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查字典物理网为您推荐的初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汇编,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汇编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
2、将物体发声振动的规律记录下来就可保存物体所发出的声音。
3、产生声音的物体称为发声体,也叫声源。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也可以是气体。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在物质中传播的,所以也把声音叫做声波。
2、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三、声速及回声
1、声速是描述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
2、声速的大小等于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公式为v=S/t。
3、回声是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回声与原声时间间隔大于0.1秒时,人们才能把他们区分开。
四、影响声速的因素
1、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是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2、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温度有关。一般是在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传播越快。
五、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1、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声音了。
2、人耳能听到声音的基本条件:一是声音的传递组织(如鼓膜、听小骨)正常;二是听觉神经正常。
3、耳聋的两种类型:一种是由于声音的传递组织出现障碍造成的耳聋称为传导性耳聋;另一种是由于听觉神经出现障碍造成的耳聋称为神经性耳聋。
六、骨传导
1、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声方式叫做骨传导。
2、骨传导的实质是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一、音调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取决于物体振动的快慢(即振动频率),振动越快(即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2、频率是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Hz。
3、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Hz。
高于20000Hz(人类听觉上限)的声叫超声波。
低于20Hz(人类听觉下限)的声叫次声波。
通常人们将人类能听到的声叫做声音,将声音、超声波、次声波统称为声。
二、响度
1、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即大小。
2、物体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三、音色
1、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和特色。音色又叫音品。
2、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
3、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四、乐音
1、悠扬、悦耳,听到时感觉非常舒服的声音叫乐音。
2、乐音是物体有规律的振动发出来的,波形是有规则的。
五、乐器
1、为了欣赏音乐,人们制造了各种能产生乐音的器具,称为乐器。
2、乐器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的类型:打击乐器、弦乐器你、管乐器。
3、所有的乐器的物理原理都一样,都是通过振动发声的。
六、常见的乐器
1、打击乐器:像鼓、锣等受到打击发生振动而产生声音的乐器叫打击乐器。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振动得越快,音调就越高。击鼓的力量越大,鼓皮振动的幅度就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2、弦乐器:像二胡、小提琴、钢琴和吉他等通过弦的振动而发声的乐器叫弦乐器。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高。绷得越紧的弦发声的音调越高。弦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管乐器:像长笛、箫等乐器属于管乐器。管乐器中有一段空气柱,吹奏时空气柱振动发声。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音调。空气柱越长产生的音调越低。
第三节 声的利用
一、声与信息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例如,大象利用次声波进行交流等。
2、利用回声可以定位。例如,蝙蝠利用超声波的回波确定目标的位置。
3、利用回声可以定位成像。例如,利用B超诊断人体病情,探视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等。
二、声与能力
1、声波可以传递能量。例如,发声的扬声器旁的烛焰摇曳。
2、用超声波清洗物品。例如,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器件、清洗牙齿等。
3、用超声波除尘。例如,在冒黑烟的烟筒里放一个超声波除尘器除尘。
4、用超声波动手术。例如,医生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治疗癌症等。
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噪声及其来源
1、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保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噪声主要来源于人类自身和人类发明的各种机器。
二、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1、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听觉下限。
2、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3、如果突然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三、控制噪声
1、在声源处减弱。例如,可以更换或改造噪声大的机器或部件,在噪声源的周围加吸声、隔声的罩子等。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例如,使有噪声源的厂房门窗背向居民区,植树造林,建立隔声屏障来反射或吸收部分传来的噪声等。
3、在人耳处减弱。例如,戴耳罩或用棉球塞住人耳等。
运载火箭
军用的望远镜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
脑电波可以变成能源
地球中心为什么很热?
可爱的汽车,可怕的尾气
晶闸管的选用经验
地震基本知识
生活中的物理学
科学家称在年轻星团的恒星中重力并非主导力
响尾蛇导弹
余震发生的原因
为什么古代士兵枕着箭筒睡觉
在下班之后学会将压力“隔离”
物理教学设计——功率
原子论的创始人
大自然的利剑——雷电
科学史一些不可思议错误
人是被电人是被“电”吸住了吗
量子物理或可“操纵”过去事件
八年级物理——第四节重力教案
大磁铁为什么吸不起热钢锭?
轮椅上的物理学家
鸟类威胁航空安全
关于静电除尘
2013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寒假作业答案
雨衣上的学问
雷雨中物理知识
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
湿布抹冰箱的冰格会被粘?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