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
1.构造地震
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4.诱发地震
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5.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5)17.5《不确定性关系》PPT课件3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5)18.3《氢原子光谱》PPT课件3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5)17.4《概率波》PPT课件2
2013人教版选修(3-1)《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ppt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5)18.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PPT课件1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5.2《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PPT课件0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5)16.2《动量守恒定律(一)》PPT课件0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5)18.2《放射性元素的衰变》PPT课件1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5.4《广义相对论简介》PPT课件1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5)17.3《粒子的波动性》PPT课件1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5)16.2《动量守恒定律(一)》PPT课件1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5)17.4《概率波》PPT课件1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5)17.5《不确定性关系》PPT课件4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5)16.2《动量守恒定律(一)》PPT课件2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5)17.5《不确定性关系》PPT课件2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5.3《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PPT课件1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5)16.2《动量守恒定律(一)》PPT课件3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5)18.2《放射性元素的衰变》PPT课件3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5)18.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PPT课件2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5.3《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PPT课件0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5)18.1《原子核的组成》PPT课件2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4.5《电磁波谱》PPT课件1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5.1《相对论诞生》PPT课件0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5)18.3《氢原子光谱》PPT课件1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5)18.3《探测射线的方法》PPT课件2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5)17.3《粒子的波动性》PPT课件3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5)18.4《玻尔的原子模型》PPT课件3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5)18.3《探测射线的方法》PPT课件1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15.2《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PPT课件1
2013人教版选修(3-1)《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ppt课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