主要因素。
答案:A
2.(2010湖北宜昌模拟)夏天,冰棒从冰柜拿出来,它的周围会冒白汽,这是( )
A.升华现象 B.凝固现象
C.液化现象 D.汽化现象
思路解析:夏天外界气温高,刚从冰柜中拿出的冰棒温度低,会使水蒸气变成液态的水珠附在冰棒的周围,属于液化现象。
答案:C
3.(2010福建福州模拟)果农常用保鲜袋包水果,目的之一是减少水果中水分的__________。夏天喜欢吃冰棒,是因为冰棒熔化时需要__________热,使人感到凉爽。
思路解析:保鲜目的就是减少水分的蒸发,夏天吃冰棒,冰棒熔化时要吸热,使人感到凉爽舒服。
答案:蒸发(或汽化) 吸
4.(2010江苏无锡模拟)夏天我们吃冰棍时,撕开冰棍包装纸,会发现冰棍冒白汽,如图4-3-1所示。这是由于冰棍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发生现象而形成的。根据你的观察,冰棍冒出的白汽是向(选填上或下)的。
图4-3-1
思路解析:考查物态变化这个内容,根据状态变化来确定是哪一种现象。
答案:液化 下
5.请你对汽化的两种方式作比较,填写下列表格。
汽化方式
异同点 沸腾 蒸发
不同点 发生条件
发生位置
剧烈程度
相同点
答案:如下表:
沸腾 蒸发
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 任何温度下
液体内部和表面 液体表面
剧烈 缓慢
都是汽化,都是吸热过程
6.刚从开水中捞出的熟鸡蛋在手中不太烫,待蛋壳表面的水干后,会觉得很烫,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思路解析:刚从开水中捞出的熟鸡蛋拿在手中不太烫,肯定是向手放出的热量少,那么熟鸡蛋放出的热量被谁吸收了呢?原来蛋壳表面有开水,刚捞出时,开水蒸发很快。就加快从蛋壳吸热,所以熟鸡蛋放出的热量被开水吸收用以蒸发,故手不觉得太烫;待蛋壳表面的水干后,蛋放出的热量大部分被手吸收,故手觉得很烫。
答案:刚从开水中捞出的熟鸡蛋表面有很热的开水,开水蒸发得很快,也就加快了从蛋壳吸热,使蛋壳的温度降低,所以此时不觉得太烫手;待蛋壳表面的水干后,熟鸡蛋放出的大量的热量大部分被手吸收,使手的温度急剧升高,所以手觉得很烫。
快乐时光
藏 锄
有兄弟耦耕者,其兄先归做饭。饭熟,声唤弟归,弟遥答云:待我藏锄田畔,即来也。饭时兄谓弟曰:凡藏物须密,如汝高声,人皆听见,岂不被偷?弟唯唯。
及饭毕下田,锄已失矣。因急归,低声附兄耳曰:锄已被偷去矣。
30分钟训练 (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在敞口的锅中烧水,使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将( )
A.逐渐升高 B.不变 C.逐渐降低 D.忽高忽低
思路解析:水沸腾时,虽继续加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答案:B
2.当某种液体的温度为它的沸点时,该液体( )
A.一定在蒸发 B.一定在沸腾
C.可能在沸腾 D.可能蒸发和沸腾同时进行
思路解析:液体的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进行,只不过蒸发比较轻缓,不易被察觉,故A正确。液体要沸腾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二者缺一不可。达到沸点的液体若不能继续吸热,也无法沸腾,故B错误,C正确,D正确。
答案:ACD
3.下列事例中,哪个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慢蒸发( )
A.用电吹风吹湿头发
B.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
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的水向周围扫开
思路解析:降低温度、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都可以减慢蒸发。用保鲜膜包好水果可以防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放入冰箱降低了液体的温度。
答案:B
4.我国民间有种说法叫做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水缸穿裙子是指:在盛水的水缸外表面,水面所在位置往下,出现了一层均匀分布的小水珠。关于出现水珠的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水的蒸发现象
B.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C.是水分子的扩散现象
D.水缸有裂缝,水渗了出来
思路解析:水缸外表面,水面所在位置往下,出现的小水珠,是由于空气中含有的大量水蒸气遇冷的缸壁液化成的小水珠,附着在了缸壁上。这个现象说明了空气潮湿,是下雨的前兆。
答案:B
5.文文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急火,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开后将火调小,但仍保持锅内的水沸腾,直到煮熟。两次比较,他发现( )
A.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B.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
C.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D.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两种方法所用时间接近
思路解析:水烧开时处于沸点,此时只要继续加热就能使其沸腾,不论用大火还是小火,水沸腾的温度都保持在沸点不变。在一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为100 ℃,而鸡蛋也在100 ℃时开始煮熟,同样的鸡蛋在100 ℃的沸水中煮熟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但大火所需燃料多,小火所需燃料少。故D正确。
答案:D
6.(2010湖北襄樊模拟)在实验里,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
A.一直升高 B.一直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思路解析:温度计从酒精中拿出,其表面有部分酒精液体,酒精要发生蒸发现象,蒸发需要吸热使其温度降低,待酒精蒸发完后,由于外界气温高,温度计示数又会升高,故选项D正确。
答案:D
7.(2010广西贵港钦州来宾模拟)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
思路解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及表面空气的流速,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可加快蒸发。
答案:D
8.(2010山东济宁模拟)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冰不经过熔化也可以变成水蒸气
B.90 ℃ 的水也可以沸腾
C.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
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
思路解析:当人从室内到室外时,眼镜温度高于室外温度,因此室外水蒸气不可能液化形成小水珠,故选D。
答案:D
9.(2010北京四中模拟模拟,29)在北方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外面进到暖和的屋子里,镜片上会出现水珠,这是__________现象。
