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知道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区别.
2.知道什么是多普勒效应,知道它是在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现象.
3.了解多普勒效应的一些应用.
二、重点难点
重点:多普勒效应及产生的原因.
难点:对多普勒效应的解释.
三、教学过程:
我们在前面的讨论中,波源和观察者都是相对介质静止的,波源的频率和观察者感觉到的频率是相同的,若波源或观察者或它们两者均相对介质运动,则视察者感觉到的频率f和波源的真实频率f一般并不相同,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火车入站,笛声较高,火车出站,笛声较低,就是这种现象.
(一)多普勒效应
【演示】制作的课件:听行驶中火车的汽笛声
1.现象:当火车向你驶来时,感觉音调变高;当火车离你远去时,感觉音调变低(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高音调高;频率低音调低).
2.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变化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
3.多普勒效应的成因:声源完成一次全振动,向外发出一个波长的波,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因此波源的频率等于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的完全波的个数,而观察者听到的声音的音调,是由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即单位时间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决定的.
【演示】制作的课件:波源和观察者间的相对运动跟观察者间接收到的频率关系.
(1)当波源和观察者相对介质都静止不动.即二者没有相对运动时:
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几个完全波,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就接收到几个完全波.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等于波源的频率.
(2)当波源和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会改变.
①波源相对介质不动,观察者朝波源运动时(或观察者不动,波源朝观察者运动时)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增多,即接收到的频率增大.
②波源相对介质不动,观察者远离波源运动时(或观察者不动,波源远离观察者运动时)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减少,即接收到的频率减小.
总之: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如果二者相互接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如果二者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
【注意】在多普勒效应中,波源的频率是不改变的,只是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了变化.
4.多普勒效应是波动过程共有的特征,不仅机械波,电磁波和光波也会发生多普勒效应.
(二)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1.根据汽笛声判断火车的运动方向和快慢,以炮弹飞行的尖叫声判断炮弹的飞行方向等.
2.红移现象:在20世纪初,科学家们发现许多星系的谱线有红移现象,所谓红移现象,就是整个光谱结构向光谱红色的一端偏移,这种现象可以用多普勒效应加以解释:由于星系远离我们运动,接收到的星光的频率变小,谱线就向频率变小(即波长变大)的红端移动.科学家从红移的大小还可以算出这种远离运动的速度.这种现象,是证明宇宙在膨胀的一个有力证据.
【小结】多普勒效应是指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它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在1842年发现的.
【作业】课本P25习题A组1~3
四、课堂跟踪反馈
1.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的干涉引起的
B.多普勒效应说明波源的频率发生改变
C.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而产生的
D.只有声波可以产生多普勒效应
2.当火车进站鸣笛时,我们在车站听到的声调( )
A.变低
B.不变
C.变高
D.不知声速和火车车速,不能判断
3.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
4.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如果两者相互接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将_______波源频率;如果两者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将_____被源频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参考答案
1.C 2.C 3.相对运动 4大于 小于
透镜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自行车知识问答20例_物理第二课堂_初中物理在线
物理学习方法:从三个方面进行有效训练
物理学博士称“狮吼功”真的存在
液化教学设计
物理学家牛顿的一生
照相机与眼睛教学设计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八年级物理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用电压表测电压实验教案
中国科学院院士、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于敏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物理实验的步骤
第1章《声现象》总结
走进神奇教学设计
物态变化教学设计
欧姆定律实验设计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实验教案
什么是力教学设计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天文学家发现一个类星体挑战物理原理
物理勇士——束星北
力的测量实验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水龙头流出“牛奶”技术人员:是物理现象水质没问题
学好高中物理的三个方法
长度与时间教案设计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