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教材:
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本章主要介绍透镜的基础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初中物理光学知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光学元件应用的关键内容。整章内容安排非常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生活中的透镜》这节安排在第二节,是在学生学习了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基础上的,能进一步使学生对透镜成像的知识有感性的认识。这样安排顺序使学生能具体、生动地认识透镜的成像特点及生活应用,能引起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求知欲,有利于下节课开展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活动,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2.教学目标:
(1)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结构、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
(4)会区分实像和虚像。
3.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检测和老师的讲解,使学生慢慢的学会抓住重点与核心知识去看书、学习。
(2)提高学生的观察、概括和总结能力。
4.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3)在探索中培养科学的实验和探究方法。
5.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①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结构、成像原理和成像特征。
②能够认识和区别实像和虚像。
(2) 难点
①理解凸透镜三种应用的成像原理和成像的主要特征。
②将本节课凸透镜三种应用推广和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释一些现象。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采用三学、三测、三教的主要模式,充分利用讨论法、分析法、实验法、问答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其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此外,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主动提供自己的想法,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智慧,体验合作学习的愉快。
三、说程序
本节课,为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知识复习引入新课,导入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学课本、自学检测、难点突破、课堂小结、当堂训练等环节以达到学生会学想学的目标。具体操作是:
(一)、知识复习引入新课,导入学习目标
通过复习透镜的相关知识点,引申到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导和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要以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为例来研究《生活中的透镜》。
(二)、引导学生课堂学习和探究
1、通过三学、三测、三讲的模式教育,让学生掌握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结构、成像原理和成像特征。
2、让学生总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三者成像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引出实像与虚像的概念。
(三)、课堂小结
总结这节课的主要知识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结构,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实像和虚像的区分。
四、板书设计:
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
一、照相机
倒立、缩小、实像 (物距大于像距)
二、投影仪
倒立、放大、实像 (像距大于物距)
三、放大镜
正立、放大、虚像
四、实像与虚像
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声光类比综合题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精讲精练
《光学》试卷讲评课
八年级物理学习过程反馈(声现象)
用细绳演示声音的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课件
《话筒和听筒》课件
《声现象》课件
《声现象》基础测试题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声现象》复习提纲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精讲精练
《声音的特性》课件
《声现象》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用录音机演示噪音
《声现象》复习测试题(参考答案)
《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
“光的传播”教学案例
课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的利用”精讲精练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精讲精练
《光的传播》课堂实录
《科学之旅》课件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