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6月21日从中科院云南天文台获悉,天文学家首次观测到太阳上一个全新物理现象——磁重联可以释放磁扭缠。他们利用我国自主研制设备首次观测到了这种新物理现象,又通过磁流体力学数值模拟重现了这一物理过程,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这项由中科院云南天文台、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北京国家天文台,南京大学、德国波茨坦大学等合作的研究,主要利用云南天文台抚仙湖观测站“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的观测数据,研究了发生在2014年10月3日活动区12178中的暗条爆发中的磁重联过程,发现了在暗条细丝和周围的色球纤维之间发生了磁重联,并首次观测到通过磁重联把暗条的磁扭缠快速释放出去的物理过程。
“扭缠的磁结构可以形象地比喻成非常缠绕的绳子,如果从绳子两头向相反的方向使劲拧绳子,这样绳子就会越来越缠绕,达到一定程度发生形变,最终导致断裂。”论文通讯作者、中科院云南天文台副研究员闫晓理解释说:“这跟太阳上扭缠磁结构的爆发有点类似。当太阳上的磁结构的扭缠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不稳定,开始爆发并释放出能量。该研究就是发现具有扭缠磁结构的暗条不稳定开始爆发,爆发过程中通过磁重联把暗条中磁扭缠释放出去。”
太阳暗条是在太阳色球单色像上呈现出的细长暗黑条纹结构,是日珥在日面上的投影,是一个低温、高密度的结构。观测表明,活动区暗条一般具有非常强的扭缠磁场结构。闫晓理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暗条爆发往往伴随有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是灾害性空间天气的重要来源。