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创新教学过程-查字典物理网
查字典物理网> 物理广角> 生活中的物理>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创新教学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创新教学过程

查字典物理网 2016-08-22

新课程理念下创新教学的实施就是要构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新过程。这是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体,以学生素质整体发展为目标的教学过程。我们这里仅从教学活动实践的角度来探讨教学过程的一些基本模式:

(一)探究模式

该模式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发现知识过程的活动。这一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人类原始发现过程的高度浓缩,是教育意义上的重演,在运用这种模式时,要求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重演与再现的内容。“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他们的知识经验是在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有意义的学习应是儿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认识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构建他们自己的意义;每个儿童都有各自的知识背景、家庭环境和特定的社会文化氛围,这种差异导致不同的儿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7)。在新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一种让高中生必须掌握的最为基本的科学思维程序: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价——交流与合作。同时,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探究和发现的真实情境,这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像科学家一样进行工作的必要条件。为了使探究式活动顺利展开,教师还必须负责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这些材料可以为文字的,如用电器说明书或某种猜想;也可以是实物的,如用电器或某种实验现象。它们是引起和形成学生探究发现经历的工具,是学生实践活动的对象。学生需要在改造材料的过程中完成发现并改造自己原有的认识。所以,提供给学生的材料应该与所要发现的知识具有相同的结构,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并且是适宜学生完成发现的。除此之外,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完成发现,因为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探究方式,能够表现学生的不同创造能力和带有个性特征的思维方式,因而教师在探究活动中要努力促进多方发现、及时鼓励那些 “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行为,并向全体学生展示。在学生完成探究发现任务后,教师还要及时跟进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加工,帮助他们尽可能形成概念,完成内化。不仅如此,探究活动在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观的树立上,都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体验模式

体验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与个体经历有着密切关系。体验学习和认知学习是人类最基本的两种学习方式。认知旨在发展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体验则不仅对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创新教学高度评价体验学习的意义,认为它是学生发展中必须运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和必须掌握的一种学习方式。体验型活动方式应当成为学生主体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体验型活动方式时需要注意几点:

首先,要将体验学习作为物理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在概念教学中要把体验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彻底摒弃枯燥地说教和单纯认知学习的倾向。体验模式要求加强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注重培养科学精神和提高科学审美能力,在身临其境中增长才干。

其次,要强调教学中的体验是学生的主动体验,明确体验活动的外部行为一定要引起学生内部的心理过程。体验可以是被动的,也可以是主动的。而只有主动体验才能引起学生心理过程的变化。教师在活动中要调动学生的情感、知觉、思维、注意等一系列心理功能共同参与体验,以促使学生的心理真正发生变化。

此外,要将体验作为学生个性形成的基础和个人成长的基础。不同的个体对于事物会有不同的感受能力,也会引起不同的体验,从而丰富着不同的感受。成功的体验会使学生增强信心,失败的体验对于学生也同样重要。教师要特别注意鼓励学生正确面对失败,学会从失败和错误中学习。

(三)交往模式

学生的学习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性的建构过程,同时,交往对学生发展还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例如主体意识的形成,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培养合作精神等等。因此,交往是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活动,是教学中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手段,也是学生主体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为了协调、沟通、达成共识或联合力量去达成某一个目的而发生的相互作用形式。学生的发展就是通过课堂内外的一系列的活动与交往实现的。至于学生的情感、意志、交往能力以及审美体验等等,更是离不开相关的活动过程。

交往模式是要将课堂教学组织成一个完整的相互作用的系统,这个系统包括教师、学生和他们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正是由于与教学对象相互作用的需要才产生了交往的需求,而交往又反过来促进了教师、学生与教学对象间的相互作用。学生也正是在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交往模式要求采取小组学习的方式,在研讨交流中学习: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引导学生讨论,使之交流他们的观点。在民主、活跃、热烈地课堂气氛中交流经验,探讨、剖析渗透在知识和问题中的观念、思想、思维方法,形成竞争交流机制,使学生由被动听讲转为主动参与,主动进取,使学生学会多角度地分析物理问题和现象。学会在合作互动中学习:教学不仅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要求教师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活动空间,以及更多更方便的相互交流机会。在组织形式上可采用小组协作或强弱互补的学习形式。在教室环境设计上可改变学生座位排列方式,更多地利用实验室和活动室。

