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赫(Ernst Mach,1838~1916)奥地利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1838年2月18日生于奇尔利茨。父亲是家庭教师。童年时代在大自然的魅力下善于用听觉、触觉观察事物的因果关系,初中时,他对教会学校的课程不感兴趣而被视为不适宜研究学问、成绩不佳的孩子。父亲的藏书成了他自学的宝库。在维也纳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学和哲学,1860年毕业,并获博士学位。1864~1867年在格拉茨大学先后任数学教授和实验物理学教授,1867~1895年在布拉格大学任实验物理学教授,两度被选为校长。1901年退休,但仍在家继续从事科学著述。1916年2月19日在德国特斯特腾逝世。
马赫一生主要致力于实验物理学和哲学的研究。发表过100多篇关于力学、声学和光学的研究论文和报告。他研究物体在气体中高速运动时,发现了激波。确定了以物速与声速的比值(即马赫数)为标准,来描述物体的超声速运动。马赫效应、马赫波、马赫角等这些以马赫命名的术语,在空气动力学中广泛使用,这是马赫在力学上的历史性贡献。他首先用仪器演示声学多普勒效应,提出过n维原子理论等。
马赫是一位具有批判精神的理论物理学家。他通过对科学的历史考察和科学方法论的分析,写过几本富有浓厚认识论色彩和历了史观点的著作,其中以1883年《力学及其发展的批判历史概论》(简称《力学史评》)这部著作影响最大,对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在书中对牛顿的绝对时间、绝对空间的批判以及对惯性的理解,对爱因斯坦建立广义相对论起过积极的作用,成为后者写出引力场方程的依据。后来爱因斯坦把他的这一思想称为马赫原理。马赫的科学认识论曾在自然科学家中产生过强烈的反响,受其影响的科学家最著名的是爱因斯坦和布里奇曼以及量子力学哥本哈根学派的一些物理学家。
马赫还写过再版20次使用40年的《大学生物理学教程》(1891)和《中学生低年级自然科学课本》(1886),是有名的物理学教育家。
马赫在哲学上是唯心主义的逻辑实证论者。他否认气体动理论和原子、分子的真实牲。对此,玻耳兹曼有过尖锐的批评。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也批判了马赫的唯心主义观点。
二次文献物理初中课外知识
档案编目初中生百科物理
商业票据市场物理初中百科
效度物理初中百科
事由原则初中的物理知识
畜力车物理初中课外知识
《档案著录规则》初中的物理知识
第聂伯河-顿涅茨河文化物理初中课外知识
《档案学手册》物理初中课外知识
油气井井下作业设备初中生百科物理
资金流量分析初中的物理知识
木锄物理初中百科
铜器初中的物理知识
新闻资料工作初中生百科物理
一般性信用控制初中生百科物理
军用集装箱初中的物理知识
鹿哨物理初中百科
阅读指导法初中的物理知识
金融资产物理初中百科
程序设计方法学物理初中百科
信度物理初中课外知识
信用制度初中生百科物理
投掷式干扰机初中生百科物理
运输业固定资产物理初中课外知识
黑曜岩水合法断代初中生百科物理
昙石山遗址物理初中课外知识
西团山文化物理初中课外知识
多伊奇,K.W.初中生百科物理
运距初中的物理知识
螺纹加工工具物理初中百科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