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特(Johann Wilhelm Ritter1776~1810)德国物理学家、化学家。1776年12月16日生于萨姆尼茨。1791~1795年在耶拿大学学医,1803~1804年任该校讲师,1804年起在慕尼黑工作,1810年1月23日在慕尼黑逝世。
他从事电学和电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德国作为伽伐尼电研究的先驱者,自1797年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1800年9月提出报告,在电解水实验中,他成功地收集到两种气体,并从胆矾中电解出铜。他反对伏打的接触说,认为电流的真正来源是化学作用。
1801年在研究光谱的不同部分对氯化银的作用时发现:随着向紫光方向移动,化学活性增加,在紫外部分,仍存在着一种不可见射线,使氯化银变黑,从而发现了紫外线。同年他观察到温差电现象。
1803年,他发现当用两根铂丝放人水中通电时,在两根铂丝上分别出现氢和氧两种气体。把铂丝与电源断开后,用导线彼此连接起来,两根铂丝犹如电源的两极,在短暂时间内,电路有电流通过,但方向与原电流相反。这样,他最早发明了蓄电池。
1805年,他用400对直径为4英寸的金属片组成的电堆,向一根长2英寸的铁丝供电,不久铁丝灼热。改用100对直径为8英寸的金属片组成电堆,可以使32英寸长同样粗细的铁丝灼热,这表明加大面积可提高电堆的功效。这项研究使他得出:“在电动力相等情况下,电池的效果依赖于电池本身和回路的总的抵抗”,先于欧姆得出了类似关系。
《透镜对光的作用》课件
演示凸镜发散作用方案二
课件:凸透镜成像规律
《眼睛和眼镜》课件
《照相机的原理》课件
测凸透镜焦距的其他方法
《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
课件:眼睛和眼镜
用光具盘演示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课件:凸透镜成像
从“规律”中寻找“规律”──凸透镜考点全解析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废电灯泡充水代替凸透镜
凸透镜可以成虚像
《物态变化》复习教学设计
照相机的光圈和快门
《显微镜和望远镜》课件
课件:眼睛与眼镜
《透镜及其运用》单元测试题
用光具盘演示凸透镜会聚作用
课件:凸透镜成像原理
水透镜取火
巧用图解法分析凸透镜成像问题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模拟试题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课件
《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
《透镜》课件
《透镜》教学课件
八年级上册学习阶段性检测试题
课件:凸透镜像规律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