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鉴于大家对查字典物理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三地理教案:中国地理海岸及海域专项,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三地理教案:中国地理海岸及海域专项
第一节 海域环境
一、海域环境
我国近海的五大海区
1、渤海:古名沧海,是中国的内海。
2、黄海:
3、东海: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海槽的边缘海
4、南海
5、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区
二、海底地貌
(一)海底地貌的类型
1、大陆架
中国近海海域的大陆架是世界上最宽广的大陆架区之一,渤海、黄海全部位于大陆架上。东海约有2/3在大陆架上,是亚洲东部最宽广的大陆架。南海的大陆架面积也占1/2以上,台湾岛以东大陆架狭窄,最宽处仅十几公里。
2、大陆坡
东海、台湾以东海域与南海东部的陡窄的阶梯状大陆坡与海槽、海沟相伴存在。南海的大陆坡多呈阶梯状。
3、海槽与陆缘海盆
东海与南海分布有若干海槽。冲绳海槽是东海大陆架与琉球群岛岛缘陆架的天然分界,冲绳海槽形似新月,向东南凸出,总体呈北东一南西向,与岛屿平行。
南海有西沙海槽、中沙西海槽、南沙海槽、礼乐西海槽等,大多是南海扩张而产生的裂谷。
(二)海底地貌分布规律
1、由近海向外海倾斜,坡度由小到大,海水由浅到深,地貌由简单到复杂。
2、各海区地貌的差异
黄、渤海只具有单一大陆架,东海主要是大陆架,有部分大陆坡与海槽。南海及台湾以东海区类型复杂多样。
三、海洋水文
(一)海水温度
中国近海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受纬度、海岸与海区形态、海流与潮汐、气象变化等因素影响,变化比较复杂。海域水温的年平均值,渤海约为12℃,黄海约16℃,东海22℃上下,南海26℃左右。
(二)海水盐度
海水盐度的分布和变化主要取决于入海河川径流量的大小、海流的性质和强弱,其次还受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影响,中国近海各海区盐度年平均值由北而南逐渐升高,渤海约为30,黄海约31东海33~34,南海在34以上。
(三)海流
(四)潮汐
潮汐类型 海区
正规半日潮 渤海沿岸、龙口至蓬莱一带、秦皇岛以东和神仙沟附近、黄海沿岸、台湾西岸从基隆至布袋为正规半日潮
不规则半日潮 渤海沿岸、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威海至成山头和靖海角、连云港外、东海大陆沿岸除宁波至舟山之间、南海沿岸
正规全日潮 雷州半岛南段和广西沿海
不正规全日潮 黄河口两侧、南海沿岸、南海诸岛、汕头至海门、珠江口至雷州半岛东部、海南东北部
中国沿岸潮汐系统主要是由太平洋传入的潮波引起的振动和日月引潮力形成的独立潮合成的,以前者为主。
中国海域潮差分布差异很大,总的趋势是东海最大,渤、黄海次之,南海最小。
(五)海域环境评价
1、海域环境优势
(1)区位优势。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太平洋40多个国家与地区先后进入经济繁荣期,经济发展速度高出世界平均水平,全球经济重心逐步向东亚转移。我国位于太平洋西侧中部,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2)近海水体活跃,海况总体较好,利于海洋开发利用。中国近海海域水体在海流、潮汐、风浪、入海径流等因素作用下比较活跃,海域有较强的自净能力,对海域开发利用有较大的承载力。渤海的水质除沿岸局部区域相对较差外,其他海区仍能保持正常状况。
(3)海水营养盐丰富,水质肥沃。中国近海海域陆源物质来源充裕,上升流比较活跃,海域初级生产能力较高。海洋生物生长必需的磷酸盐、硅酸盐、硝酸盐三大营养盐类含量适宜,是海洋生物资源繁盛的良好基础。
(4)海洋环境类型多,为海洋全方位开发创造了条件。中国近海海域南北跨越温带、亚热带、热带、赤道带几个气候带,决定了环境类型的复杂多样性,又由于地质构造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特点的海岸、海岛、海底地貌类型。为我国海洋全方位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5)浅海、滩涂广阔。宽阔的浅海和滩涂是我国发展海水养殖和海洋空间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
2、海域利用的不利因素
(1)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威胁海上作业活动。
(2)海平面上升的威胁。
(3)海岸侵蚀和海水倒灌。
(4)赤潮。
第二节 海洋资源及其评价
一、我国近海区条件优越:
(一)海域辽阔,有温带海洋,也有热带海洋,因而有冷水性、温水性鱼类,也有暖水性鱼类。
