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查字典物理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物理教案光现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教案光现象
第一节 光的传播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
4.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是不同的.
二、能力目标
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阅读科学世界 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3.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三、德育目标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 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
演示用:激光演示器、盛有水的水槽、烧瓶(烟雾)、小孔成像演示仪
●课时安排 1.5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你见过午夜太阳吗? 日食和月食呢?他们是怎样产生的呢?
二、新课教学
(一)光源
①能发光的物体.
②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接着教师介绍人造光源的发展和使用,使学生意识到人造光源的前景将更加美好.
(二)[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
[演示1]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空气中,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替代实验:激光小手电,射过有烟雾的烧瓶中)
[演示2]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水中,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
(替代实验:激光小手电,射过有颜色的水中)
[师]刚才在演示实验中,大家看到什么现象?
师生共同活动得出: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板书).
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这里可以向学生交待光线这个物理学名词.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物理学中引入光线的概念.
光线(板书) (注意讲光和光线的区别)
①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光线.
②光线是带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光传播的方向,如.
(应用举例:激光准直.排直队要向前看齐.打靶瞄准.)
(三)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①影子的形成
②日食、月食的成因
③处理第35页想想议议
I 、原理; II、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四)光速
1、学生自学课本第36页的图文,回答黑板上的问题:
[板书]①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②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
③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可认为是3108 m/s.
2、指导学生看阅读材料科学世界 我们看到古老的光,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①光年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光年是长度的单位,它等于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
②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距离是多少km? (s=3108 m/s3600 s/天365天/年16年
=6.30721015 m=6.30721012 km)
③牛郎和织女能每年相会一次吗?(牛郎和织女不能每年相会一次.)
四、布置作业
1.阅读本节课文.
2.课本P38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
3.预习下一节 光的反射.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 光的反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不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3.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4.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三、德育目标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 用探究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难点 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
演示用:氦氖激光器、光的反射演示装置图、平面镜、玻璃片、白纸、小平面镜。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举例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形成都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二、新课引入
1、我们为什么能看见日光灯、烛焰?
(日光灯,蜡烛是光源,我们能看见光源是因为光源发出光射入我们的眼睛.)
2、在漆黑的夜晚,我们看不到屋子里的桌子、人,怎样才能看到呢?
(打开灯就能看到屋子里的东西.)
为什么打开灯就能看见屋子里的东西呢?
三、进行新课
(一)光的反射定律
1、[演示实验1]在桌面上放一镜子,用激光器照射到镜面上.(实验现象:可以看到墙壁上有明亮的光斑.)
师生共同活动得: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都能发生反射(板书)
2、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在讲光的反射规律时,让我们先弄清几个光反射中的名词.
[ 演示实验2]让氦氖激光器发出的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引导学生观察一点、两角、三线.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反射图.
3、[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二)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为什么有的物体表面看起来很光亮,有的表面灰不溜秋的?(你知道光污染是什么吗?)
四、知识小结
1.光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能发生反射现象.
2.光的反射定律.
3.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物体对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5.漫反射使我们能够在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五、布置作业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二、能力目标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察感知球平镜对光线的作用.
三、德育目标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球面镜的光学性质.
●教学难点
1.虚像的概念.
2.球面镜的应用.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分析法.
●教学用具
演示用: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夹子两个、8 K白纸一张、平面镜.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光的反射定律是什么?
2、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吗?
二、引入新课: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为什么里外不是人呢?
三、新课教学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探究
2、分析论证
师生共同分析得到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①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4像是虚像
(二)平面镜成像原理虚像
1、设疑: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有光射入眼睛,我们也能看到物体在平面镜里的成像,成像的光是从哪里来的呢?
2、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第43页图2.32随即指出:
①S是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延长线的交点.但镜子后面实际上并没有这个发出光线的点,所以S1叫虚像.
②物体上的每个点在镜子里都有一个像点,所有的像点就组成整个物体的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3、想想议议:岸边的树木和房屋等在水中的像看上去都是倒立的,为什么?
①平静的水面可看做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虚像.②对物体上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③由于树木和房屋上的各点与水平面距离不同,越接近水平的点,所成的像也距水面越近,所以各点组成的像从水面上看就是倒立的了.
(三)平面镜的应用
1.平面镜成像
2.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1)讲一段故事:公元前215~212年间,罗马人大举入侵希腊,派出一支船队,满载精兵,准备攻打阿基米德的家乡叙拉古城,面临来势凶猛的强敌,阿基米德求见国王,献出破敌妙计,他动员全乡的妇女和守城的人在海岸边列队.每人各执一面平面镜,把太阳光集中向罗马战船反射,不一会,罗马战船上的士兵被照得头晕目眩,丧失战斗力被迫而退.阿基米德利用平面镜把光反射的原理,击退了敌人,拯救了他的家乡.
(2)教师画一个潜望镜示意图,课本第46页第5题
四、知识小结
1.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和成像原理.
2.平面镜的应用:成像和改变传播的方向.
五、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文.
2.P45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④.
第四节 光的折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三、德育目标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教学重点 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难点 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教学方法 实验法、归纳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
演示用:激光光源、光的折射演示装置、水槽.
