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知道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区别.
2.知道什么是多普勒效应,知道它是在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现象.
3.了解多普勒效应的一些应用.
二、重点难点
重点:多普勒效应及产生的原因.
难点:对多普勒效应的解释.
三、教学过程:
我们在前面的讨论中,波源和观察者都是相对介质静止的,波源的频率和观察者感觉到的频率是相同的,若波源或观察者或它们两者均相对介质运动,则视察者感觉到的频率f和波源的真实频率f一般并不相同,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火车入站,笛声较高,火车出站,笛声较低,就是这种现象.
(一)多普勒效应
【演示】制作的课件:听行驶中火车的汽笛声
1.现象:当火车向你驶来时,感觉音调变高;当火车离你远去时,感觉音调变低(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高音调高;频率低音调低).
2.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变化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
3.多普勒效应的成因:声源完成一次全振动,向外发出一个波长的波,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因此波源的频率等于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的完全波的个数,而观察者听到的声音的音调,是由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即单位时间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决定的.
【演示】制作的课件:波源和观察者间的相对运动跟观察者间接收到的频率关系.
(1)当波源和观察者相对介质都静止不动.即二者没有相对运动时:
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几个完全波,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就接收到几个完全波.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等于波源的频率.
(2)当波源和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会改变.
①波源相对介质不动,观察者朝波源运动时(或观察者不动,波源朝观察者运动时)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增多,即接收到的频率增大.
②波源相对介质不动,观察者远离波源运动时(或观察者不动,波源远离观察者运动时)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减少,即接收到的频率减小.
总之: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如果二者相互接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如果二者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
【注意】在多普勒效应中,波源的频率是不改变的,只是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了变化.
4.多普勒效应是波动过程共有的特征,不仅机械波,电磁波和光波也会发生多普勒效应.
(二)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1.根据汽笛声判断火车的运动方向和快慢,以炮弹飞行的尖叫声判断炮弹的飞行方向等.
2.红移现象:在20世纪初,科学家们发现许多星系的谱线有红移现象,所谓红移现象,就是整个光谱结构向光谱红色的一端偏移,这种现象可以用多普勒效应加以解释:由于星系远离我们运动,接收到的星光的频率变小,谱线就向频率变小(即波长变大)的红端移动.科学家从红移的大小还可以算出这种远离运动的速度.这种现象,是证明宇宙在膨胀的一个有力证据.
【小结】多普勒效应是指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它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在1842年发现的.
【作业】课本P25习题A组1~3
四、课堂跟踪反馈
1.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的干涉引起的
B.多普勒效应说明波源的频率发生改变
C.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而产生的
D.只有声波可以产生多普勒效应
2.当火车进站鸣笛时,我们在车站听到的声调( )
A.变低
B.不变
C.变高
D.不知声速和火车车速,不能判断
3.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
4.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如果两者相互接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将_______波源频率;如果两者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将_____被源频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参考答案
1.C 2.C 3.相对运动 4大于 小于
高一物理期末复习相互作用课件
超重和失重课件
第一章力课件
功课件
高一物理课件惯性 打棋子课件
力习题课件
苏教版圆周运动课件
潮汐能的利用课件
重力 相互作用课件
原子的核式结构课件
摩擦系数课件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课件
发电机课件
自由落体运动课件
机械能守恒定律复习课件
高一物理新教材绪言课件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 加速度课件
三个圆柱体受力分析课件
光的直线传播、光速课件
力的分解课件
牛顿第三定律课件
力的合成三角形作图法课件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课件
力的平行四边形课件
天体运动发展史课件
追寻守恒量课件
火车拐弯向心力分析课件
力的合成课件
水能风能利用课件
两种电荷课件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