(二)大陆架宽广,阳光较多,有利水中植物繁殖。
(三)沿岸有许多大河流入海洋,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利于海洋生物繁殖生长。
(四)寒暖海流交汇,带来不同的鱼种;海水的对流混合作用,使下层水得到饱和的含氧量,同时把下层食料翻腾上来。所以近海是鱼虾贝类索饵、繁殖的良好场所。也是世界海洋生产力最高的区域之一。
二、我国的海洋资源
(一)生物资源
1、鱼类资源
(1)鱼种的分布规律:
黄海、渤海区的鱼类约29种,主要经济鱼类约50种,有小黄鱼、带鱼、马统鱼、娼鱼及少数底层鱼类,如大黄鱼、海鳗等。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墨鱼素称中国的家鱼,也称我国四大经济鱼种。
东海大陆架鱼区的鱼类有727种,外海有346种,重要的鱼类有大黄鱼、带鱼、海鳗、鲸鱼等。东海区经济鱼类可以生活在4080米处的沿岸水及以外的暖流水系。
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域的鱼类有 1064种,其中经济鱼类有 125种。南海大陆坡海域的鱼类有200多种,南海诸岛海域的鱼类有520多种。
从鱼种上看,从北往南逐渐增多,但在数量上则以东海最多。
2、虾蟹资源
我国近海海域的虾类很多,对虾是中国近海的特产,每年冬季在黄海南部越冬,初春成群向北作生殖洄游。渤海的对虾,黄海北部的鹰爪虾,南海和东海的龙虾等产量都很大。
3、主要渔场
我国海域共有70多个渔场。
4、海洋生物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1)渔业捕捞过度,海水养殖管理不善。
我国近海海域的传统鱼类资源因捕捞过度而处于衰退状态。一些优质经济鱼类如黄鱼J黄鱼、带鱼、蝶鱼等,出现严重衰退现象。近年来这些优质经济鱼类的幼鱼也被大量捕捞,使已经几近枯竭的经济鱼类资源更加难以恢复。
(2)海洋环境污染,珍稀海洋生物濒危
(3)围垦、水利、海洋工程的不良影响。
(二)海水化学资源
黑潮暖流带来的高温高盐的水,使我国近海含有丰富的海水化学资源,为发展海水综合利用事业提供了条件。其中产量最大的是盐,我国海盐生产已有几千年历史,产量居世界首位。晒盐后的苦卤,从中可提取多种化学产品,投资少,效益高。
海水提铀及重水。
海水综合利用与海水淡化相结合,据计算,一个供100万人口生活和工业用水的淡化厂利用淡化后的浓缩海水,每年可提取食盐6400万吨,金属镁240万吨,钾68万吨,溴1.2吨。这是利用海水资源的新途径。
(三)海洋能资源
1、潮汐能:
海洋潮汐孕含着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包括两种:由潮汐的垂直升降运动所含的势能和由潮流的水平运动所含的动能,统称为潮汐能。
我国近海的海洋能资源储量相当丰富。海洋动力资源包括潮汐、波浪和海水热能等。中国近海因岸线曲折多湾、潮差较大,据估算,大陆沿岸的潮汐能约 1.1亿千瓦,居世界第四位,将近90%集中在缺煤的浙、闽两省。
2、波浪能:
东海和南海水域辽阔,风向稳定,有利于海浪的形成,多大浪大涌,而以涌为多。黄海、渤海海浪的形成受到区域的限制,以风浪为主。
据估算,大陆沿岸的波浪能为1.7亿千瓦。
3、温差能
海洋热能是海洋表层和深层水温的温差所具有的能量。在低纬度海洋中,主要是利用海水表层温度与深层水温的温差进行发电。我国海洋温差能资源蕴藏量大,海洋水热能约1.2亿千瓦。
4、盐差能
河口淡水与海水盐度差能约1.5亿千瓦。
(四)海底矿产资源
经调查,我国近海海域共发现18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其中近海大陆架上已发现的含油气沉积盆地 9个,深海区已发现的含油气沉积盆地9个。
渤海油气盆地。面积约8万km2,是大港、胜利、辽河油田的向海延伸部分。
南黄海油气盆地
东海油气盆地
珠江口海油气盆地
莺歌海油气盆地
北部湾油气盆地
7.台湾浅滩盆地。
8.深海区含油气盆地。
从上所述,我国海洋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在地理分布上又有利于经济建设。我国煤炭资源大多在北方,水力资源大多在西南,缺少陆地能源的东南沿海地区,恰好有近海石油和海洋能,沿海地区工农业比较发达,能源消耗量大,可以得到海洋能的弥补。
(五)海洋空间资源
1.围海造田。
我国围海造田的历史比荷兰早 1000多年,但大规模的围海造田是从 20世纪 50年代开始的。目前可供围海的滩涂约有100万平方公顷。围海造田应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协调与水产养殖、交通运输、旅游以及生态环境的关系。
2.石油平台。
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在海上建立了石油城。我国海上石油生产主要是用固定式石油平台。此外还建有海上水文气象观测站、领海基地平台等。
3.海上城市、海上机场、海上桥梁、跨海索道。
4.海底电缆。
5.海底隧道。
6.海底仓库。
