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物理八年级基础知识点透镜及其应用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二、透镜
1、名词:
透镜:由透明材料磨制而成,两个折射面都是球面,或一面是球面另一面是平面的透明体。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 典型光路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
具体见下表: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关于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指导
高中物理教学浅探
物理教学中猜想与假设的重要性
关于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一)
优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素质
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远近观”与“整体观”——静电平衡问题巧处理
浅析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八年级物理教学经验总结
关于探究性教学中物理的应用技巧分析
浅议中考物理总复习中习题的处理策略
高中物理教学艺术
分析高中物理思维与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
科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滑轮转轴在解决滑轮问题中的应用
中考物理学习知识记忆十法的谈谈
浅议物理教学的艺术
关于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三)
初二学生学习物理的十条建议
物理解题中条件的运用浅谈
中考物理试题评析及备考策略的浅议
浅议学习物理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
创新教育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
改革习题课教学突破解题难关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的教学方法
分析“电动势”一课例谈对话教学的精髓
反思物理教学中的五对矛盾
浅谈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浅议怎样学好初中物理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