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特(Johann Wilhelm Ritter1776~1810)德国物理学家、化学家。1776年12月16日生于萨姆尼茨。1791~1795年在耶拿大学学医,1803~1804年任该校讲师,1804年起在慕尼黑工作,1810年1月23日在慕尼黑逝世。
他从事电学和电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德国作为伽伐尼电研究的先驱者,自1797年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1800年9月提出报告,在电解水实验中,他成功地收集到两种气体,并从胆矾中电解出铜。他反对伏打的接触说,认为电流的真正来源是化学作用。
1801年在研究光谱的不同部分对氯化银的作用时发现:随着向紫光方向移动,化学活性增加,在紫外部分,仍存在着一种不可见射线,使氯化银变黑,从而发现了紫外线。同年他观察到温差电现象。
1803年,他发现当用两根铂丝放人水中通电时,在两根铂丝上分别出现氢和氧两种气体。把铂丝与电源断开后,用导线彼此连接起来,两根铂丝犹如电源的两极,在短暂时间内,电路有电流通过,但方向与原电流相反。这样,他最早发明了蓄电池。
1805年,他用400对直径为4英寸的金属片组成的电堆,向一根长2英寸的铁丝供电,不久铁丝灼热。改用100对直径为8英寸的金属片组成电堆,可以使32英寸长同样粗细的铁丝灼热,这表明加大面积可提高电堆的功效。这项研究使他得出:“在电动力相等情况下,电池的效果依赖于电池本身和回路的总的抵抗”,先于欧姆得出了类似关系。
探究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与反思
浅谈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创新思维
从一个物理探究片段中看“如何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略论《物理课程标准》中的案例探究教学
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和实践
WaveCN软件在声学实验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实践的反思
中学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利用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及原则
多媒体在物理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物理探究性教学刍议
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关于初中物理教学科学方法教育的一些思考
走出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教学有效整合的误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习者:探究式学习中教师的新角色
透析探究式物理教学策略
应用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用Flash构建物理素材库──谈Flash的另类用途
浅谈实验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双重地位
对物理教学探究的“偏见”
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的问题和策略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其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初探
探究,当择其适
初中物理新课程中“探究性学习”及评价刍议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