学生用:碗、筷子、茶杯、硬币、适量的水.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平面镜成像特点是什么?
二、引入新课
[学生实验1]在碗中盛满水,把筷子斜插到碗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弯折了.
[学生实验2]在空的茶杯里放一枚硬币,移动杯子,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慢慢地向杯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观察者看到了硬币,还会发现硬币升高了.
三、新课教学
(一)光的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在黑板上画出光从空气折射入水的图像,并讲解: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角、折射角、法线)
(二)光的折射规律
①演示实验(光学演示箱)
②归纳总结
注意: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三)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1.盛了水的碗,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分析]如图所示,从碗底S点发出的光线,由水进入空
气时,在水面上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
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觉得这些光线好像是
从它们反向延长线交点S发出来的.S就是S的虚像,S比
S与水面的距离近.所以,人看上去盛水的碗底好像变浅了.
2.放在杯底刚好看不见的小石头,加上水又会看得见.
四、知识小结
五、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文.
2.P48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④.
3.预习第五节看不见的光.
六、板书设计
第四节 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
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
④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从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⑤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⑥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解释现象
①池水变浅.
②硬币升高.
第五节 光的色散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是不同的.
二、能力目标
1.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三、德育目标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物体的颜色.
●教学难点 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 三棱镜、白纸、太阳光
教学过程:
(一)光的色散
1、演示实验
2、学生自学第51页图文,回答
①白光通过棱镜后,不但改变了方向,而且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彩色光带上的颜色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②光的色散说明了 。
③布置学生回去做想想做做
(二)色光的混合
1、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彩色电视机里的各种颜色是怎样产生的呢?
2、自学分析总结得:
(1)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2)利用这三种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来.
(三)物体的颜色
1、自学第52页图文回答:
①透明物体的颜色由 决定;
②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 决定。
(四)、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
[内容]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而颜料的三原色为品红、黄、蓝.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规律是否相同呢?
[过程](1)色光的混合
①在白色圆形硬纸板的一面上用蜡笔分别涂上红蓝两种颜色,把它安装在陀螺上,使陀螺快速旋转,造成色光的混合,观察纸板上的颜色.
②改变两种颜色的深浅程度,当陀螺快速旋转的时候,观察纸板上颜色的变化.
③照①②的方法可实现绿蓝、红绿两种色光的混合.
④填写下表
色光的混合
(2)颜料的混合
①用两支毛笔分别蘸上红色水彩,蓝色水彩在白纸上混合时观察白纸上呈现的颜色.
②二者的比例不同时混合观察白纸上呈现的颜色.
③用同样的方法实现绿蓝、红绿两种水彩在不同比例时混合的情况.
④填写下表
颜料的混合
[结果]通过探究活动,我们明确了以下两点:
①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的原色不同
颜料的三原色为品红、黄、青,而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
②它们混合的原理不同
颜料的混合原理是:两种颜料混合色是它们都能反射的色光,其余的色光都被这两种颜料吸收掉了.色光的混合原理是:两种色光混合后使眼睛感觉到了另一种颜色.
知识小结
作业布置:1、
2、
第六节 看不见的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
2.初步认识红外线及其作用.
3.初步认识紫外线及其作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
三、德育目标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2.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红外线的作用.
2.紫外线的作用.
●教学难点
1.红外线的作用及应用.
2.紫外线的作用及应用.
●教学方法: 阅读法、查找资料法、问答法.
●教学用具: 有关红外线、紫外线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师]白色光是单色光还是复色光?
[师]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条粉带,自上而下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光?
二、引入新课
红外线的发现故事
三、新课教学
(一)红外线
1、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1.特性
①红外线的热作用很强.
②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很强.
2.应用
①利用红外线加热物体.②红外线遥感.③红外线遥控.
(二)紫外线
让同学阅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
1.特性
①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很强.②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很强.③紫外线具有荧光作用.
2.应用:
①医用消毒.②防伪措施.③生理作用.
四、知识小结
五、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文.
2.课本P53①②③.
3.复习本章内容.
价格术语物理初中阶段
档案目录物理百科大全
能诺他墓地物理百科大全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物理初中阶段
高本汉百科物理知识点
照相影印文献专项物理知识
商标档案物理初中阶段
提要目录物理初中阶段
复原陈列物理百科大全
拉斯基,H.J.百科物理知识点
古式维修机具物理初中阶段
图模型百科物理知识点
用电安全措施物理初中阶段
坦克抢救车百科物理知识点
全宗指南物理百科大全
环境仿真器物理百科大全
文献加工专项物理知识
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专项物理知识
贝特尔斯曼百科物理知识点
泥作物理百科大全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简明指南》百科物理知识点
麻类剥制机具百科物理知识点
报刊批评物理百科大全
窗口指导物理大百科
螺纹测量物理百科大全
《图书馆学文献索引》物理初中阶段
题录物理百科大全
法与国家物理初中阶段
编辑修养专项物理知识
新闻知识性物理百科大全
不限 |
物理教案 |
物理课件 |
物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