思路解析:冬天室外温度低,眼镜由室外到室内时,眼镜镜片的温度低于室内温度,室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
答案:液化
10.(2010江苏徐州课改区模拟)不同季节的气温变化时,水会发生各种物态变化:春天,冰雪消融是__________现象;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这是__________现象;以上两种物态变化时都__________热。
思路解析:弄清物质之间状态的变化,然后对照各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
答案:熔化 蒸发 吸
11.图4-3-2是给某种物质加热时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象表示的是物质发生。(填物态变化名称)
图4-3-2
思路解析:从图象上分析,该物质都有吸热升温过程和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过程,综观我们已学过的物态变化,只有两个物态变化过程符合此图象,一是某晶体物质吸热升温并熔化过程,二是某液体吸热升温并沸腾过程。
答案:可能是某晶体物质吸热升温并熔化过程或者是某液体吸热升温并沸腾过程
12.小明在学习了汽化和液化知识后,提出一个问题: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经过思考后,他猜想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有关。请你帮他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证明他的猜想是否正确。
思路解析:在实验中应用了控制变量法。实验三中不能用嘴吹。
答案:实验一: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实验方案:用滴管分别往两块玻璃板上轻轻滴上一滴水,其中一块放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也可以先往玻璃板上滴一滴酒精,再往手心上滴一滴酒精。实验中应保证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一样。比较两滴水(或酒精)在不同温度下蒸发的快慢。
实验二:探究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实验方案:用滴管分别往两块玻璃板上各轻轻滴一滴水,用手指轻轻晃动一块玻璃板,使其液面扩大,实验中应保持液体的温度和空气流动速度一样,看谁蒸发得快。
实验三: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实验方案:用滴管分别往两块玻璃板上各滴一滴水,让两块玻璃板拉开一定距离,用练习本轻轻扇动其中一滴水,看谁蒸发得快。实验中应保持液体的表面积和温度相同。
13.图4-3-3(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一名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4-3-3所示,则__________图一定是水沸腾前的情景,__________图一定是水沸腾时的情景。当水温升到90 ℃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水温,5 min后水开始沸腾,接着又观察记录了4 min,数据如下表:
图4-3-3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0 100 100 100
记录完后,该同学将盛有沸腾水的容器密封,用打气筒向密闭的容器内打入空气,他发现原本沸腾的水停止沸腾;停止加热后,他又用抽气筒从密闭的容器内抽出一部分空气,发现容器内的水又重新沸腾起来。
(2)分析以上现象和数据,你能帮助该同学得出什么结论?(至少写出两条)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制糖工业中,要求糖汁在100 ℃ 以下沸腾,以便除掉糖汁中的水分,同时又不影响糖的质量。如何能做到?
思路解析:(1)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此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放出大量的水蒸气.沸腾前,烧杯底部温度较高,越向上温度越低,所以气泡上升过程中变小,故(b)图是沸腾前的情景,(a)图是沸腾时的情景。
(3)由上述文字分析出: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方的气压有关,气压变大,沸点升高,气压变小,沸点降低,所以糖汁要在100℃以下沸腾,只要降低糖汁液面上方的气压,使之低于一标准大气压即可。
答案:(1)(b)(a)
(2)① 沸腾是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 液体沸腾前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③ 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④ 液体的沸腾必须在沸点下进行;
⑤ 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方的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3)因为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方的气压有关,气压减小,沸点降低,可使糖汁上方的气压低于一标准大气压,则糖汁的沸点就会低于100 ℃,就可使糖汁在100 ℃以下沸腾。
查字典物理网初中频道
高一物理知识点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
高中高一物理知识点力学部分
知识点高一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
高一物理知识点动量
高一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
2014高一物理知识点理解记忆口诀
高一物理知识点相互作用
2014高一物理必修知识点功率
高中高一物理知识点之曲线运动
新高一物理曲线运动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高一物理之曲线运动
新高一物理知识点原子
知识点高一物理自由落体的公式
2014高一物理公式及知识点归纳
高中高一物理电磁感应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重要知识点力
高一物理知识点机械能公式大全
高一物理知识点加速度公式大全
高一物理知识点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精选高一物理知识点变加速度总结
高一物理知识点曲线运动
高一物理知识点机械能
高一物理知识点质点的运动公式大全
高一物理知识点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高中14年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物理知识点万有引力公式
高一物理知识点直线运动
2014高一物理质点的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知识点力和物体的平衡
知识点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