在小组学习中,教师不但要注意组织好小组间的讨论交流,也要组织好小组间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以及反应快捷与滞后学生间的关系。交往模式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敢于发表独特见解,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表达并帮助学生学会流畅并正确的表达,使他们不断树立信心,增强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交往和学生的认识活动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认识活动中适时地运用交往方式,使交往成为认识的催化剂。交往模式的关键是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自由的师生交往关系,避免教师居高临下的说教方式。

(四)活动模式

在创新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高,同时又具有较大教育和学习意义的活动是创新教学所追求的一种模式。这种活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 “自由参与”、随意性很大的课外活动。它从教学形式上要纳入教师的教学计划,从教学规划上,要为实现物理学科的教育目标与课堂教学形成合力。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综合性、兴趣性、自立性、实践性和灵活性上。它是物理课堂教学的拓展和深化,它为物理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智力背景。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 “必须识记的材料越复杂,必须保持在记忆里的概括结论、规划越多,学习过程的 ‘智力背景’就应当越广阔”。它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广阔天地,为不同个性的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还为少数在理论学习中受挫折的学生提供在其它能力方面获得成功的机会。它具有课堂教学活动所没有的特别价值。它有以下一些表现形式。

1.主题组合活动

这种活动以主题形式和班级小组的专题形式组合起来,通过讲座、参观、访问、制作、演讲、比赛等形式和方法,拓展知识面,丰富生活阅历。围绕这些专题开展诸如社会调查、科普讲座、科学考察、科技写作、技能训练等系列活动。

2.自主兴趣活动

围绕着物理学科知识,设立无线电小组、电工小组、机器人小组、教具制作小组、小发明小组、小论文撰写小组、课题研究小组、应用物理习题收集小组等兴趣小组。使人人都参与,个个有爱好。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和水平上都有机会得到发展和提高。

3.自治管理活动

一方面尽可能在物理学习与组织计划实施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诱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管理的兴趣,诸如批改作业、试卷分析、实验操作、教学进度等的安排。还可以广泛征求学生意见,调动集体智慧,形成教学相长的民主氛围,增强学生的民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尽可能利用学生群体力量,给每个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管理的机会,例如轮流担任课代表,定期选出一些诸如 “力学之星”“电学之星”,“答疑能手”等等,并让其承担一定的辅导和组织工作。

4.自我评价活动

由于是让学生自我评价,其压力较小,学生可以充分的畅所欲言;还可建立个人物理档案,由学生自己保管,开展不仅仅以考试分数为标准的达标活动。只要努力,人人可以获得 “物理好学生”荣誉,给绝大多数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5.创造模式

创造是主体性发展的最高境界。教学的基本任务应是着眼于学生创造性心理功能的不断开拓和丰富创造性活动方式,重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创造态度和形成创造性人格。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中直接进行创造性活动,如重新发现概念和定理、归纳有关规律,自己制作模型和学具,自己规划、组织和设计探究性小课题等。教师要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独特性和新颖性,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创造心理品质的培养。教学中,注意促进学生直觉、想象力和观察力的发展。直觉是创造的心理基础,想象是创造的前奏,观察则能为创造积累榜样。为了促进这些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引导学生运用直觉解题,组织参观、考察、游历等活动。让学生接受到更多的科学技术信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并增进他们对于社会创造性活动的了解。要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开放性问题和实践性课题。我国传统教学注重问题的唯一性,没有唯一答案的问题不上课本,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教师不讲。这样久而久之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实际中的问题往往是开放性的,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教学中,要注意这样的两类开放性问题:一类需要学生自己寻找所需的资料、数据;另一类则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或在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学会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于前一类,重在学生寻找资料的过程,教师可以提供线索,但绝对不应提供现成的数据,有的问题老师可以公开承认不知道。对于后一类,重在学生的思考与探究,教师不需要提供答案。老师要向学生不断提出具有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学生发展的动力是内在的矛盾冲突。老师提出的问题如果不具有新颖性和挑战性,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就不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也就不可能引发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要花大力气研究如何提出问题和提出怎样的问题,维持学习活动的适当难度,不断向学生提出讨论中有争议的部分,以便激励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物理视频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2《电流和电路》教学视频实录-阜阳市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2《电流和电路》教学视频实录-赵娜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1《两种电荷》教学视频实录-孔燕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2《电流和电路》教学视频实录-武家标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1《两种电荷》教学视频实录-谢丽霞)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4.3《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教学视频实录-杨雪娇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4.3《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教学视频实录-赵科艳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2《电流和电路》教学视频实录-王霞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5.1《两种电荷》教学视频实录-刘会通

人教2011课标版物理九年级14.2《热机的效率》教学视频实录-韩冰雪

与"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创新教学过程"相关的文章

热门物理广角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