7.人工鱼礁。
我国人工鱼礁礁体主要是悬浮式鱼礁和钢筋水泥所构筑的岩石礁,广东、广西、浙江等地沿海的人工鱼礁已相当普遍。
第三节 海 岸
我国海岸线曲折、漫长,大陆岸线和岛屿岸线总计32000多km。其中大陆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全长18000多km。我国是世界上海岸线较长的国家之一。由于我国海岸线漫长和平原海岸比例较大,所以海岸带面积宽阔
海岸带的资源环境是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整个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支撑作用。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海岸带地区已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被喻为黄金地带。
一、我国海岸的基本格局
(一)我国海岸变迁与气候有关
分布于我国东部地区的华夏系、新华夏系及华夏式构造体系,虽然它们形成时代不同,但却都是亚洲大陆在向低纬度推移过程中,东部陆壳与太平洋洋壳向北相对运动之间所产生的相对扭动的结果。其中尤以新华夏构造体系的三列沉降带和三列隆起带规模最大、地貌形态最显著,这一系列隆起带和沉降带就象大海里的波涛,由西向东推向太平洋,而且越向东,波涛的振幅越高,构造的强度越大,火成岩的活动越强烈,沉降带堆积地层的年代越新。由西向东第一列盆地沉降带是在印支运动时陷落的,堆积了晚三叠纪、侏罗纪为主的地层;第二列平原沉降带是燕山运动时出现的,堆积了白垩纪、老第三纪为主的地层,而第三列海盆沉降带则是在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完成的,沉积了新第三纪为主的地层。
(二)海侵海退,岸线变迁南北有异
二、我国海岸类型、重要港口和岛屿
海岸轮廓;向东南突出,呈弧形,三个半岛伸向弧外。
(一)海岸类型:平原海岸、山地丘陵海岸、生物海岸
1、平原海岸(沙岸):
(1)主要类型:三角洲海岸、淤泥质海岸、砂砾质海岸
(2)平原海岸形成原因:
(3)特点
①岸线平直,水浅滩多,缺乏天然港湾。
②岸上地势平坦,岸外多滩与沙洲,无基岩岛屿。
③有大河与内陆腹地相通。在河口常有重要海港。局部地方为山地丘陵海岸。
2、山地丘陵海岸(基岩海岸):
(1)形成原因:
(2)特点
①岸线曲折,水深湾大,多港湾和半岛。
②岸上地形起伏,岸外岛屿群列。
③无大河与内陆腹地沟通。局部地方是平原海岸。
3、生物海岸:
(1)珊瑚礁海岸:
(2)红树林海岸:
(二)主要港口
海港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①港口的码头泊位少,深水泊位尤显不足。
②海港布局不够合理,
(三)岛屿
我国是一个岛屿众多的国家,大小岛屿约有5000多个。按其成因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据统计,在我国海域中共有大于500m2的海岛6500多个。除已建省的台湾岛和海南岛外,其他岛屿总面积约10000km2,人口约350万,有人居住的岛屿400多个,总面积4 000多km2。
海岛按成因可划分为大陆岛、海洋岛和冲积岛三类。
1、大陆岛(基岩岛)
2、冲积岛
3、海洋岛
海洋岛分为火山岛和珊瑚岛两种。
(1)火山岛
(2)珊瑚岛
三、海岛资源评价
海岛及其周围蕴藏着丰富的水产资源、港湾资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能源等。浅海滩涂可发展海水养殖业。海岛港湾众多,优良港址百余处,深水岸线适宜建设港口。南海诸岛有些岛礁及其周围海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这些岛礁可作为天然的海上石油生产平台,把岛礁建成钻探、生产和储藏石油的优良基地。
可爱的汽车,可怕的尾气
物理教学设计——功率
2012高二年级物理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大磁铁为什么吸不起热钢锭?
地球动力与天体运动
为什么古代士兵枕着箭筒睡觉
鸟类威胁航空安全
余震发生的原因
生活中的物理学
用锯条研究音调、小孔成像的像和凸透镜成的实像
人是被电人是被“电”吸住了吗
地震基本知识
力学参照物所蕴含的物理思想
在生活中存在的物理
如果地球停止不转
原子论的创始人
脑电波可以变成能源
湿布抹冰箱的冰格会被粘?
2013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寒假作业答案
物质有10种物态
在下班之后学会将压力“隔离”
地球中心为什么很热?
运载火箭
电冰箱原理
轮椅上的物理学家
关于遥控飞机的介绍
磁学中的一个谜
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
关于静电除尘
火焰究竟是什么物质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